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中国人所说的“西医”,它通常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起源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它是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的学者在否定并且摒弃了古希腊医学之后,以还原论观点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的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一门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全新的医学体系,这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就是现今中国人常说的“西医”。西医学在近代时期的中国被称为“新医”,与“旧医(中医)”相对立。
起源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
医学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人类在对自身身体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医学理论。
鸦片战争后,
教会医院由沿海进入整个内地,几十年间教会医院在各地比比皆是,成为和教堂一样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古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医学的奠基人是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学的“四体液学说”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液、黑胆液这四种体液所组成的系统,而且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人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这些液体的平衡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们的平衡与否反映在气色、气质和性情上;同时,古希腊医学还强调心与身、人体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并非常重视保持健康,认为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心理和
情绪状态、环境、饮食、锻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古希腊医学要求医生应当特别重视研究每个病人个体健康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所以它关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强调的是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主动合作。 到
十七世纪时,“四体液学说”遭到了猛烈抨击,因为它被认为是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空洞理论。从此以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的学者就否定并且摒弃了
古希腊医学,秉持正确的研究思想,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在近代时期以还原论观点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的过程中,发展出来了一门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全新的医学体系,这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就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也就是在现今的全世界所有国家所有民族正在发展的“西医学”。
(注意:
中医学则是古代和现代的中国学者以整体观思想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的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一门以藏象生理学、经络腧穴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医学体系)
近代西方国家的人们认识到,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或者猜想来解释,而是只能使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来表述清楚。这种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大大推动了近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的发展。20世纪后期,随着以具有“社会-心理-生物”这三者于一体的
综合医学作为模式的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的兴起,同时,还随着
系统生物学与
系统生物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开始,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走向了
后基因组时代的
系统医学与个性化医疗卫生时代。
基础学科
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分为:
人体解剖学、人体系统解剖学、人体器官解剖学、人体组织解剖学、人体细胞解剖学、人体胚胎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系统生理学、人体器官生理学、人体组织生理学、人体细胞生理学、人体胚胎生理学、医学电生理学、人体细胞学、
人体组织学、医学神经解剖学、医学神经生理学、人体血液学、
人体胚胎学、
人体免疫学、
人类遗传学、人体内分泌学、医学生物数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医学生物力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生物信息学、医学神经信息学、医学生物电子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医学分子遗传学、医学生化遗传学、医学细胞遗传学、医学化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细胞免疫学、医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化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医学遗传学、
人体病理学、病理解剖学、
病理生理学、病理形态学、
病理组织学、人体畸形学、病因学、症状学、人体系统病理学、人体器官病理学、人体组织病理学、人体细胞病理学、人体胚胎病理学、病原生物学、
传染病学、人体细菌学、人体病毒学、人体寄生虫学、人体微生物学、医学细菌学、医学病毒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机能实验学、医学实验胚胎学、医学发育生物学、医学计算生物学、医学合成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医学免疫生物学、医学放射生物学、医学免疫化学、医学组织化学、医学细胞化学、医学血液化学、医学内分泌化学、实验神经病学、医学生物能量学、医学生物声学、医学生物光学、医学生物电学、医学生物磁学、医学生物电化学、医学生物电磁学、医学基因工程学、医学基因组学、医学神经心理学、医学生物心理学、医学发育遗传学、医学生物控制论、医学神经控制论、医学血液学、医学内分泌学、医学分子内分泌学、医学细胞内分泌学、医学化学内分泌学、医学神经病理学、医学数学生物学、医学生物统计学、人体骨学、医学骨骼解剖学、医学骨骼生理学、医学骨骼病理学、医学骨骼化学、医学骨学、医学神经化学、人体肌学、医学肌肉解剖学、医学肌肉生理学、医学肌肉病理学、医学肌肉化学、医学肌学、医学生物信息论、医学神经信息论、人体形态学、人体结构学、人体功能学、人体机能学、
药理学、药物化学、
毒理学等等。
诊断与治疗
西医学的诊断技术
1、 问诊 用交谈的方式,通过病人或知情人的叙述,了解病人的情况,作出初步诊断。
2、 体格检查 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工具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3、
实验室检查 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4、心电图检查 通过
心电图仪的记录来检查患者
心脏的疾病。
5、
医学影像学的检查 利用X线对各组织器官的穿透能力,使人体内部结构在
荧光屏上或X片上显出阴影进行观察,从而了解疾病等情况的诊断方法。有些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如显示不清,应用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CT)和磁共振(
MRI)检查,就能作出更精确的诊断。
总之,现代西医学体系中的诊断技术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
西医学的治疗技术
现代西医学针对疾病的治疗技术主要有西药治疗、手术治疗,
激光治疗和化疗等。
脉诊和舌诊
西医学的脉诊技术
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现代西医学的脉诊技术属于现代西医学体系中的触诊技术的范围。现代西医医师在触诊脉搏时通常选择两侧桡动脉,有时也检查颞动脉、
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或
足背动脉。常见的异常脉搏有:
水冲脉:又称陷落脉,检查时紧握病人的手腕掌面并将其手臂逐渐伸直抬高过头,感到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犹如潮水涨落,此是脉压差增大所致。常见于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动脉导管未闭、严重贫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交替脉:指脉搏节律正常而现强弱交替变化的现象。是心肌损害的表现,由于左心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心衰竭、心肌严重损害的重要体征之一,见于高血压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奇脉:又称吸停脉,是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常见于是
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肌炎。
无脉:即脉搏消失,见于严重休克及
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脉短绌:指脉率少于心律者为脉短绌,常见于心脏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
西医学的舌诊技术
现代西医学的舌诊技术属于现代西医学体系中的视诊技术的范围。现代西医学的舌诊技术主要通过观察病人舌的表现来诊断一些疾病。
正常人的舌质呈粉红色,大小厚薄适中,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面湿润并覆盖着一层薄白苔。若病人伸出舌头时,不自主地偏斜,常见于
舌下神经麻痹;若舌体震颤,常见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若舌面干燥严重者见于严重脱水。舌体增大,见于舌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若长期增大,应考虑
黏液性水肿、先天愚型和舌肿瘤。舌质淡红;应考虑贫血或
营养不良。舌质深红;应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舌质紫红,应考虑心、肺功能不全。
常见舌体异常有:
草莓舌:舌乳头肿胀,舌尖出现一些红点红点,向舌两边扩散,鲜红如同草莓,主要见于
猩红热、
链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败血症,长期发热引起。也由维生素或锌的缺乏易所致。
牛肉舌:表现为舌头肿胀、疼痛、舌面绛红如生牛肉,对热、咸、酸的食物特别敏感,经常出现舌部溃疡、牙周炎、
唇炎,这是
烟酸缺乏的典型症状,也见于
恶性贫血患者。
镜面舌:又称光滑舌,舌体小,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无苔,呈粉红色或红色。常见于
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等。
地图舌:又称为游走性舌炎、剥脱性舌炎,为丝状乳头剥脱形成的不规则的红色光滑稍凹陷区,周边为增厚的白色或黄色边缘,形似地图,少数患者有轻度烧灼及痒感。常见
消化不良、肠道
寄生虫、
维生素B族缺乏、贫血、
胃肠功能紊乱;也与精神
情绪不稳定,过度劳累、
病灶感染有关。
黑毛舌:又称黑舌,指舌质发黑,而且上面覆有黑色或黑褐色的毛。是由丝状乳头缠绕了霉菌丝,
上皮细胞角化伸长所致。见于久病体弱或长期使用
广谱抗生素的病人。也常见于吸烟、酗酒、不注意口腔卫生者。
裂纹舌:又名沟纹舌,舌面出现纵向裂纹,.常见于
维生素B族缺乏的病人,也与消化系统不良有关。
舌苔黄色:常见于严重感染(如流脑、
乙脑、
伤寒、白喉、肺炎、腹膜炎等)、高热、脱水、
黄疸、大量吸烟等。
舌苔发黑:常见于高热、严重脱水的病人。
西医综合
西医综合是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的一门必考科目,难度系数是所有考研科目中最大的,在2007年以前,满分是150分,而全国的平均分是71.3分,2007年以后,满分改为300分,2007年的全国西医综合平均分是123.6分,难度系数是所有学科门类的
研究生考试中最大的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