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s)是指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但对正常人的体温没有影响。这类药物也具有中等强度的镇痛作用,但其强度不及吗啡及其合成代用品。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其中,除苯胺类药物以外都具有抗风湿作用,也可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本信息
发展历史
水杨酸钠最早(1875年)用于治疗风湿和
痛风的药物.
德国
Bayer公司的药物化学家Hoffman制备了水杨酸
酯化物,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商品名aspirin),保留了水杨酸钠的解热,镇痛和抗炎特性,而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19世纪以来,全人工合成的解热镇痛药相继问世,其中
acetaminophen仍然在临床应用.
1963年吲哚类化合物
吲哚美辛被引入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水杨酸类
介绍
水杨酸类(salicylates)是应用最早的NSAIDs,临床使用最为广泛和持久的为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阿司匹林
Aspirin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 Aspirin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能使
发热者的体温降低到正常,而对体温正常者一般无影响.其镇痛作用对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是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疗效.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
偏头痛,
牙痛,
神经痛,
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
2.抗
风湿 Aspirin在使用
最大耐受剂量(3 4g/d)下有明显的抗炎,抗风湿作用,能使
急性风湿热患者在用药后24 48h内临床症状缓解,血沉下降,因此常作诊断性用药和治疗;也能明显减轻风湿性关节炎和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和疼痛.
3. 抗
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有关.
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和
前列环素(PGI2)诱导
血小板的聚集.血小板内存在COX-1和TXA2合成酶,能催化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形成TXA2.Aspirin能与COX-1
氨基酸序列第530位
丝氨酸共价结合,通过
乙酰化不可逆性抑制了COX-1的活性,干扰了TXA2的
生物合成,进而使血小板和
血管内膜TXA2生成减少.因此小剂量aspirin可用于预防和治疗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
【体内过程】Aspirin
本药口服后迅速从胃肠黏膜吸收.在吸收过程中其分子中的酯键易被肠黏膜,肝脏和
红细胞中的
酯酶水解,血中主要以salicylic acid形式存在,并主要以此形式分布到全身各
组织器官.Salicylic acid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85%,主要经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原形
水杨酸占占10%,排泄速度和量与尿液pH有关,在碱性尿时,可排出85%,但在酸性尿时,仅排出5%.因此服用
NaHCO3碱化尿液可以大大加快其排泄速度.
【不良反应】
本药在短期应用一般解热镇痛剂量时不良反应较少.但在应用较大剂量(抗风湿治疗)和长期应用时,则有一定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口服对
胃黏膜有直接
刺激作用,同时胃肠黏膜存在COX-1,催化PGs形成,后者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Aspirin抑制COX-1,干扰PGs(主要为
PGE2)合成,降低胃黏膜的保护功能.抗风湿剂量aspirin可刺激
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兴奋而引起
恶心和呕吐.饭后服用本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2.
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出现为
荨麻疹和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黏膜过敏反应.罕见
过敏性休克PGE合成有关,PGE对
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对抗
组胺所引起地支气管收缩.此外,COX的抑制使脂
氧酶活性相对升高,
白三烯合成增加.白三烯是致哮喘过敏反应的重要介质.
3.
凝血障碍 本药在一般剂量下长期使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使
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可抑制肝脏合成
凝血酶原.
4.
水杨酸反应 为本药过量时出现的中毒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
耳鸣,
视力障碍,出汗,精神恍惚,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
惊厥和昏迷.应
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快本药从尿中排出.
①Aspirin与
香豆素类抗凝药,
磺酰脲类降糖药,enninrbital,
sodium phenytoin及glucocorticoids等合用,因发生与
血浆蛋白结合的置换作用,能增强上述药物的作用,如延长出血时间,
低血糖反应,诱发
溃疡等;② Aspirin因妨碍methotrexate从
肾小管分泌而增强其毒性,与
furosemide合用,可竞争
肾小管分泌系统而使水杨酸排泄减少造成
蓄积中毒;
③ aminophylline或其他碱性药物如
碳酸氢钠可降低aspirin疗效;酸性药物可使
水杨酸盐的血药
浓度增加;④ Aspirin与ibuprofen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时,可使后者的血药水平明显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
赖氨酸阿司匹林
Aspirin-dl-lysine为aspirin与
赖氨酸制成的
复盐,0.9 g相当于0.5 g的aspirin.其
水溶性大,可制成
注射剂.不仅起效快,作用强,而且避免了口服给
药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
静脉注射同等剂量比aspirin的镇痛效果强4 5倍,可用于镇痛和解热.该品
肌内注射的
生物利用度低于静脉注射
给药.
苯胺类
苯胺类(Anilines)衍生物中,以
非那西汀(phenacetin)使用最早,但因毒性大,除少数
复方制剂还应用外,均为其活性
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又名
扑热息痛,paracetamol)取代,acetaminophen是目前应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Acetaminophen解热镇痛作用与aspirin相当,但抗炎作用极弱.因此临床仅用于解热镇痛.但acetaminophen无明显胃肠刺激作用,对不宜使用aspirin的头痛,发热患者,适用本药.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0.5 1h达到
最大血药浓度.在常用临床剂量下,绝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与
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为无活性代谢物,t1/2为2 4h.较高剂量时,上述催化结合反应的
代谢酶饱和后,药物经肝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为对乙酰
苯醌亚胺.乙酰苯醌亚胺是一个有毒的代谢中间体,可与
谷胱甘肽(glutathione)结合而解毒.长期用药或过量中毒,体内谷胱甘肽被耗竭时,此毒性中间体以
共价键形式与肝,肾中重要的酶和蛋白分子不可逆结合,引起
肝细胞,肾小管
细胞坏死.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Acetaminophen为
非处方药.偶见
皮肤黏膜过敏反应.长期使用极少数患者可致
肾毒性,如
肾乳头坏死和
慢性间质性肾炎等.过量误服(10 5g以上),可致急性中毒性
肝坏死.
【药物相互作用】 ① Aniline与
肝药酶诱导药如
巴比妥类合用时,易发生肝脏
毒性反应;② Aniline可延长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的
半衰期,并增加其毒性.
吲哚衍
吲哚美辛
是很强的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强大.自1963年用于临床以来,因不良反应多见而且严重,临床主要用于抗炎和镇痛,如关节炎,滑液囊炎,
腱鞘炎,
强直性脊椎炎等.对痛经也有较好疗效.对新生儿
动脉导管未闭者或
早产儿,0.1 0.2 mg/kg静脉注射,每12 h一次,连续3次,能促进
动脉导管闭合.
常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5% 50%,约20%的患者必须停药.以
眩晕,前额痛,
精神障碍等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最高;
厌食,恶心,
腹痛,诱发或加重胃和
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反应次之;也可出现
皮肤黏膜过敏反应,
哮喘发作,
中性粒细胞和
血小板减少等,但罕有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孕妇,从事危险或精细工作人员,
精神病,
癫痫,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禁用.
舒林酸
Sulindac为吲哚类似物,具有
亚砜样结构,该结构在体内转变成硫醚样化合物而发挥强大的抑制COX作用.本药t1/2 为7 h,其活性
代谢物为18 h.
适应证与indomethacin相似.因本药在吸收入血前较少被胃肠黏膜转化成活性代谢物,故胃肠反应发生率较低;
肾毒性和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indomethacin.
丙酸类
丙酸类衍生物(propionic acid derivatives)为临床应用较广的NSAIDs.常用药物包括
萘普生(naproxen),
布洛芬(ibuprofen),
非诺洛芬(fenoprofen),酮布芬(ketoprofen),
氟苯布洛芬(flurbiprofen)等(此类药物的化学结构见图20-2).
【
体内过程】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吸收量较少受食物和药物影响.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主要经
肝脏代谢,
肾脏排泄.
丙酸类
【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本类药物为非选择性
COX抑制剂.作用强大,抗炎作用突出,各药除
效价存在差别外,其他
药理学性质非常相似.其中naproxen的
效价强度为
aspirin的20倍,ibuprofen和fenoprofen的效价强度与aspirin相当.但胃肠反应
发生率低于aspirin.患者服用本类药物的
耐受性明显优于aspirin和
吲哚类NSAIDs.临床主要用于
风湿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强直性
关节炎,急性
肌腱炎,滑液囊炎等,也可用于
痛经的治疗.
抑制剂
简介
高度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是提供高效低毒的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关键所在.已经合成了多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
美洛昔康(meloxicam),
塞来昔布(
celecoxib)和
尼美舒利(nimesulide)等,化学结构见图20-3.临床用于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其他炎症性疼痛.初步显示出此类
药物疗效确实,不良反应较轻而且少等优点.但这类药物临床应用的
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验证.
美洛昔康
Meloxicam是酸性
烯醇式羰
酰胺化合物.该药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吸收率为89%,血浆消除t1/2为20h,经肝脏代谢,并主要由肾脏排出.其效价强度高于indomethacin,naproxen,aspirin和双氯芬酸(diclofenac).
临床研究证明,每日口服7.5 15 mg对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神经炎,
软组织炎均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而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无明显影响.长期应用,胃黏膜损伤及
胃肠出血发生率也远低于naproxen和diclofenac缓释片.
塞来昔布
Celecoxib
Celecoxib对COX-2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
靶组织和器官的COX-2
抑制作用比COX-1强约375倍.该药口服吸收较好,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2 4 h.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广泛,血浆消除t1/2为11h.
临床主要用于
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牙痛症的治疗.本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其他非选择性NSAIDs.其中消化道不良反应比传统NSAIDs低8倍,长期治疗(12 24周)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亦比传统NSAIDs低2.5倍 4倍.
尼美舒利
Nimesulide是一新型的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较高的
选择性抑制COX-2作用,抗炎作用强而不良反应较小.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9%,t1/2约2 3h.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
呼吸道,耳鼻喉,软组织和口腔的炎症.偶有
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但轻微而短暂.
抗炎药
注意
解热镇痛药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滥用或加大剂量应用,可产生显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有些反应对年青人来说,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也最好注意一下。可对老年人来说,就很严重或十分危险。因此,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