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能够增值的价值。为了获取价值增值,企业必须首先拥有资本,用以购买劳动力和土地、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商品供给和市场需求,创造就业岗位,促进以商品生产和流通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
词语概念
含义
资本(资本商品,资本设备):capital(capital goods,capital equipment),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财富或生产的社会关系。
本质
“资本的本质是获得利润”,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
厂房、原料、商品等,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卡尔·马克思于《
资本论》中指出:“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
一种观点称:“资本是通往幸福的道路,掌握资本就是掌控一切”,这与《
资本论》中的描述相符,纯粹的资本若无道德制约,世界将无比混乱。
解释
1.[capital]∶经营工商业的本钱。
2.[what is capitalized on;sth.used to one’s own advantage]∶牟取利益的凭借
升官的资本。
引证
1.经营工商业的本钱。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苏刘互谑》:“吾之隣人,有一子稍长,因使之代掌小解。不逾岁,偶误质盗物,资本耗折殆尽。”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由各大银行钱庄筹集资本,向各地收买粮米。”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十一:“宗 马氏 的说,入十六世纪初期,才有了资本。因为他所谓资本,含有一种新意义,就是指那些能够生出使用费的东西。”
3.从事工作的条件。
徐特立《韬奋的事业与精神》:“他在一年中收到读者两万多封信,其反映的社会情况和政治情况给他以最丰富的具体材料,经过分析就成了他指导群众的资本或科学。”
4.指牟取利益的凭借。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我看人活一辈子,不能像小家雀似地,给自己造一个小窝窝就算了事;更不是积累点资本,好爬上去出人头地。”
5.犹言守本分。
《
醒世姻缘传》第四一回:“媒婆来往提说,这 魏才 因 侯小槐 为人资本,家事也好,主意定了许他。”
黄肃秋校注:“资本,这里作笃实、
朴厚、诚恳解。”
演变过程
原始积累
其一,资本通过“暴力”和“罪恶”完成了
原始积累。
马克思对此作了最本质的揭示,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利润
其二,资本借助“雇佣劳动制度”追逐着无限的利润。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也造成了社会经济结构中“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分离”,即“在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另一极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
社会性危机
其三,资本会引发普遍的社会性危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消费和阶级关系上体现出来。
社会形态
两极世界理论分阶段地回顾了外部压力与资本主义内部社会形态变革的过程,将
资本主义分为土地侵占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土地贡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原料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三个发展阶段。英国崛起到19世纪中叶是土地侵占殖民阶段,殖民体系的社会形态是类似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以侵占土地为目的的奴隶制;19世纪中叶到二战结束是土地贡税殖民阶段,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期是土地贡税殖民的第一环节,19世纪末期到二战结束是土地贡税殖民的第二环节,殖民体系的社会形态是类似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以获取基于一定土地上生存的人民上缴的贡税为目的的农奴制;二战后到21世纪上半叶是原料市场殖民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原料市场殖民阶段的第一环节,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上半叶是原料市场殖民阶段的第二环节,殖民体系的社会形态是以获取基于国际不平等分工的原料和市场为目的的经济殖民形态。
资本也是一种运动中的价值。资本的运动表现为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3个阶段,依次采取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和
商品资本3种职能形式。资本只有顺利地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职能形式,顺利地通过购买、生产、售卖3个阶段,才能生产并实现
剩余价值。资本一旦停止运动,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就会丧失,资本的生命就会停止。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表现在:①按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用于购买
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
生产过程中只是改变其物质形态,而不发生量的变化;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不仅再生产出
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生产出超过
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其价值发生了量的变化。②按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
固定资本和
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按照它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的出售以
货币形式分期收回,用折旧的办法暂时积累起来;流动资本包括以原料、燃料、
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
不变资本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流动资本中的不变资本部分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在产品出售后以货币形式全部回到
资本家手中;流动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
劳动者再生产出来的,并且还创造出了
剩余价值。③按资本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分为
产业资本、
商业资本、
借贷资本和
银行资本等。产业资本是资本家投入
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亦即投在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的资本;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
职能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
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
职能资本家(
产业资本家和
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银行资本是资本家为经营
银行业务而拥有的资本,主要由现金和各种
有价证券构成。
性质
垫支性
生产者为了取得剩余价值,必须先垫付一定的货币资本用于购买各种生产要素,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增值性
增值性是资本的基本属性,不会因社会因素差异而不同,缺少了增值功能也就不能称其为资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增值的速度越来越快,资本增值
周期越来越短,必须控制资本无序扩张,避免资本疯狂冒进。同时,防止资本扩张“
过度”。
逐利性
必须理性地看待资本的逐利性,激发资本逐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效应。资本的合理逐利是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资本逐利的本性也可能会导致经济失衡的不断加剧。
扩张性
扩张性是资本的自然属性之一。资本具有无限增值性和扩张性,它的运动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领域,而是倾向于超越行业或国家界限进行积累和集中。
作用
正面
从正面效应看,资本持续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能够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作为社会生产过程中最具活跃性的因素之一,资本具有高效的黏合剂功能,能够把各类要素整合进社会化大生产,加速社会扩大再生产循环,带来巨大物质财富。资本敏锐的发掘能力使其能迅速发现并挖掘社会生产的利润区和价格洼地,推动某一行业或领域实现爆发式发展,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本在
欠发达地区的扩张会缩短这些地区的发展进程,促进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负面
从负面效应看,资本逐利性所带来的无序扩张,会导致经济社会等领域背离发展的根本目的。资本无序扩张导致人、科技等方面异化,使得被资本同化的事物都为资本获利服务,而不是为人服务,导致本末倒置。为了不停地追逐利润,资本利用其敏锐的价值发现能力,并结合同化渗透能力,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并在逐步获得主导权、支配权、控制权后将其改造成服从于资本增值逻辑的系统,进而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比如贫富两极分化。
使用方法
1、流动资本:生产、制造或购买物品。
不同形式
产业资本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关系的基本形式。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
社会分工的扩大,在产业资本的循环中分离出其他资本形式,出现了
商业资本、
借贷资本、银行资本等,它们从属于产业资本,并为产业资本服务。产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
剩余价值,从工人身上直接榨取无酬劳动的产业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但决不是全部剩余价值的最后所有者。产业
资本家要同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的资本家以及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资本采取不同的具体形式,剩余价值也转化为利润、利息、地租等多种具体形式。
资本运作
资本运营:又称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
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发行股票、发行
债券(包括可转换
公司债券)、配股、
增发新股、转让
股权、派送
红股、
转增股本、
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
托管、
收购、
兼并、分立以及
风险投资等。
资产重组:是指为了整合经营业务、优化
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置换、出售、转让,或对企业进行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的行为,以实现
资本结构或债务结构的改善,为实现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
资本、资产和资金
资本与资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内涵。
资产,是企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为投资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
经济资源,出现在
资产负债表的左侧,归企业所有。企业的所谓法人财产权,就是指企业对其控制的资产拥有的
所有权。
资本是企业为购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
资产的资金来源,它是投资者对企业的投入,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它为
债务资本与
权益资本,分别归
债权人和公司所有者(股东)所有,企业对其资本不拥有所有权。
资金,广义上讲,与“资产”的概念是一致的,但它有缩小范围的概念,如特指
货币资金,或是特指
营运资金。
公司的注册资本的公司的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额,也叫
法定资本。注册资金是国家授予
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自有财产的数额体现。注册资本与注册资金的概念有很大差异。注册资金所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权;注册资本则反映的是公司法人财产权,所有的股东投入的资本一律不得抽回,由公司行使财产权。注册资金是企业实有
资产的总和,注册资本是出资人实缴的出资额的总和。注册资金随实有资金的增减而增减,即当企业实有资金比注册资金增加或减少20%以上时,要进行变更登记。而注册资本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增减。
资本处于运动中的价值
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也是一种处于运动中的价值。资本的运动是阶级关系的表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描述为静止的物,马克思则把资本理解为运动。资本一旦停止运动,就丧失了它的生命力。因此它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够不断地榨取
剩余价值。资本的运动表现为
资本循环;周期反复的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资本在循环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资本主义生产作准备,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而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只有顺利地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顺利地通过购买、生产、出卖三个阶段,才能生产并实现剩余价值。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三种形式、三个阶段的统一,资本在总循环中不断地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产业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为三个部分,同时采取三种形式并各自完成自己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由此可见,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包含着剥削雇佣劳动的阶级关系,它还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三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过程本身又包含着循环的三种不同形式。因此,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的物。资本运动的主体是价值,资本可以称为处于运动中的价值,在运动中资本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并使自己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