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5月,由西北大学主管。
历史沿革
建立前身
西北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历史悠久,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李俨院士于1938年受聘为
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从1945年起,先后四次访问西北大学。在他们的影响下,李继闵教授于1985年建立自然科学史研究室。
前进发展
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5月。在吴文俊院士的支持下,于1990年获得自然科学史(数学史)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调整为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建立全国首批科学技术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7年3月20日,
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人员9人在校学生36人
科研人员· 曲安京、李文林、姚远、袁敏、杨宝山、赵继伟、亢小玉、王昌、杨莎
科研部门
1990年获得自然科学史(数学史)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调整为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建立全国首批科学技术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在站人员
出站人员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学科点创始人李继闵教授关于中国传统算法的系列研究成果获得了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特聘教授曲安京领导的数理天文学史研究团队,在日食与行星理论等长期困扰国际科学史界的困难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这个团队的研究人员在过去30年间在《
自然科学史研究》上刊发的论文数始终位居国内高校的前列。2008年以来,通过创办“吴文俊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9次)、主办“近现代数学史国际会议”(3次)、举办“近现代数学史国际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等不同层次的学术活动,努力缩小中国学者与国际近现代数学史界的差距。
西北大学拥有国内高校中率先开展中国近现代科技期刊系统研究的团队,姚远编审从2005年起开始有计划地安排研究生挑选晚清以来的中国科技期刊进行个案研究,并由此探讨近代中国科技传播的规律和方式。近十年来,该团队在《编辑学报》和《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造就了国内科学传播史界的一支独具特色的研究团队。
“坚持传统科学史研究,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是本学科点建设的一贯宗旨。近年来,本学科点先后与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国际著名科学史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2年以来与他们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每年均有多人次的交流互访。
本学科团队成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他们在国内外同行中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获得了学界同仁的充分肯定。科研团队中多位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学术机构、团体中担任重要兼职。如曲安京教授2010年当选
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迄今为止,仅有10位中国学者当选院士或通讯院士),2014年当选第七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2012年以来,学科点主办了5次大型的科学史国际会议,为国内外科学史研究者建立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了发挥科学史的教育功能,本学科点率先在国内倡导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受到国际HPM学会的关注,曲安京教授在2011年应邀作为中国代表,担任国际HPM学会指导委员会委员,提升了我国学者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科研项目
1.曲安京主持,中国历法通史研究,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201601-202012
2.曲安京主持,代数方程之Galois理论的若干历史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01-201912
3.曲安京主持,近现代数学史国际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元基金,201511-201512
4.王昌主持,有限群表示论的创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元基金,20140101-20141231
5.曲安京主持,传统科学中的数值算法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01-201512
6.赵继伟主持,代数方程根式可解性理论前史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101-201312
7.唐泉、马莉萍、袁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古代内行星算法的模型与研究,201101-201312
8.曲安京主持,近现代数学史国际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01008-201012
9.曲安京主持,20世纪数学思想讲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项目,201005-201012
10.赵继伟主持,朱显谟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协项目,201001-201012
11.陈镱文主持,高鸿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协项目,201007-201107
12.曲安京主持,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200906-200912
13.曲安京主持,传统数值算法及其现代应用价值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01-201012
14.姚远主持,晚清民初期刊演化与科学传播研究,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06-200812
15.姚远、卫玲、陈镱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晚清民初期刊演化与科学传播研究,2007-2010
16.张炜主持,区域创新资源整合:陕西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转变对策研究,2007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
17.曲安京主持,数学史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2006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一般课题,200601-200809
18.曲安京主持,中国传统科学中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现代价值,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01-200612
19.曲安京主持,第一届丝绸之路数学与天文学史国际会议,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07-200508
20.杨建飞主持,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自组织机制,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01-200712
21.张炜主持,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及建设研究,2005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2.曲安京主持,丝绸之路数学与天文学史国际合作计划,2005年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项目
23.曲安京参加(2/5),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之“传记·类传·科技”,200412-200711
24.杨建飞主持,科学哲学对西方经济学思想演化发展的影响,200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5.曲安京主持,东方与西方数学的传播及其影响(ICM数学史卫星会议),2002年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
省部级科
1袁敏主持,中国数理天文学中若干问题对和算的影响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0501-20160430
2.亢小玉主持,中国近代数学经由期刊载体的创立与演化,
陕西省教育厅,201309-201412
3.王昌主持,点集拓扑学的创立及其思想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53批二等资助面上项目,201301-201412
4.贾腊江主持,秦早期青铜文明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54批二等资助面上项目,201301-201412
5.邵勇主持,第五十批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面上项目:半群的演化历史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作用
6.袁敏主持,中国古代历法思想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项目
7.陈镱文主持,科技基础理论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研究,陕西省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8.姚远主持,陕西省科技志·自然科学史实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9.李楠主持,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10.王丽真主持,几类重要流体方程的性质及发展史,46批博士后科学基金
11.黄勇主持,协变微分算法的起源与演变,第45批博士后科学基金
12.张炜主持,陕西经济文化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需求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3.姚远主持,高校创新体系中的地方高校研究,2004年度教育部软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与陕西省教育厅联合资助项目
14.朱士光,徐象平,肖爱玲.教育部重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清代前中期黄土高原人第关系演变研究,2004.07—2008.12
15.曲安京主持,东方与西方数学的传播及其影响(ICM数学史卫星会议),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
16.杨建飞主持,现代技术创新的非线性与自组织机制及对策,2001年教育部十五规划青年项目
学术会议
主办重要国际学术会议
1. 20160113—20160118,Advanced Study of the Workshop on History of Mathematics
2. 20150823—2015082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Mathematics and Astronomy
3. 20150508—20150511,A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Functional Analysis
4. 20140920—20140925,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Mathematics
5. 20120517—20120520,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Mathematics: In Honor of the 70th Birthday of Professor LI Wenlin
6. 20100811—20100817,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Mathematics
7. 20050731—20050804,第一届丝绸之路数学与天文学史国际会议
8. 20020814—20020818,2002国际数学家大会数学史卫星会议
主办重要国内学术会议
1. 201606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
2. 20160605—20160606,西北大学科学史创新团队第三次工作会议
3. 20140510—20140511,西北大学科学史创新团队第二次工作会议
4. 20121027—20121028,西北大学科学史创新团队第一次工作会议
5. 20050431—20050504,第一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
学术讲座
1.20080915-20080927,第一届吴文俊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上野健尔教授主讲,30小时,30人
2.20090427-20090508,第二届吴文俊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上野健尔教授主讲,30小时,30人
3.20091205—20091212,第三届吴文俊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上),上野健尔教授主讲,30小时30人
4.20100503—20100507,第四届吴文俊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下),上野健尔教授主讲,15小时,42人
5.20101101—20101105,第五届吴文俊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上),上野健尔教授主讲,15小时,32人
6.20110912-20110916,第六届吴文俊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下),上野健尔教授主讲,15小时,33人
7.20120514-20120515,第七届吴文俊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Tom Archibald和Tinne Hoff Kjeldsen主持,12小时,35人
8.20150511—20150515,第八届吴文俊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上野健尔教授主讲,30小时,35人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90年获得自然科学史(数学史)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调整为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建立全国首批科学技术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授予学位情况
2016年 博士4人:刘宇辉:高斯的内蕴微分几何理论研究
李 斐:分布理论的建立
冯丽霞:对偶空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刘小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变迁与发展
硕士4人:郭子瑜:对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
范云亮:韦达对高次方程数值解的研究
秦晓晶:罗巴切夫斯基《泛几何学》研究
宋学峰:高斯对保形投影一般解法的研究
2015年 博士4人:李亚亚:希尔伯特的积分方程理论
王淑红:交换环论的早期历史研究
李 威:积分方程之巴拿赫空间理论的形成
亢小玉: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
硕士1人:王雪茹:韦达对倍角三角形的研究
2014年 博士3人:刘娅娅:朱载堉与斯蒂芬等程律研究
宋轶文:17、18世纪
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与物理科学
敖特根:线性规划发展史
硕士2人:穆蕊萍:里斯表示定理的形成过程
张文芳:分数阶微积分概念的形成和演化
2013年 博士6人:尹 莉:基础数学领域作者合作网络实证分析
赵晨阳:稳健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金英姬:代数不变量的早期历史研究
白秀英: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
李晓霞: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史研究——以西北联大为例
张必胜:《代数学》和《代微积拾级》研究
硕士2人:王丹丹:里斯在泛函分析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定理
王冰霄:弗雷歇对分析及一般拓扑所做的贡献
2012年 博士6人:王 昌:点集拓扑学的创立
聂淑媛:时间序列分析的早期发展
周 畅:Bezout的代数方程理论之研究
赵 晔:莫斯科数学学派的概率思想研究
李 楠: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1873-1937
2011年 博士2人:杨 睿:美国《物理评论》的创办和发展
赵 斌:生物数学的起源与形成
赵斌于201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开展博士后项目“生物数学的起源与形成”研究。
硕士6人:刘娅娅:律学计算体系的比较研究
赵增逊:Lagrange的代数方程求解
王宵瑜:关于代数方程论的研究
王晓斐:阿贝尔对方程论的贡献
牟金保: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思想
宋轶文:晚清民初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的传播
王晓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于2011年9月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跟随林力娜教授攻读科学史博士学位.
2010年博士2人:贾随军:傅立叶级数理论的起源
范广辉:“数学史——探索”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硕士2人:王雪峰:《算术研究》中分圆方程理论研究
张必胜:初等数论在IMO中应用研究
2009年 博士2人:陈镱文:近代西方化学在中国的传播——以期刊媒介《亚泉杂志》研究为例
潘丽云:魏尔斯特拉斯的复变函数思想分析
硕士4人:尹 莉:现代经济计量学建立简史
滕艳辉:宋代历法定朔算法及精度分析
王鹏云:《度量之书》研究
周瑞宏:HPM视域下“信息安全与密码”的实施策略研究
2008年 博士3人:贾小勇:19世纪以前的变分法
陆书环:数学史上的“问题解决”及其HPM视域下教学策略研究任瑞芳:常微分方程理论的形成
硕士3人:李跃武:高斯《算术研究》同余理论历史研究
金英姬:欧拉的级数理论研究
王 强:《格致汇编》的编者与作者群体及其科学传播实践研究
2007年 博士3人:徐传胜:彼得堡数学学派的概率思想研究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
冯振举: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研究
硕士1人:刘 旻:当代中国科技史科研人员与机构的学科排名
2006年 博士6人:唐 泉:希腊、印度与中国传统视差理论研究
白 欣: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
燕学敏:中印古代几何学的比较研究
王全来:对E. Borel在函数论的几个工作研究
冯晓华:伽罗瓦及其理论传播史
孙庆华:向量理论的历史研究
硕士1人:应毕业贾小勇2005年直博
2005年 博士4人:赵继伟:《大术》研究
邓可卉:托勒密《至大论》研究
任辛喜:偏微分方程理论起源
牛亚华:中日接受西方解剖学之比较研究
2004年 博士3人:杨宝山:丢番图《算术》研究
杨浩菊:行列式理论历史研究
甘向阳:中外古代算法体系比较研究
2003年 博士4人:尚宇红:博奕论前史研究
蒙 虎:17世纪自然科学的数学基础研究
刘建军:组合学史若干问题研究
刘芹英:明代机械化数学的发展及现代意义
2002年 博士1人:程小红:十六、十七世纪数学发展的算法倾向
硕士1人:吕建荣:二十世纪菲尔兹奖得者研究
2001年 博士3人:袁 敏:中印数理天文学比较研究
刘向晖:数理经济学史研究
王 辉:托勒密天文体系之数学基础研究
2000年 博士2人:特古斯:清代级数论纲领分析
阎晓君
硕士1人:王勇茂: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若干问题
1999年 博士1人:冯立升:中日数学关系史研究
孙福喜:《鹖冠子》研究
硕士1人:尚晓清:《大衍历》、《宣明历》定朔算法及历谱研究
1998年 博士1人:徐泽林:和算的中算基础及其与清代数学的比较
硕士2人:袁 敏:唐代中印天文学专题比较研究
张利生:唐代天文、数学家李淳风——生平、学术与思想
1997年 博士1人:包芳勋:阿拉伯代数学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1995年 硕士1人:侯建荣: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魏庚人先生
1994年 博士3人:曲安京: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常数与算法研究
纪志刚:隋唐历法的创造性转变——大业、皇极、戊寅、麟德四历算法研究
王荣彬: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插值法构建原理
硕士2人:王 辉:关于戴震《九章算术》校勘的研究
1989年 硕士1人:曲安京: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上元积年计算
在校学生
2016级 博士5人:李刚(连读)、杜宛娟、郭婵婵 硕士3人:辛佳闻、杨保强
2015级 博士5人:刘茜(连读)、穆蕊萍、王锦瑞、武小菲、李亚珍
硕士3人:于钟淼、孙小丽、辛佳岱
2014级 博士4人:刘建新(连读)、江南、王沛、郭晓亮
硕士4人:李刚;刘迪、姚梦雨、王光鑫
2013级 博士5人:李斐、王鹏云、刘宇辉、刘小燕、冯丽霞
硕士4人:宋学峰、秦晓晶、范云亮、郭子瑜
文化传统
科学技术史学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炼了以古代精密科学史和近现代数学史为代表的数理科学史、以科技期刊史为代表的科学传播史、以灾害史和环境史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史三个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现任领导
院长:曲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