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公

中国古代一等公爵

郑国公,中国古代一等公爵。历朝封郑国公者31人,其中出名者有李神通李光弼王世充魏徵富弼完颜雍等。

简介
郑国公,中国古代一等公爵。
北周
达奚武
达奚武(504年—570年),字成兴,复姓达奚,鲜卑族,代郡(今山西大同东北)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
初为贺拔岳所赏识,举任别将,因功升为羽林监、子都督。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被杀,投归宇文泰,任中散大夫都督,封须昌县伯。大统初年(535年),出任东秦州刺史,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高阳郡公。
大统二年(536年),大败东魏军,生擒东魏将领窦泰。大统四年(538年),击退东魏高欢,斩杀其司徒高敖曹。大统十七年(551年),达奚武夺取南梁城池,自剑阁以北全都平定。
武成初年,改任大宗伯,进爵为郑国公,食邑一万户。
天和五年(570年)十月,达奚武去世,终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十五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桓。
达奚震
达奚震(?―约581年),字猛略,鲜卑族,代郡人,太傅、郑国公达奚武之子,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天和七年(572年),达奚震袭封父亲郑国公的爵位,出任金州总管、十一州九防诸军事、金州刺史。
达奚震少时勇猛,善于骑射,深得北周文帝宇文泰称赞。官至上柱国大宗伯。达奚震多次率军征讨北齐,都能建立战功。达奚震虽为武将,但能引导民众教化百姓,很有治国方略。隋朝开皇初年(581年),达奚震去世。
怡昂
怡昂,名将怡峰之子,本来复姓默台,怡峰因避难改姓怡。袭父爵华阳县公,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后来以怡峰生前的功劳,晋升郑国公。
隋朝
李神通
李神通(577年―630年),本名寿,字神通,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孙,隋朝海州刺史李亮长子,唐高祖李渊堂弟,唐朝宗室、将领。
大业十三年(617年),唐高祖在太原起兵,李神通与柳崇礼等人举兵响应,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唐高祖授任他为光禄大夫。攻克长安后,李渊拥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封唐王。李神通官拜任宗正卿,封郑国公。
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任命李神通为右翊卫大将军,封永康王,不久改封淮安王,任山东道安抚大使。武德四年(621年),授任河北行台左仆射。武德五年(622年),随军平定刘黑闼,升任左武卫大将军。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拜任开府仪同三司,赐封食邑五百户。贞观四年(630年),李神通去世,追赠司空,谥号靖。
王世充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
王世充自小喜好经史和兵法,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至江都宫监,为隋炀帝信任,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声望更高,并奠定其在河南地区的势力。他曾带军到雁门勤王。
公元617年,被李密战败,入据洛阳。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后,他与元文都卢楚等拥越王杨侗为帝。王世充官拜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后晋封郑王。
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唐朝
魏徵
魏徵,字玄成。巨鹿人。曾任谏议大夫、尚书左丞、秘书监参与朝政、检校侍中、侍中、特进知门下省事、太子太师、左光禄大夫、相州都督、司空,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叔玉
魏叔玉,魏徵的长子,袭封郑国公。官至光禄少卿。本来唐太宗李世民把女儿新城公主许配给他,后来因为李世民很生魏徵的气,便取消了这门亲事。
魏膺
魏膺,魏叔玉之子,魏徵的孙子,袭封郑国公。
张亮
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今河南郑州),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张亮早年以务农为业,后投靠瓦岗,隶属于徐世绩部下,随徐世绩降唐。在房玄龄的推荐下,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在洛阳招募私党时,被告发下狱,拒不招供,因而有功,后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
贞观年间,张亮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长史工部尚书、洛州都督,封郧国公,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后揭发侯君集谋反,改任刑部尚书;曾担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随军远征高句丽
张亮宠信术士,由此逐渐萌生异志,并收有养子五百人。贞观二十年(646年),张亮被告谋反,斩于西市。
《旧唐书 卷三 本纪第三》记载:“二十年三月己丑,刑部尚书、郑国公张亮谋反,诛。”不知道是否笔误。在其本传里面则记载:他封鄅国公,进封郧国公。没有郑国公的记载。
李遵
李遵,宗室,宗正卿,封郑国公。
鱼朝恩
鱼朝恩,唐朝的擅权宦官唐玄宗时入宫当太监。安史之乱发生后,随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封郑国公。唐代宗时,最后被宰相元载设计缢死。
李逢吉
李逢吉,字虚舟,系出陇西。父李颜,有锢疾,逢吉自料医剂,遂通方书。举明经,又擢进士第。范希朝表为振武掌书记,荐之德宗,拜左拾遗。元和时,迁给事中、皇太子侍读。改中书舍人,知礼部贡举。未已事,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长庆四年封凉国公,宝历元年晋封郑国公。
杨知庆
杨知庆,隋朝皇族,杨达的孙子,唐玄宗元献皇后杨氏的父亲,武则天的表亲。天授中,以武则天母族,追授杨知庆,左千牛将军,赠太尉、郑国公。
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李楷洛之子,唐朝名将,契丹族。
公元749年(天宝八年)李光弼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封蓟郡公。
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加司空、兼兵部尚书,仍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魏国公。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八月,唐肃宗再次诏李光弼入朝,升侍中,改封郑国公。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
公元762年(宝应元年),李光弼进封为临淮郡王,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
杨再思
杨再思武周时代和唐中宗时担任宰相。爵位从弘农县男、郑县侯、弘农郡公,一直升到到郑国公。
严武
严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人。唐朝工部侍郎严挺之之子。曾大破吐蕃,以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严绶
严绶,严挺之的族孙。严绶本人在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及第,迁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原尹、御中大夫、北都留守和河东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唐宪宗元和元年,镇压杨惠琳叛变有功封为扶风郡公。元和四年,严绶奉如入朝,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因与朝士不恰,出镇荆南,进封郑国公。
由于他不是将才,唐宪宗于是改任其为太子少保、检校司空,不久,严绶病重,又进位太傅,食封加至三千户。822年5月,严绶死于长安,终年77岁。
韩滉
韩滉(723年-787年3月19日[1-2]),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宰相,太子少师韩休之子。
唐玄宗天宝年间,韩滉以门荫入仕,历同官主簿至德元载(756年)避地山南,历山南节度判官等。乾元二年(759年),入朝任殿中侍御史,累迁尚书右丞大历六年(771年),任户部侍郎判度支,与刘晏分领诸道财赋。
大历十四年(779年),改任太常卿,又出任晋州刺史。累官镇海军节度使、浙江东西观察使。泾原兵变时,淮、汴震骚,韩滉训练士卒,完靖东南,又转输江南粟帛,得朝廷依赖。贞元元年(785年),加同平章事、江淮转运使,封郑国公。贞元二年(786年),封晋国公。
贞元三年(786年),韩滉去世,年六十五。获赠太傅谥号“忠肃”。
后周
折从阮
折从阮(891年--955年),初名折从远(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之讳,故改名折从阮),字可久,云中(今山西大同)人,麟州刺史折嗣伦之子,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将领。
折从阮初为后唐庄宗牙将,后升任府州刺史。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他在府州驻守。开运元年(944年),后晋与契丹败盟后,他攻取契丹十余座城池,每次作战必胜。后升任府州团练史、朔州刺史、振武军节度使等。
后汉时期,在府州设永安军,以折从阮出任永安军节度使,封岐国公。
后周时期,折从阮镇守北方边塞的宣义、保义、静难三镇,担任节度使。因镇守边关有功,加官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封郑国公。显德二年(955年),折从阮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追赠中书令
宋朝
张昭
张昭(894年-972年),本名昭远,字潜夫。五代官员、藏书家。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朝,官至任吏部尚书
宋朝乾德元年进封为郑国公,后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卒,年七十九。
著述颇多,曾有《纪年录》20卷、《名臣事迹》5卷、《嘉善集》50卷等,均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收1首。
富弼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天圣八年(1030)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历知县﹑签书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知制诰、枢密副使、知郓州、青州,枢密使,进封“郑国公”,出判亳州。
夏竦
夏竦(985—1051)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文学家。夏承皓次子,字子乔。仁宗皇祐己丑年(1049)进郑国公;仁宗皇祐辛卯年(即公元1051年)农历九月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赐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治军尤严,敢诛杀,对疾病死丧者,则抚循甚至。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
宋庠
宋庠(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宰相,工部尚书宋祁之兄。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卒,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
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史弥忠
史弥忠,字良叔,鄞县(今宁波)人。史渐的长子,宰相史嵩之的父亲。卒后赠少师,被封为郑国公。
金国
完颜谩都诃
完颜谩都诃金景祖完颜乌骨乃之子,母温迪痕氏,隋国公完颜阿离合懑之胞弟。卒后封郑国公,谥号定济。
完颜雍
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1189年),原名完颜褒,女真名乌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金睿宗完颜宗辅之子,母贞懿皇后李氏,金朝第五位皇帝,1161年―1189年在位,对金朝中期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
皇统间,以宗室子例授光禄大夫,封葛王,为兵部尚书。贞元三年,东京留守,进封赵王。正隆二年,例降封郑国公,进封卫国公。三年,再任留守,徙封曹国公。
正隆六年(1161年),登基为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二日,完颜雍病逝于中都宫中的福安殿,享年六十七岁。
蒲察蒲刺
蒲察蒲刺,金睿宗完颜宗辅钦慈皇后蒲察氏的祖父。
金睿宗没有当过皇帝,他的儿子完颜雍即位,为金世宗,追封他为金睿宗。并追封他的生母完颜宗辅的妾侍李氏为贞懿皇后、完颜宗辅的正室蒲察氏为钦慈皇后。蒲察氏的祖父蒲察蒲刺追封司徒、郑国公。
元朝
奥鲁赤
奥鲁赤(1232—1297),蒙古札剌儿部人,曾祖豁火察儿,祖父朔鲁罕,父亲忒木台。早年为蒙哥宿卫,随蒙哥征蜀。至元五年(1268),以万户从攻襄阳,后随伯颜攻南宋。宋亡后,升至中书左丞行宣慰使。十八年,平湖南周龙、张虎起义,拜行省右丞、荆湖等处行枢密院副使。二十三年,以湖广地省平章从镇南王脱欢征交趾。后改任江西行省平章、湖广行枢密院事等职。大德元年春三月卒,年六十六。赠金紫光禄大夫、大司徒、上柱国,追封郑国公,谥忠宣。
脱桓不花
脱桓不花,奥鲁赤之子。行省左丞、蒙古军都万户。从世祖征乃颜有功。又佐仁宗入定内难,拜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进左丞相。卒,赠守忠翊正济美演德功臣、上柱国,追封郑国公,谥宣简。
崔斌
崔斌(1222年—1278年),字仲文,元初马邑(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警敏多智,魁岸雄伟,善骑射,特长于文学,且达于政术。中统初年,拜左司马郎中,后任中书省左丞。每当大臣争执不决,常以数言决之。在忽必烈率军南下作战中,“挟盾先登”立下头功。劝降守将,主张宽待,轻得湖南,深受忽必烈恩宠。为人耿直,曾揭露权臣阿合马的奸险,海内称快。后被阿合马诬陷暗杀。追封郑国公,谥“忠毅”。
崔彧
崔彧,字文卿,弘州人。元世祖器重的人,至元十九年为集贤侍读学士,任为御史中丞。至大元年七月,赠推诚履正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郑国公,谥忠肃。
明朝
常茂
常茂,明朝开国名臣常遇春之子。其荫父功,继承国公爵位,改封“郑国公”(常遇春原封“鄂国公”)。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