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域(1554年12月10日—1612年6月22日),字美命,号明龙,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祖籍南直隶庐州府六安县(今安徽省六安市)。明代文学家、政治家。
人物生平
读书求仕
嘉靖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1554年12月10日),郭正域出生于河南开封府杞县(今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郭正域的父亲郭懋辞官回家,教授郭正域学习诗书。
隆庆三年(1569年),郭正域初入
乡校,已经能作文章抒发胸臆。
隆庆五年(1571年),郭正域参加
诸生试,成为
廪膳生员。
万历四年(1576年),郭正域参加
湖广乡试,落第而归。
万历七年(1579年),郭正域参加湖广乡试,再次名落孙山。
万历十年(1582年),郭正域第三次参加湖广乡试,以第十八名中乡试。
步入仕途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郭正域以二甲第二十七名的成绩考中进士。五月,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十月十三日(11月26日),其母王氏去世,郭正域回乡守孝。
万历十三年闰九月二十一日(1585年11月12日),郭正域担任庶吉士凝授官。
万历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1586年11月6日),担任翰林编修。
万历二十年七月九日(1592年8月15日),明神宗命郭正域编撰《六朝章奏》。
万历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日(1594年3月6日),皇长子出阁,郭正域被明神宗选中,与修撰
唐文献同时担任
朱常洛的老师。他们二人都经三次调官后升为右庶子,没有离开过讲坛。每次讲授完毕,诸位内侍出来相互揖拜,只是他们两人从不跟别人交谈。三月二十六日(5月15日),担任纂修官,纂修正史。
万历二十三年七月九日(1595年8月14日),升为右春坊、右中允。
万历二十五年七月十七日(1597年8月29日),升为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任会试主考官。
任职南京
万历二十六年七月十二日(1598年8月13日),升右庶子,掌管本坊印信。八明神宗月十一日(9月11日),赐银币。八月十五日(9月11日),升南京国子监祭酒。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正月,郭正域与
利玛窦结交。二月二十一日(3月17日),郭正域请求明神宗罢免自己的官职,明神宗不同意。六月十五日(8月5日),户部批准了郭正域的国子监改革建议。七月十八日(9月7日),李戴前往南京国子监询问
冯梦祯一事,郭正域在审问之列。十月八日(11月25日),郭正域设立监规,得到礼部批准。
万历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1600年10月18日),升掌南京翰林院事。
回京任职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二月,
冯应京因参劾
陈奉十大罪状,被捕,郭正域联合
支可大疏救。九月,升詹事府詹事。
万历三十年正月二十四日(1602年2月15日),复为东宫讲官。二月四日(2月25日),郭正域请求罢免国子监纳贡的规定,明神宗听从他的建议。
万历三十年十二月十八日(1603年1月29日),升礼部右侍郎,掌管翰林院。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礼部尚书
冯琦去世,郭正域回礼部主持事务。夏天,庙祭,遇上日蚀,郭正域说:“《礼》说,正祭祀时出现日蚀,牲畜还没杀,就作罢。初一应该是专门的补救时间,第二天早晨祭祀宗庙。”神宗依从了。刚出雨露陪同祭祀的人大都称病。郭正域称祭祀不虔诚,由于神宗没有亲自祭祀,神宗必须亲自参加。神宗认为该如此,却不能实行。
党派之争
起初,郭正域进入学馆,
沈一贯是教习师。后来他担任编修,没有行弟子之礼,沈一贯不会没有埋怨。后来,沈一贯是首辅,
沈鲤是次辅。郭正域与沈鲤友好,却心中看不起沈一贯。
郭正域与沈一贯积怨后,沈一贯很憎恨他。遇上楚王朱华奎与宗族的朱华翧等人相互攻击,郭正域又与沈一贯产生意见分歧,因此几乎形成致命之祸。此前,楚恭王得绝症,隆庆五年(1571年)去世,留下宫人胡氏的遗腹孪生儿子朱华奎、朱华壁。有人称宫中小臣郭纶将王妃的哥哥王如言的小老婆尤金梅的儿子冒充朱华奎,王妃的族人王如悖的家奴王玉的儿子冒充朱华壁。仪宾汪若泉曾经上奏揭发,事情交给抚按办理。王妃坚决否认,事情才平息。八年朱华奎继承王位,朱华壁也被封为宣化王。宗族人朱华翧一向强烈地反对,攻击楚王。朱华翧的妻子是王如言的女儿。当年派人攻击朱华奎是异姓人的儿子,不应当立为王。沈一贯嘱咐通政使沈子木,阻止把奏章呈交皇帝。一个月后楚王弹劾朱华翧的奏章送到了,才呈送此奏章。皇帝下令礼部评议。不久,朱华翧进京上诉。皇帝下令交给礼部处理。郭正域请求指令抚按大臣公平地核查,皇帝听从他的建议。
当时,郭正域偏袒楚王的宗人,大学士沈鲤重视郭正域,尚书
赵世卿、
谢杰,祭酒
黄汝良却赞助楚王。给事中钱梦皋就迎合沈一贯抨击郭正域,话语牵连到次辅沈鲤。杨应文又称郭正域的父亲郭懋曾经受到
楚恭王的鞭笞,所以郭正域趁机陷害楚王。郭正域上奏辩解,留在宫中没有答复。沈一贯、沈鲤因为楚王的事情都请求离去,李廷机又请求再做追究。神宗认为楚王即位二十多年,为什么到现在才揭发,况且丈夫攻击,妻子作证,不能作为凭证,于是罢除了对楚王一事的追究。郭正域四次上奏请求离去。楚王感到安全后,就上奏弹劾郭正域,大意与杨应文所说一样;并且揭发了他几件违法的事情,请求剥夺郭正域的官职。神宗下交部院集体讨论,
李廷机指责郭正域,却称他已经离职可以不再苛求。给事中
张问达却称藩王想有晋升或贬责大臣的权势,不足为训,于是没有治郭正域的罪却命令巡按御史调查楚王所揭发的事,做出报告。
妖书致狱
不久,发生
妖书案。沈一贯认为沈鲤与自己地位相近,而且郭正域刚被罢免,因此陷害他,那么两人必受重创,于是对神宗讲此事是大臣中有人相互倾轧所为。是想挑起事端,以触动皇上。不久,锦衣卫都督王之祯等四人认为妖书有名,说是其同僚周嘉庆所作。东厂又捕捉了妖人皦生光。巡城御史
康丕扬替皦生光鸣冤,称妖书、楚事是同一回事,请求延缓刑罚,造乱的兄弟可以将首领献给朝廷。意思是指郭正域和他的哥哥国子丞郭正位。神宗恼怒,认为庇护叛贼,将他除名,沈一贯极力救助才幸免。康丕扬先后捕获僧人
达观、医生沈令誉等人,但是同知胡化却告发妖书出自教官阮明卿之手。不久,厂卫又捕获一名叫毛尚文的嫌疑犯。几天中锁链声相闻,都城中人人自危。周嘉庆等人都被投入诏狱。周嘉庆当即因没有证据,下令革职回乡。沈令誉以前曾经往来于郭正域的家,达观也时常游访贵人的门庭,曾经被郭正域驱逐,毛尚文却是郭正域的仆人,沈一贯、康丕扬等人想从这几个人的口词中引出郭正域,但是胡化所揭发的阮明卿,是钱梦皋的女婿。钱梦皋大为愤恨,上奏公开攻击郭正域,称:“妖书刊印传播,不前不后,恰好在楚王的奏章呈送到的时候。大概郭正域是沈鲤的门徒,而沈令誉是郭正域的食客,胡化又是他的同乡且同年中举,一群妖人结成死党。请求治断根本,判定郭正域为祸害楚王的罪魁祸首,勒令沈鲤在家闲住。”神宗命令郭正域回原籍听候审查,赶紧严刑审讯几位被捕的人。达观被拷打致死,沈令誉也几乎死去,都不承认。法司逼迫胡化诬告郭正域和归德公。归德是沈鲤所住的县名。胡化大声呼喊:“阮明卿是我的仇人,所以告发他。郭正域考取进士后二十年没有通音信,怎么一起撰写妖书?我也不知道谁是归德。”神宗知道胡化冤枉,释放了他。
都督
陈汝忠审讯毛尚文,又派兵在杨村包围了郭正域的船,将老妇、婢女和书童等十五名男女全部逮捕,与皦生光一起拷问,最终没有收获。陈汝忠拿锦衣告身引诱毛尚文说:“能够告发乱贼,就能得到它。”让他诬告沈令誉,并且由奶妈龚氏十岁的女儿作证明。等到会审,东厂太监
陈矩追问女孩说:“你看到几种妖书的版本?”回答:“满屋。”陈矩笑着说:“妖书只有两三张纸,版本怎么有满屋呢?”责问毛尚文说:“沈令誉告诉你哪天刊印妖书?”毛尚文回答:“十一月十六日。”兵部尚书
王世扬说道:“妖书在初十查获,而十六号又刊印,有两本妖书吗?”拷问皦生光的妻妾和十岁的儿子,用针刺穿手指,必求诬告郭正域,都没成功。皦生光仰视钱梦皋、康丕扬,大骂道:“死就死吧,为什么教唆我迎合你们的心愿,胡乱诬告郭侍郎呢?”都御史
温纯等人极力维护,事情才渐渐化解,然而仍然不能结案。
光宗在东宫,多次对身边的侍从说:“为什么想杀我的好讲官呢?”众人听到此话都很惊惧。詹事唐文献与同僚
杨道宾等人到沈一贯处争辩,李廷机也极力要求落实,案狱更加缓解。刑部尚书萧大亨准备文告,仍想治郭正域的罪。郎中
王述古将稿纸扔到地上,
萧大亨才作罢。于是判处皦生光死刑,释放了诸位受牵连的人,郭正域获得幸免。当狱案危急的时候,巡逻兵围困了沈鲤的住处和郭正域的乘船,铃声和打更的梆子声通宵达旦。又传说郭正域已被逮捕,迫使他自杀。郭正域回答:“大臣有罪,应当在都市受处决,怎么能自己抛尸荒野。”不久,幸免无事,得以回乡。
晚年生涯
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二日(1603年12月4日),楚王
朱华奎上书攻击已退休的郭正域,
张问达、
李廷机力护郭正域。
万历三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1607年4月18日),
史学迁奏白郭正域诬陷案。
万历三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1609年1月19日),顾士琦请求召回郭正域,皇帝没有答复。
万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610年1月17日),叶向高请求让郭正域担任玉碟纂修官,不报。
万历四十年五月二十四日(1612年6月22日),郭正域卒于家,享年五十九岁。
逝后荣光
万历四十一年六月十五日(1613年8月1日),明神宗赐郭正域祭葬谥如例。七月十一日(8月26日),赠礼部尚书、太子少保,荫一子为国子生。
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五日(1618年1月1日),荫郭正域子郭武封入国子监读书。
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再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
主要影响
政治
郭正域在南京国子监任职三年,整饬监规、革除旧有弊政。郭正域上任后,即刻对学校提出了改革的方案。此外,针对“太学的学生要纳贡”,郭正域上请止纳贡疏。郭正域在奏疏中对纳贡的由来进行了梳理,指出此弊政是从景泰年间开始的,并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郭正域认为,纳贡已经使得国家铨选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扭曲,如此发展下去,后果难以想象郭正域恳请皇帝禁革纳贡,不许复开。此疏言之凿凿、情深意切。后来,经过一番商讨,万历三十年二月四日(1602年2月25日),国学纳贡这一弊政终于在郭正域的倡导下被革除了。
文学
最能体现郭正域散文艺术价值的主要为传记类散文,如传、行状、墓志铭、墓表等。其中,郭正域留下了不少艺术性很强、感情非常深厚的传记类散文。郭正域的墓志铭写得典雅醇厚,庄重得体,体现了一个台阁作家应有的品质。他为自己的亲友写的行述、墓志等,都充满了真情实感,风格质朴真诚,颇具艺术感染力。
议论类散文在郭正域散文中所占比例不大,其中主要包括奏疏、策问、论赞、序跋等。郭正域《合并黄离草》收录策问二十六篇,涉及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郭正域作为一个史学家,对国朝典故信手拈来,曾编纂过《皇明典礼志》,是研究明代礼制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历史人物论写得颇有特色。
郭正域并无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其文学批评主要见于其序跋、尺牍和专门的文学批点中。虽然这些论说较为散乱,不成系统,但是对从先秦至明代的诗文皆有自己的见解,在明代门派林立、相互标榜的风气中能够自树立,已属难得,且对前人文论时有发明,因此郭正域的文学批评在明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唐宋文章,郭正域有“天下文章尽归台阁”之论,认为唐宋文士都出自馆阁,而唐宋文章之权也尽归馆阁。郭正域曾主要分析了明代弘正以后台阁文学衰落的两个主要方面,第一是人才外流,即“选不尽才,才不尽选”,人才流入外署是导致台阁文学衰第-是人才外流,即“选不尽才,才不尽选”,人才流入外署是导致台阁文学衰落的直接原因;第二是台阁体自身的原因,国初台阁体模拟宋人,只追求明白条畅,又“不中于绳墨,不宜于廊庙”,“不新于耳目,不耸于观听也”,虽堂堂正正,但是失去了活力,其衰落是必然的。
在文学批评中,郭正域皆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创作论要求。他的创作论针对复古派的格调说而发,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有现实意义,对补救明代模拟空疏之弊有一定的警醒作用。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的创作理论运用到他的文学批评中,其《评选韩昌黎文》《批点杜工部七言律》《批点考工记》等皆贯彻着他的文学创作宗旨。
朱彝尊的《明诗综》仅收录郭正域的诗作三首,分别为《长安道》《遣祀景陵恭纪》和《庐山五老峰》,并指出郭正域的诗歌创作“有志而未造其诣”,从侧面说明郭正域的诗歌创作距离其诗歌理想还有一定的距离。
《长安道》是一首招隐诗,郭正域用隐士的眼光来打量大都会长安,而其着眼点表面上是花草等无关紧要之物,但实际上凸显出了隐士淡泊喜幽的心境,读来余味悠长。《辛卯腊月廿八日纪异》是一首五言叙事诗,主要记叙了诗人亲身经历的一场船上火灾。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邻舟火灾的全过程。火势熊熊,船上人员的仓促奔逃,受难者的悲痛哭喊,自己的无可奈何。结尾“业火烧大千,世界俱尘埃”等句包含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较为少见。全诗语言平实流畅,至始至终都流露出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杨村》是郭正域五言古诗的代表作,这首长诗共126句,记叙了因卷入妖书案而受阻于杨村之事,沉郁顿挫,是郭正域诗集中的上乘之作。
总体而言,郭正域的诗能够写真景物、真感情,基本符合他自己提出的“如画”、“如话”的创作标准。在风格上总体趋于平易畅达,也不乏作意好奇之作,但是也时而放旷自任,流于浅俗。
历史评价
周曰庠:今日可以肩大任者,郭正域、顾宪成、黄辉等。
唐文献:①蛾眉销尽骨仍存,抗慨空怀报主恩。耻向人间营鬼窟,独于物表作龙门。吊来楚泽孤吟恨。阅尽南楼逝水痕。我亦归田从此赋,北风雨雪不堪论。②若性直而好尽言,殆不免乎?
邹迪光《石语斋集》:峨峨宗伯,秩秩礼卿。虽日上公,俨然儒生。雕龙蜿蜒,绣虎峥嵘。南纪滔滔,緊公主盟。兰损其芽,桂折其茎。三湘伦物,孰与握衡。
顾宪成《泾皋藏稿》:沈继老、李修老得翁为知己,便足千古,正复何恨?
徐学谟《归有园集》:公父子所以交欢于余父子间者,诚非他人比。
王世贞《弇州续稿》:夫以北地之雄强、信阳之秀俊、新都之宏博,尚不足以当公中正之条而盟坛牛耳乃见委于邾莒之赋,不佞则何敢言?
叶向高《明纪遗编》:美命在词林日久,故其文日以宏富,斐然成一家言。
袁宏道《答郭美命》:翁台高风大节,人望所归。儿童呼君实,走卒知司马。宏窃谓翁台今日似之。
胡维霖《长啸山房汇稿》:胡子以郭明龙《黄离集》堪续楚《骚》,其气雄壮悲歌,其情凄惋笃至,皆忠愤语。
王元翰《挽郭明龙宗伯》:凤池文藻擅雄名,忠义尤怜自性成。世以安危占谢传,帝虚心膂待阿衡。峰摧天柱林皆白,星落江皋夜有声。黄鹤楼边云惨闇,何人不为痛苍生。
顾士琦:正域文章德操卓冠。
林之盛《皇明应谥名臣备考录》:正域生平励清操,有器局。
黄佐《南雍志》:①翰林故重地,正域独持操凛凛,不轻投一刺。②正域生平节义自持,遇事慷慨有材力,又明习当世国典朝常,虽未相,人皆以公辅期之。③居官甚贫,既终后世,少所承藉。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①万历中,归德沈文端公在政地,江夏郭文毅公在文苑,咸以公廉疆直,为时斗杓。②公在部,惜名器,坚执持,敢诤谏,不贷借胥吏,不假权郎官,部务为之肃然。③公为文章,雄健磊落,似其为人。
傅维麟《明书》:①生而卓荦,籍甚膠庠。②郭正域与时相忤,几不脱虎口,然所争宗藩,在礼言礼,皆守官正论也。
谈迁:《国榷》:郭美命负其才望,见忌四明(
沈一贯),借妖书倾之。虽莫能中,亦岌岌殆矣。美命身名无恙,四明反增其玷。然则开偃月之堂,兴同文之狱者,亦可废然中悔也。
陈鼎《东林列传》:①才气高朗,博览群书。②然望益重,海内冀其且夕柄用。
徐开任《明名臣言行录》:公立朝政事之概出于文章气节之外者,使爰立作相,世道不大有赖乎?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文毅坐妖书系狱,九死不悔,可谓骨鲠之臣。
张廷玉等《明史》:①正域博通载籍,勇于任事,有经济大略,自守介然,故人望归之。②郭正域持楚狱,与执政异趣,险难忽发,慬而后免,危矣哉!以妖书事与坤相首尾,故并著焉。
轶事典故
盲目复明
郭正域五岁时,眼睛忽然失明,在梦中遇到了一个仙人,帮他复明。
诫生道歉
李成梁的孙子任都督,到魏国公
徐弘基家中完婚,骑马经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抓住并鞭笞了他。李氏的奴仆数十人践蹋府第,徐弘基也去了。郭正域称:“现在天子尚且以常服拜祭先圣,臣子却从庙门外骑马奔驰这应该吗?况且公侯子弟上学学习礼仪,也是国子监的学生呀,学录并非鞭笞了都督。”命令他们相互道歉算了。
与沈交恶
郭正域与沈鲤友好,却心中看不起沈一贯。遇上台官上奏日蚀的占卜,说:“太阳从上方受蚀,占卜预告是皇帝结识并任用了奸人,将亡国。”沈一贯恼怒地咒骂,郭正域称:“宰相忧患国家的盛衰,却不如乐官史官吗?”沈一贯听说后更恼怒。两淮的税监鲁保请求提供印信,兼管江南、浙江的织造,沈鲤坚持不同意,沈一贯打算授予他,郭正域也极力争辩。秦王因为嫡子很久没有诞生,请求分封他的庶长子做世子,多次下诏催促商议。前任尚书冯琦坚决不上奏,郭正域也坚持不同意。秦王又请求分封其他的儿子做郡王,又不同意,沈一贯派大宦官拿皇帝的命令威胁他们。郭正域在门前张榜称:“秦王由中尉受封,庶子应当仍做中尉,不能做郡王。王妃的年纪不到五十岁,庶子也不能做世子。”沈一贯没法为难他。等到他建议剥夺
黄光升、
许论、吕本的谥号时,沈一贯与
朱赓都是吕本的同乡,称:“我们在位,谁敢剥夺?”郭正域执笔批驳:“黄光升应当授谥号,
海瑞就该杀。许论应当授谥号,
沈谏就该杀了。
吕本应当授谥号,鄢懋柳、
赵文华都是有名的大臣,不应当削夺官籍。”意见呈送上,满朝称是,却最终没有施行。
严辞谢礼
起初,沈一贯嘱咐郭正域不要讲出通政司隐瞒奏章的事情,等到华勣的奏章呈上,郭正域主持调查。沈一贯称亲王不应当受调查,但应当体面查访,郭正域说:“事情关系到宗室,台谏应当也谈谈此事。”沈一贯微笑地说:“台谏绝对不会说。”等到皇帝听从了调查的主张,楚王惊慌,拿出百两黄金替郭正域祝寿,并嘱托不要清查楚王的事,将拿出一万两白银酬谢,郭正域严辞拒绝了。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郭正域一生著作颇丰,博涉经史,雅好文章。综合各家目录及所见,知有郭正域现存著作《皇明典礼志》《镌黄离草》《合并黄离草》《批点考工记》《韩文杜律》,评点《文选》《解庄》,校勘《韵经》等,另有《楚事妖书始末》《十三经补注》《武昌府志》《江夏县志》等,已失传。
后世纪念
郭正域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堂乡友爱村。墓葬保存完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索引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一百九·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郭公神道碑》
钱谦益《牧斋初雪集·卷五十一·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毅郭公改葬墓志铭》
徐开任《明名臣言行录·卷七十四·侍郎郭文毅公正域》
林之盛《皇明应谥名臣备考录·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