男性贞操带是男性使用的一种贞操带,可使男性的外生殖器被正前面的护盾完全地盖住。现代男性贞操带还有外阴笼罩式的,笼子的设计更为适当,通常用不锈钢制作。
现状
根据2005年
俄罗斯传媒的报道,欧洲有3万男性穿着
贞操带,虔诚的男性教徒年轻时为证明自己的性忠诚,竟百分之百的愿意穿着贞操带。而18年前,一家杂志曾报道,当年全世界出售了3.5万条贞操带。
起源
这种器具的最初用意是用在防止手淫上面的。在英国
维多利亚时期,宗教重视
贞洁与纯净,当时的医学也普遍认为自渎有害,很多的医学研究都提倡使用
贞操带来防止自渎。由于男孩的手淫问题最为显著,因而首先发明的是男性贞操带,造成
美洲与欧洲大量制造男性贞操带,当时的美国专利局亦收到不少防止自渎贞操带的设计
专利申请。
观念变化
当前
西方国家出售的
贞操带中,七八成是男用贞操带(而出售给
阿拉伯国家和日本的贞操带,几乎清一色为女用)。上网交流穿贞操带的文章,作者七八成是男性;甚至网上众多关于贞操带的小说,女性或同性控制男性贞操带穿者的内容占七八成。网上贞操带使用者调查,回复者中85%是男性。时至2005年,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贞操带多是为男性设计的。显然,西方使用贞操带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失去了当年男性在社会-政治意义上统治女性的意味。
功能探秘
贞操带引申出控制生育、保持处男和处女之身、防止被强暴的功能等等,但贞操带仍然有以“忠贞”作为理由存在的需要。例如一些男女穿上贞操带是为了在一种忠贞关系中确定一位伴侣(钥匙掌握者);在一方不能保障对配偶忠贞,但尚有感情的情况下,另一方要求其穿上贞操带来保持
婚姻关系;恋爱中的男女,也有一方或双方穿上贞操带让对方掌握钥匙,以实践爱情专一的誓言。然而,不论何种起因,一旦自愿穿上贞操带而形成的双方关系,多少会转变为轻微的虐恋关系。
这些简单的禁止功能,其实是一把多刃的刀,既可以成为家庭暴力的工具、
男权统治的象征,也可以挖掘出许多想象不到的、无法用“功能”一词来解释的心理效果。比如可能会给有过外遇史的家庭带来点儿些许的和谐。
“我们倾向于想要得到却不能得到的东西”
被
贞操带束缚可以直接感受到物质和精神的压迫,这使穿者反而产生更多的性的想象,从而处于一种特殊的
兴奋状态。一位男性谈及自己穿贞操带的体验时写道:“当我穿着贞操带时,由于自身性狂欢的
欲念,以致我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微醉的状态。”穿上贞操带后会产生一种怕别人知晓的羞辱感,这使穿者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快意。
贞操带从测量身体、订购到最终收到产品,需要较长时间。许多
贞操带的体验文章,都谈到等待时的焦虑和收到贞操带时的兴奋。按照著名性
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的说法:“受虐倾向就是一种等待的状态”,“受虐的快乐来自强烈的预期”。不论男女,大都在收到贞操带之时,马上兴奋地穿上,最初的感觉不错,只是过了一段时间,才会发现某些不合身的问题。
无论哪种情形,都应了
古希腊的一句名言:我们倾向于想要我们不能得到的更多的东西。穿上贞操带,唤醒了对人们某种潜在快感的追求。
贞操带使性权力性感化。我们每个人在与异性的
性关系中,都多少有一些虐恋的倾向,例如有限的粗鲁、咬和对有限的暴力的幻想等,这在一定限制内是正常的。
李银河在谈到虐恋的性质时写道:“在虐恋活动中,权力关系是开放的,主人可以变成奴隶,奴隶可以变成主人,这对于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尝过权力滋味和权力过多成为重负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多数
贞操带的钥匙通常由另外的人掌握,这是一种非社会-政治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感受,与对社会-
政治权力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当代社会,男性的
社会压力很大,同时也拥有更多的权力。
为自己真实生活中的权力寻找一种
心理平衡,感受无权状态的魅力并将其性感化,这也许是当代贞操带拥有众多男性兴趣者的总体
社会原因。
而对贞操带有兴趣的女性,则更多地具有
个人性格的特征。为使生活多样化,可能也是另一种总体的原因。一位自愿穿着
贞操带的德国妇女写道:“无论如何,我相信许多妇女拥有或至少偶然穿过贞操带。原因可能有许多,据我所知,是为了使生活多样化。”男性比女性似乎更要求性生活的多样化,这正是男性贞操带的销售大大多于女性的原因之一。
产生这种需求的背景是:最近几十年来,西方
社会生活过于稳定,物质过于丰富。于是,将寻常的生活变为戏剧,让黯淡、单调、麻木的性生活变得强烈些,让疏远的关系变得亲密些,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现实乏味,要游戏和戏剧。
样式
19世纪以前
19世纪出现的男性
贞操带,其原理与女性的基本相同,有一条金属腰带,纵向的
金属带内侧,固定一个开口朝下的管子,以便把阴茎束缚在里面,使之无法被触摸和勃起。男性穿上这样的贞操带,只能坐着或蹲着小便。还有一种贞操装置,用一个开口朝下的圆柱形金属笼子罩住阴茎,然后前后分别用两条
链子连接到腰带
上固定住。
当代流行款式
男性的阴茎管子,被正前面的护盾完全地盖住。一旦阴茎被放到里面,是难以逃脱的。整体式
贞操带,穿过胯下的金属带的曲线与身体曲线几乎完全一致,盖住肛门的部位开口较大,以利于卫生。
现代的男性贞操带有阴茎笼罩式的,是笼子的设计更为适当,通常是用
不锈钢制作的。2000年,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了不用腰带的男性贞操装置。这是一组
玻璃纤维钢制品,以一个环同时卡住阴茎和阴囊的根部为基础,再与罩住阴茎的玻璃纤维钢笼子连接,用锁固定住。
当代的各种贞操带讲究美学的外形,有的贞操带几乎就是一条完全金属的十分贴身的内裤。因此,购买前要求提供的穿者身体的
测量数据一定要准确,只适合于具体的穿者。以高级不锈钢为原材料的
贞操带,闪闪发亮,也有镀以颜色的。
另外,还有各种皮质的和其他织物与部分金属结合的贞操带。这类贞操带一般只适于短时间穿用,没有排泄开口。
历史发展
当代
贞操带的穿戴者以男性居多,贞操带扮演着与从前迥然不同的角色。为了理解这种观念的转变,有必要了解贞操带的发展史。
公元前数百年的
荷马,在《
奥德赛》中描述:火神赫斐斯塔斯的妻子阿芙罗狄娜与赫的弟弟发生
性关系。为了防止妻子再次红杏出墙,作为铁匠保护神的赫斐斯塔斯便锻造了一件紧身褡给她穿上,使她无法与丈夫以外的男性性交,也许就是最早的贞操带的雏形。
通常所说的贞操带发明于十字军东征时期(11世纪),并没有实在的证据。欧洲关于贞操带的直接记载,始于1405年8月28日。诗人K.吉塞尔这天完成了一段关于
贞操带的诗,并画了一张画。他解释说:“这是一条
佛罗伦萨男人们掌握的沉重铁带,锁闭起来就是这个样子。”在他诗的其他段落里,还记述了
意大利其他生产这种东西的城市:
罗马、
威尼斯、米兰、
贝加莫。多数历史考证者认为,意大利帕多瓦的暴君弗朗西斯科·卡拉拉二世(14世纪末在位)最早使用贞操带锁上他的所有妻妾,时间与诗人的记载相符。现威尼斯博物馆藏有的一条贞操带,即属于他的王后。
巴黎克鲁尼博物馆所藏的
贞操带,有两条分别是
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47-1559)为他的王后卡特琳娜、
路易十三(1610-1643)为他的王后
安妮定做的。
15-18世纪贞操带流行于欧洲
上层社会欧洲中世纪的贞操带主要流行于社会的富有阶级。后期的贞操带已经颇为精致,镶嵌
象牙雕刻、
金银珠宝,潜在地含有贞操带首饰化的倾向。但是,这类贞操带是不宜长时间穿戴的,无法解决卫生问题。
1901年,
奥地利城市
林茨附近的墓地,偶然挖掘出一具年轻女子的骨架,上面套着一条贞操带,该女子生活在16世纪,属于上层社会。
男性贞操带出现于19世纪
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1836-1901),一些医生为青少年发明了连睡觉都必须穿着的
贞操装置,以制止手淫。由于男孩的手淫问题最为显著,因而首先发明的是男性
贞操带;而防止女孩手淫的装置,与历史上的贞操带大同小异。
第一家贞操带公司
1956年,英国出现第一家向当代人提供实际使用的贞操带公司。网上的各国贞操带制作公司达129家。由于贞操带
商品交易具有隐秘性,很难做到全面的统计。
我国历史上的贞操带
中国历史上没有欧洲那种
贞操带的记载。作家
周作人1932年发表过一篇专谈贞操带的文章,据他考证,中国与欧洲贞操带能够媲美的有两件东西,一是穷绔(同“裤”字),一是
守宫砂,都是防备女性性事,保持贞操的东西。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记载:
汉昭帝时,国舅
霍光想让皇帝只宠幸皇后并生下儿子,于是左右迎合其意,要求其他
嫔妃必须穿上穷绔,并且不得接近皇帝。这里提到穷绔,指前后均有东西挡住,而且
系带很多的一种内裤,不方便解下。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穷绔”不过是厚实一些的织物或皮制品。
2001年起,在中国各大城市巡回举办的“
生殖健康与
性文化科普教育展”,展出一条晚清中国的青铜贞操带。可以肯定,中国晚清存在
贞操带是
个别现象。如果较为普遍,即使在大户人家秘密地有限流行,也会在各种记载中有所透露。
从2001年起,我国国内网上出售各种从国外进口的男女皮质贞操带。2004年年底起,网上出售金属贞操带。
社会关注
丁沃尔博士于1931年出版的
研究性专著《
贞操带》一版再版,这反映了社会的一种知识需求。
2001年,英国和德国的电视中出现介绍本国
贞操带的节目。
Yahoo上打出关键词“chastity belt”,被告知有12.8万个网址。
最大的贞操带英文
个人网站,2005年2月19日的点击数字达到1021多万。
最大的英文贞操带讨论网页1998年至2004年8月,开辟讨论话题780多个,4760人次参加了讨论。内容包括具体的贞操带技术求助,贞操带观念的讨论,贞操带研究著作和文学的研讨,以及贞操带信息的供和求,行文多具
绅士风度。
2003-2004年,一家英国网站进行了一项
贞操带使用情况的调查,700多人响应,他们来自世界各洲31个
国家和地区(没有中国大陆,但有中国
香港),人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
欧美人对贞操带功能的认识,与国人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