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墙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地处邹城市西南部,凫山山系环绕南部,东与峄山镇、看庄镇为邻,南与滕州市的界河、峄庄、岗头镇交界,西与郭里镇接壤,西北以白马河为界,与太平镇隔河相望,北接唐村镇、北宿镇,镇人民政府距邹城市区16.5千米,总面积144.04平方千米。
建制沿革
明朝天顺、嘉靖年间,属第三乡石墙社。
清朝康熙年间,属中十一社中的石墙社;
光绪年间,属南乡石墙社;
清朝末时,全县划分为8区,属凫山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县划为10区,属第七凫山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划归新设立的凫山县一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撤凫山县,石墙区划归邹县;10月,恢复凫山县,又划归凫山县。
1949年10月,为凫山县第二区。
1956年3月,撤销凫山县,又划归邹县。
1956年10月,并区扩乡。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境内划为石墙乡、深井乡和郭里乡。
1958年9月,撤石墙区,成立石墙公社。
1962年6月,分设为石墙、高庄2公社,石墙公社。
198年1月,高庄公社更名为古路口公社。
1983年5月,成立石墙区、古路口区。
1987年1月,撤区,石墙区改称石墙镇。
2000年12月,撤古路口乡,并入石墙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石墙镇下辖75个行政村、8个社区:大石二村、大石一村、一州村、大石三村、宋庄村、张楼村、赵家楼村、中故村、西故前村、西故后村、张故村、南岳庄村、望云一村、望云二村、望云三村、望云四村、新安村、面坊村、蔡东村、蔡西村、王场村、小石墙村、高寺村、刘桥村、东坡村、西坡村、江庄村、西纸坊村、韩庄村、黄金山村、寺西村、前楼村、羊绪东村、羊绪西村、羊绪前村、朱山村、古木山村、后山庄村、樊山村、山庄村、上九山村、下九山村、古路口村、银泉村、金斗山村、东季村、高保庄村、大季村、乔家庄村、铁刘村、前营村、高庄村、杨岭村、车路口村、南刘村、南深井村、草寺村、东深井村、西深井村、姜庄村、后圬山村、前圬山村、毛家山村、辛甫庄村、西朱庄村、邱家庄村、丰庄村、兴泉村、常峪村、西沃村、前沃村、东沃村、阳来村、犁耙峪村、姜坝村、单山村、大石社区、望云社区、小石社区、羊绪社区、古路口社区、高庄社区、常峪社区、沃里社区。
截至2020年6月,石墙镇下辖75个行政村:大石二村、大石一村、大石三村、宋庄村、张楼村、赵家楼村、中故村、西故前村、西故后村、张故村、南岳庄村、望云一村、望云二村、望云三村、望云四村、新安村、面坊村、蔡东村、蔡西村、王场村、小石墙村、高寺村、刘桥村、东坡村、西坡村、江庄村、西纸坊村、韩庄村、黄金山村、寺西村、前楼村、羊绪东村、羊绪西村、羊绪前村、朱山庄村、山村、后山庄村、樊山村、白山庄村、上九山村、下九山村、古路口村、银泉村金斗山村、东季村、高保庄村、大季村、乔家庄村、铁刘庄村、前营村、高庄村、杨岭村、车路口村、南刘庄村、南深井村、草寺村、东深井村、西深井村、姜庄村、后圬山村、前圬山村、毛家山村、辛甫庄村、西朱庄村、邱家庄村、丰庄村、兴泉村、常峪村、西沃村、前沃村、东沃村、阳来村、犁耙峪村、姜坝村、单山村;镇人民政府驻大石二村宏基圆路171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墙镇地处邹城市西南部,凫山山系环绕南部,东与
峄山镇、
看庄镇为邻,南与
滕州市的界河、峄庄、岗头镇交界,西与
郭里镇接壤,西北以白马河为界,与太平镇隔河相望,北接
唐村镇、
北宿镇,镇人民政府距邹城市区16.5千米,总面积144.0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墙镇地处山区与平原的结合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有大小山头145个,最高点海拔294米,最低点海拔60米。
气候
石墙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20.6℃(1956年1月8日);7月平均气温27.2℃,极端最高气温40.3℃(1960年6月21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0.2℃,无霜期年平均210—2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35.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47.3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135.9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21.9毫米(198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7月最多。
水文
石墙镇境内河道属白马河水系,东西流向,源断流急,含沙量大,季节性强,主要河流有石墙河、望云河、石南排水干沟、蔡庄排灌沟、铁刘河、三八河等。
自然灾害
石墙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风灾、雹灾、冻灾、虫灾等,其中旱涝出现较为频繁,一般各为4年一遇。
自然资源
石墙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矿石、石灰石、黏土等。
土地资源
石墙镇有耕地面积12万亩,林地面积4万亩,累计造林3万亩,其中果树种植面积3000亩。。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石墙镇辖区总人口7.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13人,城镇化率9%,另有流动人口10253人,总人口中,男性40800人,占60%;女性36800人,占40%;18岁以下12177人,占16%;18—35岁23175人,占30%;35—60岁30131人,占39%;60岁以上12101人,占1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7.6万人,占99.9%,有回、哈尼、苗、壮、彝、白、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81人。人口出生率6.5‰,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3.5‰。
截至2018年末,石墙镇有户籍人口7909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石墙镇财政总收入4146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1万元,比上年增长26%。
2018年,石墙镇有工业企业45个,规模以上企业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7个。
农业
2011年,石墙镇农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2%,农业增加值1315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
石墙镇粮食作物以小麦、高粱、谷子、大豆、地瓜、杂粮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0006吨,其中小麦31010吨,
石墙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蔬菜、黄烟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6864亩,产量667.2吨。
工业
2011年,石墙镇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建筑和建材开发、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10大类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342人。
金融
2011年,石墙镇有1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类存款余额4.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1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石墙镇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1328人,专任教师74人;小学17所,在校生3460人,专任教师30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初中2所,在校生1670人,专任教师14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事业费支出166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石墙镇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1个;村级文化大院20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电影场次260场,观众20000人次。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石墙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19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8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8张,固定资产总值0.06亿元,专业卫生人员218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7742人,参合率96.5%。
社会保障
2011年,石墙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52户,人数2960人,支出340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72人,支出81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5人,支出1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8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511人次,共支出2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5人。
2011年,石墙镇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138人,城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4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石墙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点5个,电信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730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3%,比上年提高1%;移动电话用户2万户,比上年增加5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50千米,宽带接入用户100户,比上年增加7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600万元。
历史文化
石墙镇,在明洪武年间,张、薄、路、宋四姓相继迁居于此,因在原村庄废墟中发现8只雕刻精致的石羊(现仍存2只),故议定村名为石羊,后演变为石垟、石墙。
交通
石墙镇有济邹高速公路、临荷公路、S321省道(枣庄—梁山,原为345省道济枣公路)、邹郭公路等过境。
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拟确定为山东省2021年省级农业产业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