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升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谢升(1579年-1645年),字伊晋,号青墩,山东德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谢升祖籍江西赣县,高祖父谢时荣入山东德州卫军籍(一说十世祖在洪武年间作为小旗入德州左卫军籍),从此谢家成为山东德州人。谢升生于万历七年(1579年,官年为万历十年即1582年)八月十八日,他自幼丧母,考中秀才后又丧父。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考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殿试中以三甲第三十五名获赐同进士出身
谢升登科后,初授三河知县,任上“负长才,有干局理烦治剧,凡前令所未为及为而未竟者,辄勇往为之,理官如家,爱民如子”,表现出自己的才干与担当。后调任遵化知县,因丁祖父忧去职。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起复雄县知县,随即改滑县知县。任上“器宇严肃,操守端洁,执法不挠”,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行取入京,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擢吏部考功司主事,后为文选司员外郎,天启三年(1623年)称病辞官。
宦海沉浮
天启四年(1624年),谢升在时任吏部尚书的东林党人赵南星的推荐下出任文选司郎中。以往吏部铨政都由下属选郎负责,吏部尚书只管批准而已,赵南星则多次写字条,要求选郎用他想用的人,谢升愤然道:“吾不能为太宰供执笔役也!(我不能给吏部尚书当书童)”随即辞官。魏忠贤赶走东林党后,凡是不依附赵南星的人都被升官,谢升也在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被起用为太常寺添注少卿。然而,谢升“始不附门户(东林党等朋党),终不附逆珰(魏忠贤)”,拒绝加入为魏忠贤建生祠的上疏联名中,因此完成一次考选后就“洁身勇退”,并曾上书规劝魏广微,而且在魏忠贤想要杀掉赵南星时向吏部尚书崔景荣上书并“痛哭争之”,才保住了赵南星的性命。魏忠贤倒台后,谢升于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再次被推荐起用。八月十六日,授太常寺少卿。
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朝廷正在会推缺人的云南、四川、河南、顺天巡抚,谢升向吏部尚书王永光报名加入候选名单。诸臣考虑到谢升曾任遵化知县,对蓟州边外的蒙古部落比较熟悉,适合当顺天巡抚。谢升听说后,认为这是在害他,又向王永光称病推辞,王永光同意,改用王元雅出任。等到会推太仆寺卿时,谢升又说自己病好了,遂补为太仆寺卿。闰四月,谢升、王永光因此事遭言官毛羽健弹劾,王永光辩解自己本就无意用谢升,指责毛羽健受人(暗指韩爌)主使,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拜吏部左侍郎。崇祯四年(1631年)四月,调任南京吏部尚书。崇祯五年(1632年)秋,谢升被推举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言官路振飞弹劾包括避推蓟抚在内的种种劣迹,称之为“九尾狐”,崇祯帝认为“似属不实”,但终未起用谢升。
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二十一日,在崇祯帝就吏部尚书人选问题举行的平台召对中,与谢升过从甚密的首辅温体仁以及另一大学士钱士升、大理寺卿朱大启以及西班武臣都推荐谢升出任吏部尚书,翌日,崇祯帝就认命谢升为吏部尚书。谢升在任上帮助温体仁排挤其政敌许誉卿文震孟。后温体仁另一亲信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推荐名列钦定逆案的“阉党”人物霍维华,谢升没有纠驳,遂遭言官李梦辰等弹劾,谢升遂于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被罢官。
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因新任吏部尚书庄钦邻数月都未到任,谢升再次被崇祯帝起用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他在任上“一切条用新法”,把人事工作办理得井井有条,受到崇祯帝赏识。
跻身阁臣
崇祯十三年(1640年)四月二十八日,谢升改礼部尚书,拜东阁大学士,与陈演一起跻身内阁。八月,加少保,改吏部尚书,进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又升少傅、建极殿大学士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五月,松山、锦州战事吃紧,明朝难以救援,原任兵部尚书傅宗龙在外放陕西三边总督前向谢升谈到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对清主和,其后宁前道副使石凤台因向朝廷传达清方有意议和而被崇祯帝以辱国之罪下狱时,谢升也私下对阁僚表达过对石凤台的同情与对议和的支持,便让陈新甲向崇祯帝建议“用间”,以引导崇祯帝同意对清议和(即“款议”)。崇祯帝果然同意议和,并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八日召见阁臣商议此事。阁臣中只有谢升明确表态支持议和,转述了此前傅宗龙的话,并说:“彼果许款,款亦可恃。”崇祯帝遂委任陈新甲主持议和。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谢升在与新任科道官议及兵饷时批评崇祯帝“自用聪明,察察为务,天下俱坏”,又说崇祯帝是在奉先殿祈签后才决定对清议和,嘱咐这些科道官不要议论此事。在场的科道官倪仁祯方士亮、朱徽、廖国遴等纷纷举报谢升的这些言行,弹劾他“归罪天子”“诽谤君父,泄禁中语,大不敬,无人臣礼”。崇祯帝大怒,在旨意中有“朕心甚痛”之语,命议处谢升。适逢言官米寿图在弹劾从松山逃回的兵部郎中张若麒时也要求处置其后台谢升,崇祯帝遂将谢升予以削籍处分。亦有说法是崇祯帝本欲严惩谢升,但看到群臣附和弹劾谢升的奏疏不下上百份,遂从轻处置(崇祯帝用人有“弹章愈多,位愈固”的特点,即对该人的信任与言官对他的弹劾往往呈现反比例关系),只将谢升贬为民而已。
降清去世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随后派吴征文、阎杰镇守德州,谢升起兵杀死他们,并立被囚禁于德州的庆王后裔、时任香河知县的朱帅𨨢为济王(关于此事的不同说法,参见“人物争议”目录)。随后清军入关,谢升与同籍御史赵继鼎卢世㴶等于六月派人到北京奉表降清,提及自己举兵经过,并请求清廷“兴灭继绝,不泯明祀”。被清廷派去招抚山东的王鳌永也推荐起用谢升,清廷遂命其官复原职。八月二十七日,谢升至京,清廷命其入内三院,与冯铨洪承畴共理机务,谢升以年老为由请求归乡,清廷予以慰留。十月,南明左懋第陈洪范使团在北京见到谢升“时而夷帽,时而南冠,默然忸怩”。十二月,谢升参与处理伪太子案,判定所谓前明太子为刘姓人冒充。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十七日,谢升称病告假,清廷命太医诊视。两天后,谢升去世。清廷赠其为太傅,赐谥号“清义”,赏给他的儿子中书舍人的官职,赐祭九坛,加祭七坛,给全葬银两。乾隆年间,谢升被编入《贰臣传》。
主要影响
谢升是明朝少有的两度出任吏部尚书的官僚,也是少有的以吏部尚书入阁的阁臣,对崇祯朝的人事有重要影响。在第一任吏部尚书任上,他帮助温体仁排斥异己、打击政敌,先后逐走许誉卿、文震孟等。在第二任吏部尚书任上,以逋赋之罪将苏州知府陈洪谧削籍、松江知府方岳贡夺官,在官吏考选问题上都会请命于崇祯帝,贡士及岁贡二百六十二人都被补为各部、寺司属以及推官、知县。而且他用人还有一条原则,即凡是同乡德州人不准参加考选,即使参加也分给不好的官职(也有人质疑他此举的公正性)。因此,崇祯帝对他的人事工作十分满意,特命入阁。入阁后,他“以精自负”,在票拟时苛求细节,反而让崇祯帝不满,且其声誉不佳,给事中王士鑅更将谢升及温体仁、杨嗣昌薛国观并称为“四凶”。
历史评价
谈迁:德州巧宦,讵昧三缄之戒、资人弹射哉?盖名位已极,借口直谅,去有余荣。二三少年哓哓交喙,正堕其术中耳。古人有言:“智老而猾。”如德州是也。
夏允彝:谢升不徇物情,亦不违公论,三公者(谢升和范景文方岳贡)于二党(东林、阉党)皆虚公不滞,谢时合离,或以其机智少之,其纠许誉卿也,实逢迎温意,未几又推郑三俊为总宪,似亦善补过者。但寇虏之难……谢不免于臣虏,未几即被(戮),或云为虏所疑也。惜哉!出方(岳贡)下远矣。
黄宗羲:谢升传温体仁衣钵,谓其不滞于小人,升亦不受也。
轶事典故
归咎下人
谢升起初“圣眷颇隆”,但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冬崇祯帝祭拜明光宗御容时,阁臣中只有谢升迟到。言官要弹劾他,谢升上疏辩解说自己出门时衣带断了需要缝补,又说给自己抬轿的班役来晚了,所以要求将自己和裁缝、班役一起审讯。崇祯帝虽然令其免议,但对谢升已有所厌恶。
帝赐子名
谢升年过五十还没有儿子,崇祯帝说:“清忠若卿,岂终无子者?”于是预赐其子名重光、重辉。后来谢升纳妾,果然在崇祯八年(1635年)生子,就用了崇祯帝取的名字。
鬼魂索命
顺治元年(1644年)冬,崇祯帝的丈人周奎献出一名自称前明皇太子朱慈烺者,刑部山东司主事钱凤览经过对前明宦官的调查询问,认定其为真太子。但清廷继续要求辨认真伪,谢升曾为太子侍讲,遂被派去辨认,认定为伪太子,遭钱凤览及百姓怒骂。清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将钱凤览处斩。翌年正月初一日,谢升在朝贺后退朝时看到钱凤览,拱手说:“钱老先生在此。”随后钱凤览就不见了。此后谢升卧病数日,病危时脖子忽然逐渐肿胀,并说:“刑部钱老爷至,可献茶!”临终前,数语又屡次说:“钱老先生幸少宽,毋太拘急!”然后就死了。多尔衮听说谢升死亡经过后,暂时放了“伪太子”一马。直到四月有人起兵欲救“伪太子”,“伪太子”才被杀。
修土地庙
相传,谢升少年时每天乘摆渡去大运河西岸的一所书院求学,有一年夏天旁晚,谢升放学回家,当他走到运河边时,突然下起暴雨。正当谢升在河边徘徊时,忽听身后有人说:“公子是要过河吗?”谢升回头一看,是位拄着拐杖的老汉,就说:“老先生你也想过河呀!这样的天气,咱们只好在此淋一会了。”老者说:“是呀,看这雨没有要停的意思。”那老者边说边打颤。谢升见此,便将自己的大褂脱下,送到老汉面前说“老先生,你年老体弱,别着了凉,着凉会生病的。你先穿上避避寒吧!”老者与谢升互相推让,最后老者将自己的拐杖送给谢升,结果拐杖并称几丈的巨棒,成功帮谢升渡河。等谢升进了名为“西方庵”的土地庙避雨时,发现土地爷塑像的拐杖下半截是湿的,才知道那个老者就是这个土地爷。其后谢家集体到西方庵烧香,谢升当众许愿说:“我若金榜题名做了高官,要重修此庙,为尊神塑金身。”等谢升做了大官后,再次参拜西方庵土地爷,并吩咐家人返修西方庵。建成后,谢升回来参加了落成仪式,德州及周边县的大小官员均参加了仪式。之后德州的大小官员都会在每年二月初二来此烧香,西方庵土地庙成了德州的一大景观。后来,土地爷的身后出现少许金色脱落,人们从脱落处看到了里面的泥塑,随后谢升就被罢官了。所以,就有传言称谢升丢官系言而无信、没履行诺言所致。从此谢家在德州的声望一落千丈。到谢升再次出仕清廷时,还沦落到家人出门没人理,甚至出现了孩子们唱儿歌骂他家的事。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谢升有《修新桥碑记》一文收入《滑县志》中。
人物争议
李自成派兵接管德州时,据说谢升对闯军追赃不满而起兵,杀死李自成派到德州的官吏,接着守城。谢升后来上书清廷时也称自己在四月二十七日凌迟了李自成所派州牧吴征文、防御阎杰,并奉朱帅𨨢为主,号召远近州县反抗李自成。南明弘光政权为此加封谢升为上柱国。不过也有说法是起兵者是谢升之弟谢陛,而非谢升。张忻为谢升所撰的墓志铭则称是谢升授意其弟行此举,但谢升夫人于氏及谢陛的墓志铭在述及此事时均只提谢陛而不提谢升。还有记载说当时德州起兵反抗李自成的人士都想邀请谢升出面,谢升却逃到城外农村别墅中,即使其夫人劝告也不听。
史料索引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