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镇,隶属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镇域面积260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梁武帝六年(525年)置临涣郡,治铚城,该地属临涣郡。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和涣北县。白掸县治所在今百善集南。
隋大业初年(605年),撤销白掸县,并入临涣县。后设柳孜镇(今百善镇)。
民国元年(1912年)后,百善设乡,属宿县管辖,为宿县三镇十二乡之一。民国十九年(1930年),百善乡改宿县第三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百善沦陷,日伪设伪第三区即百善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宿西县,设柳孜区,后又改为百善区。
1950年,百善设乡,属长山区管辖;8月15日,设置百善区(排序第五区)。
1955年12月,百善区区划变动。
1958年8月,撤百善区,成立百善、徐楼两个人民公社。
1992年2月,撤区并乡,将原8个乡合并为百善、徐楼两个镇。
2006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濉溪县徐楼镇,并入百善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百善设乡,下辖五个行政村。
1955年12月,区划变动,百善区下辖6个乡1个镇(百善镇)。
1957年,百善区下辖8乡一镇(百善镇)。
1958年8月,百善公社下辖11个大队,徐楼公社下辖6个大队。
1962年1月,恢复百善区建制。
1969年4月,撤百善区,恢复百善、徐楼两个人民公社,同时两公社均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2年3月,百善公社划分为百善、柳孜两个公社。
1980年12月,百善区下辖8个公社。
1983年4月,将百善区西北边界的6个生产大队,分别划归铁佛和刘桥两区。
1984年,百善区由8个公社改为8个乡。
2006年2月8日,百善镇辖43个行政村。
2007年3月10日至4月16日,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村级区划调整工作意见》,百善镇将原43个行政村合并为23个行政村。
2013年,李庄行政村和徐楼行政村的翟桥自然村划归濉芜产业园所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百善镇辖22个行政村,2个农场生活区。
截至2022年4月,百善镇辖22个行政村,449个村民组。镇政府驻地:濉溪县百善镇泗永路86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百善镇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省道泗永路、萧淮路、淮六路交汇于镇中心,沟通津沪、陇海、京九三条交通大动脉,镇域面积260平方千米。
水文
百善镇境内有
沱河、
王引河、巴河三条较大的行洪河道,总长52.1千米,大沟23条,总长98.2千米。
人口
截至2022年4月,百善镇共有人口12余万人。
经济
综述
2019年,百善镇完成财政收入1.573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00.25%;工业总产值完成60.29亿元,同比增长12.2%;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1.83亿元,同比增长12.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亿元,同比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14%。
2020年,百善镇实现财政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10%;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8亿元,同比增长5.59%;新开工规模项目9个,超额完成2020年县下达的利用省外资金18亿元的目标任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9亿元。全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00元,增长7.9%。
第一产业
2020年,百善镇建立6个万亩高产攻关示范区,16个千亩高产示范片。实现小麦单产千斤以上,其中柳丰种业“
柳麦716”“柳麦718”品种亩产超过1400斤。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70余家,14家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实行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农药使用量增幅目标任务1%以内,实际增幅-1%,化肥使用量增幅目标任务0.4%以内,实际增幅-1%。2020年新增规模农业企业5家,新增农业品牌6个。
第二产业
2020年,百善镇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320.78亿元,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61.31亿元。
第三产业
2020年,百善镇实现年接待周边地市游客近百万。
招商引资
2019年,百善镇招商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8亿元,外资1200万元,审计资金5千万元以上规模项目总额数5个。
2020年,百善镇累计外出招商17次,接待客商62批350余人。新签约皖煤国贸总部经济等9个项目,协议总投资超6亿元,其中5000万以上8个,亿元以上2个。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2011年,百善镇投资2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村级卫生室10个。
2019年,百善卫生院迁至条件较好的新医院。
教育事业
2011年,百善镇的徐楼中心校、百善中心校、百善中心小学等相继投资2800万元,新建教学楼16780平方米、职工宿舍8910平方米、学生公寓8370平方米。小学入学率达到99.8%,中学入学率达到98.5%。
2019年,百善镇各类教育教学共获得省级奖项36人次,市级奖项106人次。
民生工程
2019年,百善镇实施33项民生工程,农村危房改造、道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一批民生工程项目完成。
2020年,百善镇实施33项民生工程,农村危房改造、道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民生工程完成。
社会保障
2019年,百善镇共发放贫困在校生资助金60.159万元,实施雨露计划18人次,发放资助金5.4万元;739户2362人贫困人口享受了“351”、“180”健康脱贫政策,并实施了免费签约家庭医生;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15户,发放改造资金38.2万元;191户贫困户贷款573万元加入合作社,入股贫困户年获得固定分红2100元。全年共发放低保574万元,残疾人救助款149万元,大病救助4.3万元,“五保”经费360万元,优抚金368.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575人,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全镇16至59周岁参保人数达41601人,领取待遇人数15573人。独生子女奖励金发放达到100%,流出人口建档率达到100%。
2020年,百善镇全年共发放低保859.83万元,残疾人救助款169.8万元,大病救助0.55万元,“五保”经费525万元。新增就业351人。
文体事业
2011年,百善镇投资68万元,新建了667平方米文体广站综合办公楼。15个村农家书屋、镇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2019年,百善镇道口村第四届腊八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22个行政村开展节日农民文化演出等活动;百善篮球队在市篮球比赛中获第一名。
2020年,百善镇在孝文化广场举办重阳孝老爱亲活动;22个行政村开展节日农民文化演出等活动;百善篮球队在市篮球比赛中获第一名。
交通运输
百善镇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沟通津沪、陇海、京九三条交通大动脉。截至2022年4月,百善镇境内有泗许高速、省道202(肖淮路)、省道203(淮六路)、省道303(泗永路)、县道白铁路、濉漆路等公路干线交汇。
濉阜铁路、符夹线穿境而过,百善煤矿、卧龙煤矿专用铁路线横贯东西。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百善,古称“白掸”。
南北朝时期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治所今百善)百善为
临涣郡所辖,设置
白掸县,因“白掸”与“百善”谐音,为更好的秉承中国古训“百善孝为先”之韵意,而把“白掸”演变成“百善”。
文物古迹
综述
截至2018年底,百善镇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位于百善村的大运河故道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柳孜镇遗址、秦古城遗址、白掸县遗址、涣北县遗址等历史遗存。建筑遗存有百善老街、百善道驿、保定驿、柳孜通天井、通海井、龙牙桥等。宗教遗存有大寺庙、高皇庙、相神庙、石洪寺、火神庙、玉皇庙、东狱庙、太山庙、三圣庙、三官庙等。百善镇尚有不少墓葬、碑雕等遗存。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发现时间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原宿县文物工作组(今宿州市文物管理所)1979年至1981年在社会调查中于宿县东二铺、三铺、四铺、大店镇等窑厂、集镇和村庄征集一批唐宋时期珍贵陶瓷器。开启了安徽运河考古的篇章。柳孜运河码头遗址属于运河遗产,体现水利水运工程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工程价值;具有丰富的文物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并且在运河城镇、运河村落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