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地处镇远县中部,东与猛溪毗邻,南与金堡乡相连,西与施秉县甘溪乡接壤,北连羊场镇,行政区域面积299.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舞阳镇户籍人口为63888人。
建置沿革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为安夷县治。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为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治。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为镇远府治。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为镇远县治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第八行政督察区治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第七行政督察区治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治地。
1949年后,建舞阳镇。
1950年至1956年,为镇远专署和镇远县驻地。
1956年7月至1958年12月,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机关驻地。
1958年,舞阳镇改为舞阳镇公社。
1961年,改为城关镇。
1980年,复名舞阳镇(区级镇)
1992年,由原舞阳镇的府城办事处、卫城办事处与文德乡、两路乡、黄桑乡成立新舞阳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舞阳镇辖12个社区、12个行政村:顺城、兴隆、新中、民主、东关、联合、共和、盘龙、西秀、西门、和平、文德、甘溪、黄桑田、苦李、两路、沿河、柏杨坪、岔河、魏家屯、界牌、白家、箱子、思南塘;下设31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舞阳镇辖13个社区、12个行政村:顺城社区、兴隆社区、新中社区、民主社区、共和社区、文德社区、盘龙社区、西秀社区、西门社区、和平社区、联合社区、东关社区、东城社区、柏杨坪村、箱子岩村、沿河村、两路村、黄桑田村、魏家屯村、思南塘村、白家坟村、界牌村、苦李村、岔河村、甘溪村,镇人民政府驻文德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舞阳镇地处
镇远县中部,东与猛溪毗邻,南与
金堡乡相连,西与施秉县
甘溪乡接壤,北连
羊场镇,行政区域面积29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舞阳镇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由于可溶性岩层和非可溶性岩层褶皱或断裂之后,在内外力作用下,逐步形成多种溶岩地貌和常态地貌。又由于地壳经几度较大的间隙性抬升及其上升速度、上升量不同,致使镇境西部升高,南北隆起,河谷深切,形成镇境内西北、西南部高,中部低,逐渐向东北方向倾斜的总体地势形态,故境内具有多山,沟谷纵横,起伏变化较大等特征。
气候
舞阳镇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冷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凉,光照时数少,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6.5℃,1月平均气温5.3℃,极端最低气温-8℃(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40.1℃(2003年年8月3日)。最低月均气温2.4℃(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2.6℃(1961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5.7℃,最大日较差20.7℃(2003年8月3日)。无霜期年平均292天,最长达341天(1998年);最短为237天(1974年),年平均降水量1063.5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394.7毫米(1967年),极端年最少雨量768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6月最多。
水文
舞阳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最大的河流为㵲阳河,其中蜿蜒贯穿辖区23.4千米,流域面积50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3.2立方米/秒。其他主要支流有相见河、鸭溪河、铁溪河、翁仲河、松溪河、犀牛洞河等。
自然灾害
舞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倒春寒、冰雹等。春旱主要出现在4月,对夏收作物和春播影响大。夏旱一般3—5年发生一次,出现时段多在7—8月,尤以7月最常见。1950年至1982年33年中6至8月出现大小夏旱54次,平均每年1.6次,其中6月平均旱日7.3天;7月为14.5天;8月为14.2天,尤以1972年和1981年旱情最重,造成粮食减产51.3%和46.7%。1950年以来较严重的倒春寒出现45次,其中大于7天的15次,占33.3%,多于10天的4次,占8.9%,其他情况占57.8%。最严重的一次倒春寒发生在1971年,长达10天。使部分农作物生长受损。冰雹一般出现在3—5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自然资源
舞阳镇境内地下矿藏有铅锌、磷、钒、硅、水泥灰岩等。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两路一带,磷矿、钒砂分布在城郊,硅矿主要分布在柏杨坪、朝阳坝、魏家屯一带,水泥灰岩主要分布在城郊及两路口一带。矿产以铅锌矿、钒矿为主,面积约12.4平方千米,已探明铅锌矿金属资源储量2.1万吨。
2011年,舞阳镇有耕地面积4.6万亩。
人口
2011年末,舞阳镇辖区总人口6203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815人,城镇化率56.1%。另有流动人口7726人。总人口中,男性32063人,占51.7%;女性29967人,占48.3%;14岁以下10002人,占16.1%;15—64岁45443人,占73.3%;65岁以上6585人,占10.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5000人,占56.4%;有苗、侗、回、土家、布依等少数民族,共27030人,占43.6%。2011年,人口出生率12.9‰,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7人。
截至2019年末,舞阳镇户籍人口为63888人。
经济
综述
2010年,舞阳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356.3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335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0605元。
2011年,舞阳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356万元,比上年增长15.11%。其中国税收入646万元,地税收入554万元,烟叶税收收入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
2019年,舞阳镇有工业企业55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6个。
农业
2011年,舞阳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62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6%。
舞阳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2430吨,其中稻谷8690吨,玉米74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426.5吨。
舞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3万头,年末存栏1.8万头;羊饲养量9042只,年末存栏0.7万只;家禽饲养量12.7万羽。
工业
舞阳镇形成以化工、冶炼、机械加工、电力、建筑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舞阳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亿元。工业企业5家,职工532人。
商业
2011年末,舞阳镇有商业网点56个,职工102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2亿元。
金融业
2011年,舞阳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1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各项贷款余额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舞阳镇有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1263人,专任教师36人;小学19所,在校生5384人,专任教师30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2847人,专任教师15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舞阳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万元,比上年增长20%。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舞阳镇有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4个,文化专业户45个;各类图书室23个,藏书7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200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入户率9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舞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门诊部1个;病床5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8.3张,固定资产总值5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6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26人,注册护士37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舞阳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22户,人数2529人,支出138万元,比上年增长11%;城市医疗救助42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35人次,共支出12.6万元,比上年增长4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75户,人数2941人,支出206.9万元,比上年增长31%,月人均58.6元,比上年增长3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区服务设施1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2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933人,参保率61%。
交通
舞阳镇境内有306省道经过。
历史文化
舞阳镇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㵲阳河呈S形穿城而过,且全镇大多数分布于㵲阳河两岸而得名。
舞阳镇境内有青龙洞古建筑群 、火神庙 、邹公祠 、光裕堂等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