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斩鸡又叫白切鸡、三黄油鸡,是一道中华民族特色菜肴,是江浙地区的名馔,在南方菜系中普遍存在,如上海菜、江苏菜、浙江菜、广府菜、江西菜、客家菜(广东、福建、江西、广西)中都有”。
菜品源流
唐盛时期,由于宫廷官员为加快工作节奏,“索唤”快餐业应运而生,催生出“旋鲊”美食的雏形。“旋”即马上、即刻的意思,“鲊”即为食物提鲜、调味用的拌和佐料。“旋鲊”类似我们当下用各种调味品,放在各种切好的荤、素熟食中,拌匀上桌的凉菜制作。
唐代
李白诗云:“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李白亭上豪饮,而菜肴仅一道黄金鸡,黄金鸡就是白斩鸡,也十分符合当下现代南方饮酒之人的偏好。何为黄金鸡肴馔?南宋
林洪在《
山家清供》记载,这道从唐代传承而来的黄金鸡肴馔:“其法燖鸡净,用麻油、盐水煮之,入葱、椒,候熟擘饤,以元汁别供。”其中“燖鸡净”为汆水后,去血水和清洗掉鸡背骨内的血块,然后用麻油、盐水煮熟,斩切装盘,撒上葱、椒跟元汁蘸料。这里除了用麻油和盐水煮熟,基本烹饪和食用方法与现代接近。
唐代,黄金鸡作为旋鮓,夏日里保鲜,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井水“冰镇”。史籍记载像宫廷官员享用的清风饭,其清凉的效果,都是通过井水的低温获得的。把黄金鸡冷激,得到皮脆肉嫩的效果。按照古人对食材的命名习惯,黄金鸡即是
三黄鸡(脚黄、皮黄、嘴黄),其鸡种在我国唐代已经有了。
清人
袁枚《
随园食单》称白斩鸡为白片鸡,说它有“太羹元酒之味”。因为白与百,鸡和吉都是谐音字,所以“白斩鸡”有着“百财大吉”的好口彩。袁枚在《羽族单》中罗列了数十种鸡菜,列在首位的是白片鸡:“肥鸡白片,自是太羹、玄酒之味”。他认为:白片鸡“尤宜于下乡村、入旅店,烹饪不及之时,最为省便”。将肉质较嫩的鸡煮熟,再放进冰水中来回泡,使整只鸡皮脆肉嫩,再佐以调味蘸料,便有了太羹、玄酒之味。因鸡在烹煮时不加调味,肉色洁白,皮带黄油,保持了鸡肉原汁原味的鲜美,故称为白斩鸡。
各地特色
上海白斩鸡
白斩鸡是正牌嫡出的
上海菜,上海人
过年必定要吃白斩鸡,白斩鸡的烹饪方法是最最简单不过的了,不过也考火候。两斤半上下光鸡一只,冷水淹过四分之三鸡身,加葱姜、料酒,大火煮沸,转小火十分钟,中间可翻一面鸡身,熄火后焖十分钟。这两个十分钟,即是要诀。这样焖出来的鸡肉极嫩,鸡腿骨中骨髓仍然鲜红,甚至带有少许血水,就像三分熟的上等牛排,是白斩鸡的最佳状态。
焖过十分钟后的鸡仍然很烫,小心捞出,在大量凉水中冲透,使鸡皮紧致,口感韧中带脆。须谨记所有肉类家禽都不能在它还是热的时候就切,会散碎无法成型。必须俟它彻底冷透,表面略干,才可动刀斩件。白斩鸡蘸清酱油才是至味。
江苏白斩鸡
白斩鸡可谓是
无锡人
年夜饭上最撑台面的一道冷菜,无锡人擅长制作鸡肴,无论是冷盆里的白斩鸡、醉鸡、糟鸡,还是热菜里的清炖鸡、油淋鸡、板栗黄焖鸡,总是少不了鸡肉的身影。而在年夜饭的桌子上,白斩鸡是必不可少的。
苏州人制作白斩鸡很讲究,一定要选用三黄鸡来烹制,因为这种鸡皮脆肉嫩。苏州的白斩鸡以“三拎三烫”传统制法烫制而成,将鸡拎起来,在沸腾的鸡汤里烫一下,再在冰水里急冻一下,如此反复三次。白斩鸡的鸡肉嫩而不柴,鸡皮富有嚼劲,肉与皮之间还有一层透明的皮冻,往特调的酱汁里一蘸,一箸入口,冰爽鲜嫩!食用时用熬熟的虾子酱油同鸡一起上桌蘸食。
白斩鸡在
徐州人过年过节的餐桌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是凉菜里的必备菜。肉色洁白皮带黄油,肥嫩鲜美,具有葱油香味。
在
常州人的年夜饭上总是少不了鸡肉的身影,无论冷盆里的白斩鸡、醉鸡、糟鸡……光是一只鸡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花头。
浙江白斩鸡
白切鸡在
杭州很普遍,家家户户会做,各个饭店都有。白斩鸡也是
杭州年夜饭中,最经典的冷菜之一。以往,在杭州人的年夜饭桌上,这只鸡还可以从年头吃到年尾。除夕夜是原汁原味的白切鸡,过了三十,把剩下的鸡肉浸到虾油汤里装罐保存就是虾油卤鸡,一只鸡,两种滋味,慢慢享用寓意年年有余。
白斩鸡是
宁波人过年必吃的一道菜,先用大锅将水煮沸,鸡才下锅。抓住两只鸡爪,不断地用沸水浇淋鸡身。全程要有人盯着,火候的控制要有耐心,成品才会皮肤光滑、肉质细嫩。大概半小时后,拿一根筷子去戳一下鸡身。“因为每一只鸡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这样来试探鸡肉的成熟程度。鸡肉最美味的时候,应该是刚刚断生的时候,鸡骨上有一点隐隐约约的血丝。出锅后,先将鸡放入冰水中,家里往往会省掉这一步,直接把整鸡放在室外。放冰水是为了鸡皮的口感。在酱料上,比起家里惯有的酱油,采采进行了一点创新,加入了蒜丁、姜丝、糖等,让鸡肉吃起来更加鲜美。鸡有鸡味,是对一只鸡的最好褒奖,白斩鸡一向喜欢大腿部分,追求的就是嫩滑的口感。
嘉兴人招待客人讲究的是鸡鸭鱼肉,特别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来做客,没有鸡似乎亏待了客人,而最为人常食不厌的正是白斩鸡,以其原汁原味,深受禾城人家喜爱。
白斩鸡是
湖州德清县年夜饭中最经典的冷菜之一,鸡与“吉”谐音,取吉祥如意之意。
白切鸡一直是
金华汤溪人款待宾客的上品菜肴。旧时,除了食客老饕,一般也就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时候才会烹制。
台州仙居散养生长的三黄鸡,是浙江人制作白斩鸡的首选。
广东白斩鸡
白切鸡是粤菜鸡肴里最简单但也是最复杂的一种,它非常考验食材的品质和厨师的技艺。浸鸡是做白切鸡最重要的一步,鸡在滚出虾眼小泡的高汤中三提三放,之后再“过冷河”。晶莹爽脆的鸡皮粘连着嫩滑的鸡肉,骨髓处透着一丝血色,挨着骨头的肉呈淡红色,鸡汁在鸡皮下凝聚成啫喱冻,这样便是正宗的白切鸡。蘸料最好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姜葱蓉。如今,粤菜厨坛中,鸡的菜式有200余款之多,而最为人常食不厌的却属白斩鸡,原汁原味,皮爽肉滑,大筵小席皆宜,逢年过节必备,深受食家及普通百姓喜欢。
江西白斩鸡
“
流浪鸡”即白斩鸡,这道菜的来历是:元朝末年(公元1363年),在江西省鄱阳湖上,朱元璋与陈友谅两支起义队伍在湖中争夺“谁主宰天下”的大决战。在一次混战中,朱元璋败至湖中康山一带。在陈友谅的追逐中,朱元璋带着刘伯温和其他几员大将弃船上岸,东躲西避,人饥马乏,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到处找吃的东西。见村边一所破旧的茅屋旁见一老妇人正在屋内纺线。朱元璋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欲借贵舍稍事休息,可以吗?”老妇人见他们彬彬有礼,便给他们烧水煮饭,并把在门口晒太阳的小鸡抓来杀掉,放在开水锅内反复烫熟,然后切成块,用大蒜、盐一拌,很快便端上来请朱元璋一行吃。几天没吃饭的朱元璋吃到这种鸡,觉得味道极美。吃后连声称谢。当了皇帝后,朱元璋有一次回想起流浪康山时老妇人为他作的鸡,便赐名为“流浪鸡”。
客家白斩鸡
白切鸡是经典
客家菜,客家人的是热食型白切鸡,即鸡身擦盐入味隔水蒸,自然凉透后斩盘再微波炉热一热,配上与众不同的金不换佐料。
在
福建省宁化县流传着“无鸡不成宴”的说法,客家人喜爱的“白斩鸡”已成为排场宴席的重要标志。品尝时,主人会依次把
鸡腿、
鸡头、
鸡翅等夹给客人吃,一块入嘴。
客家美食博白白切鸡是
广西美食的一道招牌菜,几乎遍布广西各大城市。博白白切的制作讲究原汁原味,用最简单的办法保留住食材最原始的味道,通常选用细骨农家鸡与
沙姜、
蒜茸等食材,慢火煮浸后,晾干切块。成菜后,色洁白带油黄,皮爽肉滑骨香,清淡鲜美。
长汀民间烹鸡的方法多式多样,在白斩鸡中,又以
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
汀州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
闽西客家菜 赣州客家年夜饭上少不了鸡肉的身影,冷盆里的白斩鸡,光是一只鸡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花头。白斩鸡是正宗客家十大碗的十道菜品之一。
菜品制作
食材原料
制作方法
食材
三黄鸡1只(约1000克),香葱1棵,生姜1小块,大蒜6瓣。注:可酌情配料。
调料
香油2小匙,
香醋1小匙,精盐1小匙,白糖1/2小匙,味精1/2小匙。
食材
主料
辅料
姜茸5克,葱白丝5克
制作食材
豆腐250克,
水发玉兰片50克,
豆腐皮1张,淀粉50克,
水发木耳50克,精盐20克,味精10克,香油25克,白糖5克,醋2克,
胡椒粉15克,
清汤50克,料酒10克,姜末5克,酱油5克,花生油50克。
工艺关键
1.豆腐铺在
粗麻布上,应用力压按,目的是使蒸熟的“鸡肉”有麻布网纹,形似
鸡皮。
2.使用麻布时,应用温水浸湿,以免蒸熟后揭去麻布时将“鸡皮”损坏。
制作食材
制作食材
制作食材
制作食材
主料:小仔鸡1只、姜、葱、水、油、蒜、
干辣椒、酱油、
蚝油、鸡精
所需食材
食用疗效
鸡肉性甘、微温,入肾、脾、
胃经。具有温中益气、
补肾填精、养血添髓等功效,对
肾精不足、
脾虚水肿、
脾胃虚弱、疲乏无力、
腰膝酸软、
月经不调、
贫血等有食疗作用。
荣誉表彰
2018年9月,被评为“
中国菜”之上海十大经典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