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购

金融术语

逆回购(Reserve Repo)指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将资金融给融入方(卖方),与卖方(回购方)签订协议,收取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在未来收回本息,并解除有价证券抵押的交易行为。逆回购是一种回购交易行为,最早产生于美国

基本概念
回购市场
根据货币市场上的融资活动及其流通的金融工具,可将货币市场分为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市场。
回购市场,又称回购协议市场,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回购市场没有集中的有形场所,交易以电信方式进行。大多数交易由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直接进行,但也有少数交易通过市场专营商进行。这些专营商大多为政府证券交易商,它们同获得资金的一方签订回购协议,并同供应资金的另一方签订逆回购协议。
中国的回购市场是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场所。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正回购和逆回购业务。
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repurchase agreement)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购买商约定在一定期限后再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售证券的协议。回购协议实质上是一种短期抵押融资方式,借款方先售出后又购回的金融资产即是融资抵押品或担保品。
逆回购协议(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是指买入证券一方同意按照约定期限和价格再卖出证券的协议。它实际上是从买方角度来看同一笔回购协议业务的,每一笔回购交易都是由一方的回购和另一方的逆回购组成。
回购交易
央行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回购交易实际上是一种以有价证券(大多为国债)为抵押品的短期融资活动,证券持有者通过正回购融入资金,而证券购买者通过逆回购融出资金。
按回购交易方向,回购交易可以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
逆回购与正回购
发展历史
起源
回购市场最初产生于美国。1918年起,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开始进行银行承兑汇票(banker's acceptance,BAs)的回购交易(包括正回购及逆回购),以鼓励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发展。1923年,联储亦开始进行政府债券的回购交易,以此作为控制银行储备的一种手段。
美国市场
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Class-Steagall Act)的颁布激活了银行间回购交易市场。该法案禁止美国的投资银行拿客户的存款为其证券组合融资。这些投资银行不得不在已有的向商业银行进行信用融资的途径之外寻找新的借款来源。而回购市场是这类资金的理想来源。美国回购市场中的大多数交易活动均在国内进行。
1969年,美国联邦政府规定,银行运用政府债券进行回购协议形成的资金来源,可以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这进一步推动了银行踊跃参与回购协议交易,并将回购协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库券和地方政府债券身上。同时,除了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美国各级地方政府也是回购协议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回购市场的出现正好提供了既满足必须投资政府债券的要求,又能保障还款的投资渠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促使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规模飙升,美国利率调控体系由量化宽松前准备金相对稀缺的利率走廊模式转向量化宽松后准备金充裕的模式。美联储设置隔夜逆回购工具,将隔夜逆回购协议便利(Overnight Reverse Repo Facility,简称ON RRP)利率作为实际利率下限,以强化美联储在流动性泛滥环境下的利率调控能力。
2016年至2017年,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具有一定的规模,规模可以从几百亿美元到4700亿美元之间,波动也比较大,市场能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也是2016年至2017年联邦基金利率上升而金融条件宽松的重要原因。
2021年5月19日,据纽约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共有43个主要对手方参与了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工具操作,总规模达到2940亿美元,超过了2020年3月新冠疫情高峰期的水平,同时也创下2017年以来的新高。
截至2021年底,美国回购市场规模超过4.4万亿美元。作为回购市场中主要的资金提供者,货币市场基金成为美元流动性传导的重要枢纽,其资金流变化直接反映和影响美元流动性。美国的回购协议市场依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回购协议市场,而拥有上万亿美元短期资金的共同基金是这个市场上的最大投资者。
2022年5月份至2023年2月,美联储隔夜逆回购规模基本都在2万亿美元及以上,这说明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是非常充裕。
2025年1月1日,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协议工具的使用量突破4000亿美元,创下2024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因为2024年年末交易商资产负债表活动方面的限制导致更多现金转移给美联储。约80个对手方通过隔夜逆回购在美联储存放了4735亿美元,为6月季末以来最高水平,前一交易日金额为2607亿美元。自2024年12月20日以来使用量增加了约3750亿美元。
其他国家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回购市场开始成长起来,而此时跨国证券交易正方兴未艾。作为跨国证券交易迅速发展的结果,欧洲回购市场自然地具有更强的国际性。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回购交易量高速地增长。美国回购市场当时占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其每日周转量约在1万亿美元以上,而欧洲的国内及跨国回购交易市场的每日周转量与美国回购市场接近。
其他西方国家的回购市场的规模要小得多,很多国家对证券回购和证券借贷有法规或税收上的限制。
在日本,回购交易被称为现先交易(Gensaki)。其中,短期国债的回购市场比较活跃,占据了国债交易量28%的份额,证券公司是主要的资金借入方。
加拿大的国债回购市场很灵活,1992年,加拿大取消了跨境回购税,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1994年1月,英国英格兰银行启用金边证券回购充当规范的公开市场工具。
中国市场
中国的回购市场是随着债券现货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的,且主要是国债回购市场。1988年,中国开放国债流通市场,1991年制定了国债回购业务具体规则,最初国债回购业务采取场外交易的方式,集中于地方性的证券交易中心进行,1992年,国债回购由武汉交易中心率先推出。此后上交所、深交所、天津证券交易中心和STAQ系统等也先后开办了债券回购业务,但除上交所外,其他交易场所都采取了比例回购的交易方式,且比例大部分低于30%,回购最终演变成变相的信用拆借,形成异常脆弱的债务链,回购债务拖欠严重。
1994年,上交所首次将债券回购业务标准化,以适应竞价撮合交易的需要。但证券交易所场内市场的国债价格,与股票市场波动相关性很强,从而经常导致债券价格不合理地大幅波动,不利于国债的发行和流通。
1995年,人民银行、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重申对进一步规范证券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回购方必须将100%的国库券和金融债券抵押在证券托管机构。回购市场整顿后,债券回购主要集中于上交所。
1997年,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和引导银行资金流向,中国人民银行将回购市场分为两部分:一是依附两大证券交易所的国债回购市场,参与者主要为券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二是依附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国债回购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这两个回购市场上交易的品种主要是国债,融资期限为短期,一般为1天、7天、14天、21天、1个月、2个月、3个月或4个月。至此,中国回购市场形成了场外回购市场与场内回购市场并存的格局。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
2004年,央行建立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年度考评调整机制,择优筛选央行合格交易对手和平稳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随着债券现货市场的发展,回购市场交易量大幅度上升。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回购交易量已经分别达到159007亿元和24919亿元,分别是1997年的516倍和1.6倍。
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这88个月期间,央行只有4个月使用了逆回购,且种类均为14天。2012年以前,中国资金流入速度较快、外汇占款增加明显,央行以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回收流动性为主。2012年开始,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弱化,外汇占款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下降,此后,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主要通过逆回购进行流动性投放。
2012年5月3日,央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已经重启逆回购操作,首期规模为650亿元。从2012年第3季度起,央行开始频繁使用逆回购这一工具向市场补充流动性,而不再依赖于降息与降准。从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央行连续6个月实施逆回购,逆回购总额达到3.6万亿人民币,且种类涵盖了7天、14天与28天。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9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与105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总计3950亿元,为央行最大单日逆回购操作。
2012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一直未发行央票,而仅使用正/逆回购来调节市场流动性。第二季度末以来,由于银行间市场资金偏紧,央行公开市场滚动进行了逆回购操作,而未有正回购。
2014年春节前,央行重启逆回购共向市场注入5250亿元,期限包括7天、21天和14天三个品种。
2015年1月22日起,央行重启暂停一年的逆回购操作,不仅有效熨平流动性需求短期波动,更有效引导银行间利率下行。2月1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16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包括14天和21天期两种,规模均为800亿元。同时,该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资金为2050亿元,创2014年1月以来单周净投放量的新高。3月3日至4月16日7天逆回购利率由3.75%降至3.35%,有效引导R007从5%降至3%左右;6月25日至8月6日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在2.5%,引导R007由3%降至2.5%附近。而10月27日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降至2.25%,引导R007降至2.3%附近。
2016年2月14日开始,央行基本每个工作日均开展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
2018年,为适应市场发展和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强一级交易商筛选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央行调整了考评指标体系,分为“传导货币政策”、“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市场活跃度及影响力”、“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流动性管理能力”、“操作实务”、“配合操作室有关工作”等七个方面。
2019年,央行逆回购操作金额接近7.4万亿元,占公开市场操作总量的64.4%。
2020年2月3日,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和金融市场资金集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40%、2.55%,上次分别为2.50%、2.65%。对冲该日央行公开市场1.05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 1500亿元。
2021年2月以来,央行近乎常态化的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并在假期、月末等时间节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投放规模。2021年5月19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0%。
2022年7月1日,央行开展了100亿元规模的逆回购。7月11日,央行网站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1%,与此前持平。在7月以来的7个工作日中,央行已连续6个工作日开展30亿元规模的逆回购操作。这一逆回购操作规模也是年内央行在市场资金投放方面的最低值。
2023年12月15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同时适当供应中长期基础货币,人民银行开展5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1.8%.
2024年2月5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7月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相关操作时间为工作日16时至16时20分,期限为隔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20个基点和加50个基点。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固定利率招标方式实施了182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操作利率为1.50%,此前为1.70%。
启用买断式逆回购
2024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操作结果将通过人民银行官网相关栏目对外披露。
2025年1月13-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连续三天开展了逆回购。三次逆回购操作,央行总共向市场净投放的规模达到了10393亿元,其中1月15日一天就净投放了9584亿元,单日净投放规模创下了历史次高水平。1月20日,央行进行12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实现净投放982亿元。1月21日,为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56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14天,操作利率为1.65%。1月22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1575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65%。同时,该次央行开展的逆回购操作,是Wind数据有统计以来的单日最大规模14天期逆回购操作。
2025年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1月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先后开展了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以及6个月(182天)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操作量分别为12000亿元、5000亿元。
全球市场
2025年,全球流动性中短期仍将保持下降趋势,美元流动性继续承压。从美国银行和非银机构流动性的变动趋势看,代表非银机构美元流动性的隔夜逆回购余额已降至较低水平,其流动性缓冲垫的功能受限,未来美元流动性的缩减将直接作用于美国银行体系。
2025年,欧洲央行降息幅度大概率将高于美联储,美欧间货币政策利差或将走扩。由于欧洲通胀水平和就业市场等经济基本面大幅弱于美国,所以未来美欧央行的货币政策路径将出现分化,欧元跨境资金流出态势或将加剧。此外,欧洲国债回购市场或将承压,欧元区将在2025年继续加大财政刺激力度,欧洲国债供给有所增加,在欧洲地缘政治风险因素交织、欧债危机隐患仍存、欧元流动性下降的背景下,欧洲国债回购市场大概率将呈现债券供给充裕而资金相对紧张的态势,不排除在极端情况下出现“钱荒”局面。
交易主体
在回购市场的参与回购交易的主体包括政府或政府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
政府或政府机构
政府或政府机构大多也作为资金供给者参与回购市场。政府或政府机构可以在该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暂时闲置的资金通过回购协议贷出,从而使资产增值。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参与回购市场则有不同于其他参与者的意图。中央银行参与回购交易并非为了获得收普,而是通过回购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有效实施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回购协议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在短期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回购协议借入资金,弥补不足;也可以在短期资金盈余时,通过逆回购协议贷出资金,获得收益。对商业银行来说,回购交易风险比同业拆借小,资金成本比同业拆借低,期限又比大额存单等灵活。回购市场对难以从其他渠道筹措资金的中小银行很有吸引力,而大银行则可与交易对手签订没有具体期限的、连续的回购协议,每天根据需要不断续约,以满足业务扩展的需要。
非银行金融机构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储蓄类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是回购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与商业银行相同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因自身的短期资金状况,既可以成为资金需求者,也可以成为资金供给者。但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短期资金盈余或不足的产生原因、方向、期限、数额不尽相同,它们往往与商业银行成为交易对手,形成互补交易。
企业
企业作为回购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资金供给者。因为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闲置资金,这些闲置资金可以通过回购交易贷出给资金需求者,从而获得高于存款利率的收益,而风险又低于商业票据、大额定期存单。
操作原理
当回购协议签订后,资金需求者(有价证券的卖方)向资金供给者(有价证券的买方)出售证券以换取即时可用的资金。回购协议期满时,再用即时可用资金做相反的交易。从表面上看,资金需求者通过出售证券获得了资金,而实际上,资金需求者是从短期资金市场上借入了一笔资金。对于资金供给者来说,他获得了一笔短期内有权支配的证券,但到期时这笔证券要按约定的数量如数交回。因此,有价证券的卖方是资金借入者,卖出的证券作为借款的抵押品,而有价证券的买方实际上是资金贷出者,其接受证券作为借款的担保品。
回购交易对交易双方都有好处,对于资金借入者来说,因借款有抵押品,可以仅支付较低的利息;对于资金贷出者而言,如果交易对手违约,贷出者可以凭借抵押品获得补偿,因此,他们既可以从交易对手那里获得信用保证,也可以从作为抵押品的证券的发行者那里获得信用保证。
显然作为回购交易当事人的正、逆回购方是相互对应的,有进行主动交易的正回购方就一定有接受该交易的逆回购方。
由央行作为正回购方主动发起的债券回购交易就是央行进行正回购操作。由央行作为逆回购方主动发起的债券回购交易即为央行进行逆回购操作。
实施内容
交易对象
回购交易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债券,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商业银行次级债、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等,也可以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票据等。
交易期限
回购交易的期限从一日至数月不等。最常见的是隔夜回购协议,也有期限为几天的回购协议,而较长期限如1~3个月的回购协议叫定期回购协议。此外,有的回购协议期限不定,属于开放式的回购协议,协议每天经过交易双方同意后进行展期,利率根据隔夜回购协议的利率每天重新确定一次。
收益计算公式
逆回购收益额=成交额×年收益率×回购天数÷365天
国债逆回购收益额=投资金额x年化利率x资金实际占用天数÷365天
回购利率
回购利率反映了借款者的借款成本,不同回购交易的利率是不同的,影响回购利率的因素主要有:
1.回购证券的质地:证券的信用等级越高,流动性越强,回购利率就越低;否则,回购利率就会相对来说高一些。
2.回购期限的长短:一般来说,期限越长,由于不确定因素越多,因而回购利率也应高些。回购期限对利率的影响取决于收益率曲线的形状。
3.交割的条件:如果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回购利率就会较低;如果采用其他交割的方式,则回购利率就会相对高一些。
4.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的利率水平: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市场工具,回购交易的利率水平不可能脱离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的利率水平而单独决定,否则该市场将失去吸引力。它一般是参照同业拆借利率而确定的。由于回购交易实际上是一种以较高信用的证券特别是政府债券做抵押的融资方式,风险相对较小,因而回购利率通常低于同业拆借利率。
回购利率与回购价格、卖出价格之间的关系如下:
回购价格=卖出价格+约定利息
约定利息=卖出价格x回购利率x距到期日天数÷360
回购利率=(回购价格-卖出价格)÷卖出价格x(360÷距到期日天数)x100%
信用风险
尽管回购交易中有高质量的证券做抵押品,但是交易双方也会面临信用风险。回购交易中的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不履行回购协议中的买回或卖回义务,而使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卖方到期无力买回,或证券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不愿买回,也可能是买方因证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不愿卖回。
第一种方法是设置保证金。回购协议中的保证金是指证券抵押品的市值高于贷款价值的部分,其大小一般在1%~3%。如果借款者信用等级较低或抵押证券的流动性不高时差额可达到10%。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证券抵押品的市值变化重新给回购协议定价,或变动保证金的数额。如在回购协议的条款中规定,当回购协议中的抵押品价值下跌时,贷款人可以要求按新的市值比例追加保证金,或者降低贷款的数额。
回购交易中,特别是在期限较短的回购交易中,证券的交付一般不采用实物交付的方式,为了防范资金需求者在回购交易期间将证券卖出或与第三方进行回购交易所带来的风险,一般要求其将证券存在专用的证券保管账户或将证券交到贷款人清算银行的保管账户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交易成本,还可避免贷款人得不到抵押品的风险。
主要分类
回购交易(包括逆回购及正回购)可分为封闭式回购与开放式回购,两者区别在于债券所有权的归属。
质押式回购
又称封闭式回购,在封闭式回购交易到期之前,资金融出方仅拥有该债券的质押权,无权随意处置被质押的债券,被质押债券处于冻结状态,不能流通和再次融资。
中国货币市场的主流模式是质押式回购,交易中债券押品被冻结在资金融入方账户,无法继续在二级市场流通,出现违约等极端情形不利于保障资金融出方权益。
买断式回购
又称开放式回购,是相对于质押式回购的“封闭性”而言的。在开放式回购中资金融出方在获得债券之后有权对债券行使处置权,只需要在回购到期时手中持有该债券以支付融资方的回购即可。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买断式回购。随着更多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央行也开始推出买断式逆回购。
区别
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的区别及主要特点如下:
主要特征
参与者广泛
在回购市进行回购交易的参与者比较广泛,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和非金融机构。一般而言,大银行和证券交易商是回购市场上的主要资金需求者,他们通过正回购,可以获得短期资金来源,以缓解流动性不足。中央银行通过回购市场可以对社会流动性进行短期调节:逆回购意味着央行投放了流动性;正回购意味着央行收回了流动性。
风险性
尽管在回购交易中使用的是高质量的抵押品,但是仍会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当回购到期时,如果正回购方无力购回证券,逆回购方只有保留证券,若遇到抵押证券价格下跌,逆回购方会遭受一定的损失。
短期性
回购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通常为1天(今日卖出证券,明日再买回证券)或7天。
利率的市场性
回购利率一般低于同业拆借利率,由交易双方确定,主要受回购证券的质量、回购期限的长短、交割条件、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作用与影响
央行的工具
逆回购是央行向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的工具,央行通过向商业银行放贷,为商业银行提供资金。逆回购利率还有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通过合理运用逆回购工具,央行可以有效平滑流动性。比如,央行采用逆回购方式来调控货币流通,一般只会投放短期逆回购,比如7天逆回购、28天逆回购等。
增加市场资金流动性
央行正回购与逆回购是通过吸收和投放货币来调节货币政策的一种行为,是调整货币政策的一种方式。
正回购:紧缩性货币政策,意味着中央银行回笼资金,寻致市场流动性趋紧;
逆回购: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央行投放人民币的过程,特别是连续进行逆回购操作时,结果会使得市场资金充裕,增加了市场的资金流动性。
调整利率
当央行进行逆回购操作时,原本不在市场流通的资金会进入市场流通,市场上的资金会增加,市场贷款利率就会降低,这样便起到了调整利率的作用。
逆回购有一个内在优势,即央行实施逆回购时,其回购的利率通常会比其他机构间的回购率要低,这会抑制市场回购率的上升,甚至会使短期利率星下降趋势,进而带动中长期利率的下行,使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下降,此时发债人往往更乐于发行长期围定利率债;对二级市场而言,由于短期利率缩减,债券价格尤其是中长期债券价格呈上涨之势。
影响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在利率和资金面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人气、投资者或炒家的心理状态几乎完全决定债市的涨跌。央行公开市场正、逆回购操作为强有力的外部信息,其示范作用自然会引发投资者或炒家对利率和资金面的猜测与判断,从而形成复杂的市场人气氛围,事实上,当央行公开市场正、逆回购操作越受到关注,其对市场心理预期的影响力也就越强。
利好股市
逆回购操作,对于股市而言,通常被视为一个正面信号,因为它表明央行愿意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情绪,增强市场信心。同时,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从而可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对股市构成利好。尤其是对粗放式的资金推动型债市或股市,其作用效果就更加显著。
对房地产有正面作用
对于房地产市场,虽然直接的影响可能不如股市和债市那么立竿见影,但流动性环境的改善同样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正面作用。一方面,流动性充裕有助于降低房贷利率,刺激住房需求;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下降,也可能使它们更愿意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帮助缓解房企的资金链压力。
现实复杂情况
社会评价
业内评价
2012年央行罕见放量逆回购2200亿,“连续逆回购是央行目前比较好的选择。首先,国内7月份物价指数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给货币政策的松动提供一定的空间,同时其他数据也表现出来中国经济需要政策的刺激。但是与此同时,在通胀压力方面并不是高枕无忧的,包括最近油价连续上涨、美国粮食欠收引发粮食价格上涨。其次,在最近一段时间,外围的主要经济体都是按兵不动,美联储也、欧洲央行都没有进一步的量化宽松政策出台,所以央行在前期已经两次降息之后,冒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选择了观望。但是从中国经济的现状来看,又需要流动性方面的支持,这就导致了央行不厌其烦用逆回购的方式维持市场资金成本,同时维持流动性的供应。央行在权衡利弊之下才采取这样的比较烦琐但也是操作起来收放自如的做法,不太愿意一次性降息或者降低存准率。”(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林耘 评)
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工具的作用是吸收金融服务机构的富余资金,来确保实现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隔夜逆回购利率往往代表着实际利率的区间下限。美联储执行隔夜逆回购的方式是,美联储向交易对手借钱,并质押持有的国债。交易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整体规模不会产生影响,负债端交易对手的准备金存款减少,转换到逆回购科目。(财联社 评)
相比于逆回购的频繁使用,下调准备金率的货币工具使用正变得相对谨慎。“尽管年内存在小幅降息和降准的可能,但在经济增长企稳缓步回升、物价见底反弹、货币存量较大、房价出现反弹以及存贷款市场实际利率已趋于下行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大幅宽松的必要性已有所降低。”(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评)
针对2015年春节前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500亿逆回购,“当下流动性并不紧张,银行信贷扩张意愿不强,因此也普遍不缺钱,逆回购也无法提升银行信用投放的意愿,因此此轮逆回购有助于助推市场收益率下降。央行逆回购释放的更多是价格调控信号。”(民生证券 评)
央行逆回购属于短期流动性工具,定位于调节流动性边际波动;相比其他中长期限工具,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和可逆性上。比如,当前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以7天期为主,投放的资金7天后到期自然回收,即便短期操作量较大也不会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造成太大影响,有利于对流动性实施双向调节。(分析人士 评)
针对2022年9月19日起,人民银行重启了14天期逆回购操作,“这是自今年1月30日(春节前)之后,央行再度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一方面,央行在14天期逆回购操作能够提供跨季资金的首日即开展操作,展现了央行呵护季末流动性平稳的积极姿态;另一方面,临近季末和“十一”长假,市场对跨季、跨节资金需求增加,而市场上长期限资金供给相对不足,央行及时开展14天期操作提前向市场提供跨季、跨节资金,既有利于增加流动性供给,充分满足金融机构资金需求,也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减少预防性资金需求。”(业内人士 评)
针对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当前,整个实体经济融资、投资的积极性较低,包括房地产市场,开发商融资拿地、购房者按揭贷款买房的情绪也不高,大家对投资回报预期下降,这个时候就需要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并推动各渠道资金能够通过降息的方式来投入实体经济。”“央行逆回购从操作上简单说,就是央行把钱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债券质押给央行,到期的时候,商业银行还钱,债券回到商业银行账户上。逆回购利率是央行向商业银行的融资利率,它是一个风向标,当这个利率下调的时候,就意味着央行希望降低商业银行融资的成本,并且将融资降成本的效应传导到整个市场。”(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 评)
针对人民银行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历史上日间流动性波动较大,尤其在月中、月末、假期前等关键时点,市场流动性需求较大,本次创设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工具,能够满足金融机构精细化管理流动性的需求,平抑资金面大幅波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评)
隔夜逆回购或是为银行体系补充流动性以及为信用借债做配合考虑,而隔夜正回购虽有一定回收流动性的优势,但另一方面考虑到信号的意义,实施仍有一定的相对约束。央行新增隔夜正、逆回购操作或更多地是一种建立在“银行和非银流动性不匹配,债市资产荒”逻辑下的临时过渡安排,中期来看,买卖国债以及建立起一个明确的上下限工具或是主流。货币政策新框架正在逐步建立中,货币政策工具箱也在逐步完善中,隔夜回购新模式以及信用借债或更多是临时性货币政策工具。就债市影响而言,当前央行区间管理意图明确,长短端利率均有一定约束,但大级别调整概率也有限。(浙商证券分析师覃汉 评)
该次创设的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基准,向下减20个基点、向上加50个基点,能够形成中国人民银行短期利率调控“走廊”,有效引导市场利率走势符合中国人民银行操作目标。(市场人士 评)
针对央行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央行选择此时推出新工具,有利于更好对冲四季度MLF集中到期,更有能力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央行操作工具更多元,有望带动全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发展。(业内人士 评)
针对2025年1月22日央行开展历史最大规模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主要是为了对冲大额7天期逆回购到期,同时在节前适度向市场投放流动性,避免资金面大幅波动。当前央行已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接下来会通过适度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继续实施较大规模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适量续作MLF等其他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面持续大幅收紧的可能性不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评)
媒体评价
针对2013年9月24日人民银开展880亿元逆回购操作,“该操作量创下近几个月来央行逆回购规模的新高。这也是逆回购期限首次出现6天期品种,从而打破了此前7天或14天逆回购的惯例。此次逆回购刚好到本月30日到期,体现出央行“节前放水消解市场恐慌”的用意。”(海峡都市报 评)
“央行开始推出买断式逆回购,既是自身操作工具的丰富,也可对市场发展买断式回购业务形成示范作用,缓解质押品冻结对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压力,持续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中国商报 评)
临时正、逆回购具有明显的对冲性,即在资金紧张时供给基础货币,在资金过于宽松时回笼流动性,有助于平抑资金市场波动。央行新增隔夜正、逆回购操作,再次释放央行将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的态度。(证券时报 评)
相关概念
MLF
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MLF与逆回购不同:MLF是直接通过资金进行交易的,而不是以有价证券来交易。MLF是央行将资金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将资金贷款给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没有这笔资金时,商业银行大多只能借用短期资金来发放长期贷款。短期资金到期之后,商业银行还需要重新借用资金,这样做会增加企业贷款成本也存在一定短期利率风险。而央行MLF期限相对较长,商业银行如果用这笔资金发放贷款,就不需要频繁地借短放长,这等于变相释放流动性,也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一级交易商
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指那些能够直接与央行进行交易(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等)的机构,其他交易商与一级交易商进行交易。加入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后,银行可以直接参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参与央行推出的创新业务,同时将承担传导央行货币政策、配合央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等职能。
按照国际惯例,央行通常在市场成员中选取一些资金实力雄厚、信替良好、交易活跃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即公开市场的一级交易商来作为对手方,通过招授标方式进行正、逆回购交易。一般而言,央行为使其正回购操作成功,在进行数量招标时,其给出的回购利率往往会略高于市场回购利率,这样就比较容易达成交易,起到顺利回收资金的目的。而央行进行送回购交易时,其给出的回购利率常常会低于市场四购利率。
中国实施情况
央行逆回购操作
2025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2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5年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4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5年1月10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4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持平1.50%。
2025年1月13日,央行进行2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5年1月14日,央行进行5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71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479亿元。
2025年1月16日,央行进行340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5年1月24日,央行进行284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65%,与此前持平。
2025年2月10日,央行进行21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5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98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5年2月21日,央行进行182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月2日,央行今日进行13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月3日,央行今日进行1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月5日,央行今日进行7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月10日,央行开展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
2024年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2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月12日,央行开展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
2024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8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
2024年1月16日,央行进行7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月17日,央行进行54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5270亿元。
2024年1月18日,央行进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27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730亿元。
2024年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7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月23日,央行进行4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月24日,央行进行46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547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840亿元。
2024年1月25日,央行进行46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3660亿元。
2024年1月26日,央行进行46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月29日,央行进行5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12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3780亿元。
2024年1月30日,央行进行56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4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980亿元。
2024年1月31日,央行进行54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1日,央行进行4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466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4230亿元。
2024年2月2日,央行进行14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进行8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4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430亿元人民币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5日,央行进行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6日,央行进行339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563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2240亿元。
2024年2月7日,央行今日进行396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8日,央行进行9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进行255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9日,央行进行92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今日进行4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18日,央行今日进行10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进行5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19日,央行进行3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20日,央行进行4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21日,央行进行4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22日,央行进行5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23日,央行进行24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26日,央行进行32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27日,央行进行38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28日,央行进行32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2月29日,央行进行11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1日,中国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今日逆回购有2470亿元到期。
2024年3月4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7日,央行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有117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070亿元。
2024年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当日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11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12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13日,央行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14日,中国央行开展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当日100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4年3月18日,央行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开展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20日,央行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今日有3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2024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22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25日,央行进行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开展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27日,央行进行2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3月28日,央行进行2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480亿元。
2024年3月29日,央行进行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4月1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4月3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4月7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4月9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2024年4月10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与此前持平。
2024年4月30日,央行进行4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5月6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80亿元。
2024年5月8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
2024年5月9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5月11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5月13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
2024年5月20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
2024年5月21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5月29日,央行进行2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2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6月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
2024年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6月6日,央行开展2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与此前持平。
2024年6月7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980亿元。
2024年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6月13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6月18日,央行进行8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6月20日,央行进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6月27日,央行进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800亿元。
2024年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当日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当日开展2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4年7月11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0%。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129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24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从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
2024年8月1日,央行进行103.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1.7%。今日有2351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4年8月5日,央行进行6.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1.7%。今日有3015.7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4年8月6日,央行开展6.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70%,与此前持平。
2024年8月13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385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70%。
2024年8月16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37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70%。
2024年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49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70%,与此前持平。
2024年8月23日,央行进行379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7%,与此前持平。今日有1378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4年9月11日,央行进行2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70%,与此前持平。
2024年9月14日,央行进行138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70%,与此前持平。
2024年9月25日,央行进行1965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5%,与此前持平。
从2024年9月27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70%调整为1.50%。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和临时正、逆回购的操作利率继续在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上加减点确定,加减点幅度保持不变。
2024年9月29日,央行进行1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此前为1.70%。
2024年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开展6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昨日持平。今日有1965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4年10月10日,央行进行94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0月12日,央行开展232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50%,与上次持平。
2024年10月14日,央行进行19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0月21日,央行开展2089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0月23日,央行进行792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6424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503亿元。
2024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292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人民银行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
2024年10月31日,央行进行327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7989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4713亿元。
2024年10月,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2024年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17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1月5日,中国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进行了183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1.50%不变。
2024年11月8日,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22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操作利率为1.50%。
2024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125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23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1月14日,央行进行328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1月18日,央行进行172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302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1月21日,央行今日进行470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249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190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11月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2024年12月4日,央行开展41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
2024年12月5日,央行今日进行37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1909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2月9日,央行今日进行47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78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3554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持平1.50%。
2024年12月20日,央行进行101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今日有2051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035亿元。
2024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64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2月26日,央行进行106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
2024年12月30日,央行进行89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1096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205亿元。
2024年12月31日,央行进行157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641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936亿元。
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2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2023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56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量为740亿元,中标利率2.15%。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80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
2023年2月22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203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970亿元。
2023年2月24日,中国央行进行4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83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3650亿元。
2023年2月27日,央行今日进行33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2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660亿元。
2023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3月7日,央行开展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有481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4780亿元。
2022年3月8日,央行开展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3月13日,央行进行4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7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340亿元。
2023年3月14日,央行进行2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3月17日,央行进行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3月20日,央行进行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41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10亿元。
2023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3月23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6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
2023年3月24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
2023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9日开展2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3月31日,央行进行18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7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820亿元。
2023年4月10日,央行进行1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60亿元。
2023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4月20日,央行进行3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4月21日, 中国人民银行开展8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4月23日,央行进行8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890亿元。
2023年4月26日,央行进行9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3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630亿元。
2023年4月28日,央行进行1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88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770亿元。
2023年5月,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共727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四到期5620亿,周五到期1650亿。
2023年5月8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5月9日,中国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20亿元。
2023年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3年5月12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3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0亿元。
2023年5月16日,中国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有1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
2023年5月25日,央行进行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当日有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
2023年5月30日,央行进行3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3年5月31日,央行进行1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3年6月1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7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50亿元。
2023年6月2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5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30亿元。
2023年6月7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
2023年6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开展4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与此前持平。
2023年6月19日,央行进行8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870亿元。
2023年6月30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0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
2023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与此前持平。
2023年7月7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因当日有103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010亿元。
2023年7月10日,央行开展2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当天有5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30亿元。
2023年7月1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2023年7月18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
202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当日开展2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与此前持平。
2023年7月25日,中国央行进行4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15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90亿元。
2023年7月26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0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
2023年7月31日,央行开展31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与此前持平。
2023年8月1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
2023年8月2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
2023年8月7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
2023年8月9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
2023年8月10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
2023年8月14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
2023年8月17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6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
2023年8月18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9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
2023年8月22日,央行进行11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8月24日,央行进行6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此前为1.80%。
2023年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2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98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230亿元。
2023年8月28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33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
2023年8月29日,央行进行38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9月1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0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
2023年9月6日,央行进行2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9月7日,央行进行3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9月11日,央行进行21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12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2030亿元。
2023年9月12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0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
2023年9月13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
2023年9月14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
2023年9月15日,央行开展34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为1月份来首次,利率下调至1.95%。
2023年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8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0%和1.95%。
2023年9月20日,央行进行20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此前为1.80%;进行86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5%,与此前持平。当日有650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3年9月25日,央行开展3190亿元人民币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5%,与此前持平。
2023年9月26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378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
2023年9月27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7天期和417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和1.95%。
2023年9月28日,央行开展101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开展5080亿元人民币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5%,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169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4400亿元。
2023年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当日开展2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
2023年10月8日,中国央行当日进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
2023年10月9日,央行当日进行200亿元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319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2990亿元。
2023年10月10日,央行进行6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
2023年10月13日,央行进行9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10月18日,央行开展10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
2023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当日开展34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日开展82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0%。
2023年10月25日,央行开展5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
2023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499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与此前持平。
2023年11月10日,央行进行20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11月14日,央行进行42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35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11月20日,中国央行开展20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113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920亿元。
2023年11月23日,央行进行51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11月29日,央行进行43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
2023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66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
202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2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2023年12月7日,央行今日进行36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663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3000亿元。
2023年12月18日,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1840亿元7天期、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为1.8%、1.95%。
2023年12月19日,央行开展1190亿元7天期和182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和1.95%。
2023年12月20日,央行进行13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进行151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2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00亿元。
2023年12月22日,央行进行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进行291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810亿元。
202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今日开展38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开展85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
2023年12月27日,央行今日开展42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134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870亿元。
2023年12月29日,央行今日开展19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今日有400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2年1月5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0%。
2022年1月,央行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22年1月7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0%。
2022年1月11日,央行进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0%,与此前持平。
2022年1月19日,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900亿元。
2022年2月28日,央行公告,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10%,持平前次。
2022年3月1日,央行公开市场将进行5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与此前持平。
2022年3月7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22年3月8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3月10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3月28日,央行进行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3月23日消息,央行今日进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4月14日,央行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3年4月25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4月26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
2022年5月7日,中国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5月11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5月12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22年5月16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5月23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5月25日,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2022年5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5月30日,央行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6月1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6月6日,央行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00亿元。
2022年6月7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6月1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22年6月20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2022年6月21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6月23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6月27日,央行进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6月30日,中国央行开展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700亿元。
2022年7月4日,央行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970亿元。
2022年7月8日,央行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7月12日,央行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10%。
2022年7月13日,央行开展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3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2022年7月22日,央行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3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2022年7月29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由于29日有3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今日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10亿元。
2022年8月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10%。
2022年8月5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
2022年8月25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8月29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9月1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2022年9月6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另外,今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2年9月7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
2022年9月19日,央行开展2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与前次持平;开展1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15%。今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2年9月29日,央行开展7天期1050亿元和14天期770亿元逆回购操作。另因当天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800亿元。
2022年9月30日,央行开展7天期1280亿元和14天期58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0%、2.15%。另因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1840亿元。
2022年10月11日,央行开展7天期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62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600亿元。
2022年10月12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67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650亿元。
2022年10月13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当日有77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750亿元。
2022年10月19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10月20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10月21日,中国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10月24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0%。
2022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10月31日,央行今日进行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11月1日,央行进行1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11月2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由于当日有280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当日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620亿元。
2022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11月18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1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11月28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5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
2022年11月29日,中国央行开展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有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780亿元。
2022年12月1日,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8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20亿元。
2022年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2022年12月26日,央行公告,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16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1730亿元,14天期逆回购430亿元,操作利率分别维持2%、2.15%不变。鉴于当日有9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2070亿元。
2022年12月28日,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2022年12月28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90亿元7天期和13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00%、2.15%。由于28日有19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28日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830亿元。
2021年7月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
2021年8月31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8月31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鉴于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净投放400亿元。
2021年9月17日,央行时隔15个月重启14天逆回购工具,当天投放14天逆回购500亿元,操作利率维持在2.35%。
2021年12月22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00亿元7天期和1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20%、2.35%。Wind数据显示,22日100亿元逆回购到期。
2020年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的14天期限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65%。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300亿元。
2020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
2020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7天期限逆回购操作,利率为2.20%。
2019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有300亿元逆回购期限为7天,另外100亿元逆回购期限为14天,中标利率分别为2.55%和2.7%。当日有110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净回笼700亿元。
2019年1月3日,央行开展400亿元7天、200亿元14天逆回购,当日有1200亿元7天、300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900亿元。
2019年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实现净投放200亿元。
2019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7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有3500亿元逆回购期限为7天,另外2200亿元逆回购期限为14天,中标利率分别为2.55%和2.85%。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5600亿元。
201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14天,中标利率为2.7%。
2019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55%。
2019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8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55%。
2019年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1200亿元。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当日开展400亿元7天期限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55%;同时开展800亿元14天期限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7%。
201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14天,中标利率为2.7%。当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实现净回笼100亿元。
2019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55%。
2018年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60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前央行已连续15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此次重启逆回购将向金融市场净投放资金600亿元。央行发布的公告称,为对冲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2日开展6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中标利率2.55%。
2018年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在公开市场开展了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1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18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中标利率2.55%。
2018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6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为2.55%。
2018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本周重启逆回购以来,央行连续五天投放流动性,已累计投放6000亿元。央行发布的公告称,考虑到央行对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付息可部分对冲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本次操作中,有300亿元逆回购期限为7天,另外200亿元逆回购期限为14天,中标利率分别为2.55%和2.7%。
2017年2月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17年8月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6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分别为2.45%。
2016年1月21日,央行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开展了两笔逆回购操作,交易量总计达4000亿元。其中,一笔逆回购操作交易量为1100亿元,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5%。另一笔逆回购操作交易量为2900亿元,期限为28天,中标利率为2.6%。
2016年12月8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0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15年1月21日晚间,央行通过微博宣布近期续作并加大MLF操作量,累计投放资金3195亿,期限为3个月。01月22日又时隔1年重启了7天逆回购,期限为500亿,并且周四还通过国库现金招标,向市场投放500亿。
2015年2月1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6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期限包括14天和21天期两种,规模均为800亿元。统计显示,本周二,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投放450亿元,2月11日没有逆回购到期,因此本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资金2050亿元,净投放量创逾一年新高。这也是公开市场连续第四周实现资金净投放。
2015年3月24日 央行公告显示,央行今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2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55%。这也是央行一周内第二次下调逆回购利率,幅度为10个基点。
2015年8月20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逆回购操作。期限是7天,交易量为1200亿元,中标利率2.5%。
2014年
2014年春节前,央行重启逆回购,共向市场注入5250亿元,期限包括7天、21天和14天三个品种。
2013年1月17日,人民银行于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14天,中标利率3.45%。
2013年9月24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880亿元6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与往期持平。该操作量创下近几个月来央行逆回购规模的新高。这也是逆回购期限首次出现6天期品种,从而打破了此前7天或14天逆回购的惯例。此次逆回购刚好到本月30日到期,体现出央行“节前放水消解市场恐慌”的用意。
投资者操作流程
国债逆回购本质上是一种短期贷款,把资金投资于国债,到期后收回本金并获得固定利息,即为逆回购交易。国债逆回购操作简单、收益相对稳定,适合有大量闲置资金,对流动性要求较高,不愿承担投资风险并期望获得高于银行同期收益率的投资者。
投资者国债逆回购的流程是通过证券账户投资债券逆回购品种,到期收回本金和收益的过程。以中国国债逆回购为例,投资者操作流程如下:
上交所要进行国债逆回购,至少要有10万元流动资金,并以10万的倍数增长。深市以1000起购,并以1000的整数倍增长。
沪市逆回购代码以204开头,深市以1318开头。国债逆回购期限的具体天数也体现在代码上。当日操作卖出为期1天逆回购以后,第二个交易日前本金和利息收益返还给户帐。如上交所逆回购代品种GC001(代码:204001)是1天逆回购;深交所R-001(代码:131810)是1天逆回购。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