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
四川省成都市辖县
金堂县,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成都市东部,东邻德阳市中江县、南靠简阳市和资阳市乐至县、北接德阳市广汉市和德阳中江县、西连青白江区、龙泉驿区,介于东经104°20′37″—104°52′56″、北纬30°29′10″—30°57′41″之间,总面积1155.6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金堂县辖6个街道,10个镇,县人民政府驻赵镇街道十里大道800号。截至2023年末,金堂县常住人口81.21万人,城镇化率56.89%。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华阳国志》记载新都县有金堂山,含当时金堂县部分地域。嘉庆五年(1801年)始修的《金堂县志》记载的金堂山是指:金堂县城在城厢镇,距离东面四十里的地方,即三学山上起于现金堂县县城东6千米处栖贤乡三学寺村,下至沱江峡口附近的一带都称为金堂山,这就是金堂县命名的由来。
建置沿革
上古
金堂县地古为梁州境域。
商、周、春秋战国
为蜀国地。
秦惠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灭蜀后入秦国蜀郡版图。
西汉
东汉、西晋
东晋
安帝义熙九年(413年),晋将朱龄石率军讨平占据蜀地的谯纵后,因牛鞞县东山地区扼成都东部门户,建置金渊戍,戍所在(今县治东南淮口镇)州城村,因戍所前江水出金沙,江中有深渊而得名。此为县境有建置之始。
南北朝
县境仍然主要为新都、雒、牛鞞三县之属地。
西魏废帝二年(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年),梁益州刺史萧纪派军东下与梁元帝对抗。梁求西魏援助,西魏派军平蜀后,于金渊戍所建置金渊郡,又割新都县、雒县、牛鍸县各部分地区建置金渊县、白牟县,隶属金渊郡。郡治与金渊县治同城,驻今淮口镇州城村;白牟县治驻今青白江区城厢镇。
北周时(557—581年),废金渊郡,并白牟县入金渊县(白牟县城废为古镇),改属武康郡。金渊县治驻今淮口镇州城村。
隋
隋初,金渊县仍属武康郡。
开皇三年(583年),废武康郡,金渊县隶属益州。
仁寿二年(602年),隶属简州。
大业二年(606年),废凯州,金渊县往隶蜀郡,县治驻今淮口镇州城村。
唐
武德元年(618年),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金渊县为金水县,隶属益州。
武德三年(621年),金水县改隶简州。县治仍驻今淮口镇州城村。
咸亨二年(671年),割新都、雒、金水三县的部分地区建置金堂县。以县界有金堂山而得名。隶属益州。
垂拱二年(686年),改属汉州。县治驻今赵镇韩滩社区旧城址。
五代
金水县与金堂县先后属前蜀(907—925年)、后唐(923—936年)、后蜀(934—965年)版图。县名及隶属关系未变,金水县隶属简州,县治住今淮口镇州城村;金堂县仍属汉州,县治驻址未变。
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曾遥改金堂县为汉城县,因当时四川已建立后蜀政权,后晋政令未达蜀境,实际未能改县名。
宋
乾德三年(965年),灭后蜀。
乾德五年(967年),于金水县地立怀安军,隶属西川路,管辖金水、金堂二县。金水县从简州划来,县治与军治同城,驻今淮口镇州城村;金堂县从汉州划来,县治驻今赵镇韩滩社区旧城址。
咸平四年(1001年),怀安军改隶梓州路。
嘉祐二年(1057年),因金堂县城被洪水冲毁,县治迁往原西魏白牟县治所城厢镇(今成都市青白江区)。
元
至元十三年(1276年),怀安军改置怀州,隶属成都路,仍辖金水、金堂二县。州治与金水县治同城,仍驻今淮口镇州城村。同年,省金水县入怀州。
至元二十年(1283年),又省怀州入金堂县。金堂县治驻城厢镇。
至正二十二年(1363年),农民起义军明玉珍据有四川,建立大夏政权,金堂县隶属大夏上川西道成都刺史府,县治仍驻今青白江区城厢镇。
明
洪武四年(1371年),大夏灭亡。明仍置金堂县,隶属成都府。
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金堂县并入新都县。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金堂县,县治仍驻城厢镇。明代曾在怀口镇建置怀口镇巡检司,驻今县治东南淮口镇。
清
顺治元年(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县为大西政权属地。
顺治三年(1646年),四川处于明军、清军、李自成农民军余部、张献忠农民军余部互相混战时期。
顺治九年(1652年),四川大部分境域为张献忠余部占领。
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南下,逐步占有川、黔。仍因明制,置金堂县,属成都府。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叛清,四川大部陷入吴手。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收复全川,金堂县仍属成都府。
嘉庆七年(1802年),划全川为五道,金堂县隶属成绵龙茂道成都府,县治仍驻城厢镇。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仍置金堂县。
民国二年(1913年)划全川为七道,金堂县隶属川西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川西道为西川道,金堂县隶属西川道。
民国七年(1918年),四川由军阀各部划区驻防并掌管政权,称为“防区制”。由于军阀互相攻侵,防区时有改变。
民国十四年(1925年)9月,金堂县为陆军三十师邓锡侯部杨秀春旅驻地。
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废除道制,县由省直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统一,防区制结束。划全川为十八个行政督察区,金堂县隶属于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隶第一行政督察区。中华民国时期,县治仍驻城厢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27日,金堂县解放。12月31日,中共金堂县委组建。
1950年1月4日,金堂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划全川为四个行政公署区,金堂县隶属于川西行政公署绵阳专区。
1952年9月,恢复四川省建制,金堂县仍隶于绵阳专区。
1953年7月,改隶属于温江专区。
1968年9月,温江专区改为温江地区,金堂仍为属县。
1977年9月24日,金堂县划归成都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10月28日,县治从城厢镇迁往赵镇玉龙街25号驻地。
1959年12月10日,华严、大同两个人民公社划归成都市管辖。
1980年12月17日,金堂县城厢区、太平区划归成都市青白江区管辖。至此,形成今金堂县行政区域。
1997年,金堂县面积1154平方千米,辖17镇7乡:赵镇、三星镇、清江镇、官仓镇、淮口镇、白果镇、五凤镇、九龙镇、高板镇、福兴镇、金龙镇、赵家镇、竹篙镇、广兴镇、隆盛镇、土桥镇、云合镇、栖贤乡、云绣乡、黄家乡、三溪乡、平桥乡、转龙乡、又新乡。县政府驻赵镇。
1999年,金堂县辖19个镇、5个乡:赵镇、淮口镇、竹篙镇、土桥镇、五凤镇、云合镇、广兴镇、高板镇、福兴镇、赵家镇、金龙镇、白果镇、三星镇、官仓镇、清江镇、隆盛镇、九龙镇、三溪镇、转龙镇;又新乡、平桥乡、黄家乡、栖贤乡、云绣乡。
2004年9月8日,撤销九龙镇、云绣乡、黄家乡,将原云绣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赵镇,赵镇政府驻幸福路;将原九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淮口镇,淮口镇政府驻文化街;将原黄家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三溪镇,三溪镇政府驻上正街;将原竹篙镇的双辉村和原高板镇的包包店、茅庵塘2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隆盛镇,隆盛镇政府驻兴隆街。同年,金堂县辖19个镇(赵镇、淮口、五凤、竹篙、土桥、白果、三星、官仓、清江、隆盛、云合、广兴、高板、福兴、赵家、金龙、转龙、三溪、又新)、2个乡(平桥、栖贤),42个社区委员会、187个村委会;面积115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731人/平方千米。
2006年6月22日,将白果镇的石心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淮口镇管辖。
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8号)批复同意撤销赵镇镇,设立赵镇街道。
2019年12月24日,撤销清江镇、官仓镇,设立官仓街道;撤销栖贤乡、三星镇,设立栖贤街道;撤销平桥乡、高板镇,设立高板街道;撤销白果镇,设立白果街道;撤销淮口镇,设立淮口街道,三溪镇的三圣社区、白庙村、明月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淮口街道管辖;撤销隆盛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转龙镇管辖;撤销广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竹篙镇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金堂县辖6个街道,10个镇,共辖村(社区)200个,其中城市社区27个,农村社区87个,建制村86个,村(居)民小组3004个。金堂县人民政府驻赵镇街道十里大道80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成都市东部,东邻德阳市的中江县、南靠简阳市和资阳市乐至县、北接德阳广汉市和中江县、西连青白江区、龙泉驿区,介于东经104°20′37″—104°52′56″、北纬30°29′10″—30°57′41″之间,总面积1155.62平方千米。县城距成都市区50千米、广汉市20千米、中江县45千米、青白江区18千米、龙泉驿区36千米。
地质
金堂县属四川省东部地台区。跨成都断陷、龙泉山褶皱带和川中台拱三大构造单元。为新华夏系和旋扭构造体系。地层露头除西北平原与河谷地区外,多属中生代中上时期之红色地层。县境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中生界河湖相沉积的侏罗系、白垩系红色地层与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县境位于新华夏系一级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自晚三迭纪以来,经历印支、燕山、喜马拉雅运动3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各种地质构造业已定型。
地形地貌
金堂县地处四川盆地西部、位于成都平原东部边缘,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以丘陵为主,山丘坝皆有。龙泉山脉由北向斜贯县境中部,海拔高度500—1046米,地势起伏高低差在400—600米之间,形成低山地貌,龙泉山以东属川中台地,为丘陵地带。其中:高板、黄家、三溪、平桥等乡镇和福兴、赵家、淮口、五凤镇部分地区位于龙泉山东侧,丘顶平园,形似馒头状,地势起伏高低差在20—50米之间,呈浅丘地貌;竹篙、隆盛、转龙、土桥、又新、云合等乡镇及金龙镇大部分地区,丘体切割较深,地势起伏在100—200米之间,呈深丘地貌;在龙泉山西北部,沿江河两岸为冲积平原,沿龙泉山脉边缘为浅丘地带,地势高低起伏差10—20米。
1、地貌类型
金堂县农业区划办公室于1985年依据四川省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分类标准,将全县地貌分为:平坝、台地、浅丘、深丘、低山、山原六种类型。
(1)平坝
是指坡度小于7°,地势起伏最大相对高度小于20米的平坦地面。全县平坝土地面积77.84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4.9%,主要分布于赵镇、清江、云绣、官仓、淮口、福兴、赵家、同兴、五凤、白果等镇龙泉山区山前山后阶地及其丘陵区小溪冲积物组成。该区域内河流众多(主要是北河、中河、毗河),水源条件好,多属自流灌溉。共有农耕地42.48万亩,占全县耕地51.5%,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54.57%。
(2)台地
是指较陡的台坡(>10°),较平缓的台面(>7°),台面水平投影面积大于台坎水平投影面积,台坎高度大于20米,小于200米的地貌。全县共有台地面积0.2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4%。县境内台地有三块,分布于赵镇、龙威和广兴平坝与沟内谷溪流交汇处,海拔高度400—500米,赵镇(原赵家渡)城内的台地边缘较平缓,另一边较陡峭。台地的台面平坦、向阳、水源条件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区内有耕地面积1217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0.14%,占该地貌土地面积的50.7%。
(3)浅丘
是指地势起伏高低差在20—100米范围内地貌,全县的浅丘地貌有两种类型,一是山前坪状浅丘,二是山后馒头状浅丘,前者分布于赵镇、三星、官仓、栖贤等乡镇龙泉山以西山缘地带,海拔高度在450—480米之间,相对高度20—50米,丘顶平缓;后者分布于龙泉山以东的福兴、淮口、高板、五凤、竹篙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430—480米之间,相对高度20—50米。共有土地面积38.89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4.8%。
(4)深丘
是指地势起伏100—200米,海拔高度小于1000米的地貌。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县境内东南部的竹篙、土桥及金龙镇部分地区,有土地面积19.64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33%,其中:大于25°的陡坡地0.4万亩,小于25°的土地为19.24万亩。山丘多为长条状、丘体切割较深,其间分布的田块,向阳性差,低产下湿田多,丘面耕地土层薄,不耐旱。该区域内共有耕地7.54万亩(其中:大于25°陡坡耕地0.11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52%,占该地貌土地面积38.4%。
(5)低山
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于200米,海拔高度小于1000米的地貌。该地貌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脉北段,海拔高度500—1046米。共有土地面积31.5万亩(210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17%。低山区多为山岭深谷,坡度较陡,大于25°的陡坡地2.8万亩,占该地貌土地8.9%。有农耕地9.64万亩(其中:大于25°陡坡地0.3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2.17%,占该地貌土地面积的30.6%。
(6)山原
主要分布在龙泉山脉的山顶、山坡及山瘠上,坡度小于10°的平缓地带。由于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由外壳力经长时期剥蚀而成。山丘坡度不大,地势平缓,可开垦作旱地或栽植经济林。共有土地面积2.3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4%,其中:耕地0.75万亩,占全县耕地0.95%,占该地貌土地32.19%(注:各地貌类土地面积、未包括沱江、北河、中河及东风水库、大安水库、团结水库、安乐水库总面积2.9万亩)。
2、地貌分区
按照“地貌形态成因的区域相似性”原则,把各区域中形态相似,成因相关的地貌类型加以组合,划出一个相对不同的地貌区域单位,根据这一原则,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地貌区,即:中部低山地貌区、西部浅丘平坝区、东部丘陵区。
(1)中部低山区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的龙泉山脉轴部,山势陡峭,多为断裂层割裂,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1046米(盐井的老牛坡)。该区土地面积36.13万亩(240.87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84%。包括栖贤、九龙、淮口、三星、五凤、福兴、赵家、官仓、赵镇等10个乡镇的63个村,有农耕地(96年详查变更数)9.36万亩,占全县耕地的11.65%,土地复垦指数27.6%。
(2)西部浅丘平坝区该区域由沿江两岸的冲积平原和龙泉山脉边缘的浅丘区组成。共有土地面积163.76平方千米(折合24.5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17%,包括清江、云绣全部,三星、赵镇、栖贤、官仓部分地区,有农耕地11.6万亩,占全县耕地的14.43%。
(3)东部丘陵区该区属龙泉山东面的川中台地,由深丘、浅丘和沿江两岸的小块平原、山间溪河两岸的小块平坝组成。高板、淮口中、福兴一带平缓,谷宽丘园;至东南部的竹篙、土桥,地势逐渐低下,丘体高大,条状分布、沟深谷窄。共有土地面积751.05平方千米(折合112.6575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4.98%。包括竹篙、土桥、高板三个地区全部,黄家、金龙镇全部,福兴、淮口、赵家、九龙、白果、五凤部分地区,共计18个乡镇,323个村,3546个生产组。共有耕地59.43万亩,占全县耕地的73.93%。
气候
金堂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乏日照,平均风速小,无霜期长,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具有春来较早、夏长、秋冬短的特点。
平坝浅丘区
位于西北部,海拔高度440—500米,以赵镇、清江、三星、官仓、云绣的平坝、丘陵为主,三河一坝贯穿全区。该区降雨充沛,湿度较大,年平均气温16.9℃,大于0℃总积温6168℃,年降雨量759毫米,年相对湿度80%。
山地深丘区
为龙泉山脉地区,海拔高度500—1000米,云顶山、炮台山、沱江峡、三学寺位于其中。山上常被云雾笼罩,湿度偏大。年平均气温14.9℃,大于0℃总积温5439℃,年降雨量800毫米,年相对湿度81%。
中丘区
位于中部和东南部,在福兴、赵家、高板、淮口、五凤、竹篙和土桥之间。气温偏高,湿度偏小,常发生干旱。年平均气温17.2℃,年降雨量700—800毫米,年相对湿度66%—77%,大于0℃总积温6278℃。
水文
金堂县县境河流分属于沱江、岷江水系。
沱江
为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为四川盆地腹地重要水系之一。发源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之九顶山南麓,溪流自九顶山的东、中、西三处流出,逐渐汇成湔江、石亭江、绵远河,于广汉易家河坝汇合成为北河,在金堂县赵镇接纳岷江分流——清白江与毗河,称为沱江。沱江古称金堂河,是金堂县内最大河流。县境内包括北河段13千米,沱江在县境内流程共59.7千米到五凤溪东入简阳境。
清白江(中河)
古名中江,在金堂县境内称中河,属于岷江水系。岷江水出都江堰市宝瓶口后,东北流经都江堰市蒲阳,辗转东行,经郫县、彭县、新都、广汉,汇集各山溪水,在广汉接纳濛阳河,到金堂入沱江。流程150千米,上段名蒲阳河,下段名清白江,嘉庆《金堂县志》称为湔江。在金堂县境内长16千米,水面面积165平方千米。
毗河
又名郫河、毗桥河和湔江。属岷江水系。在都江堰市蒲柏闸与蒲阳河分水后,名柏条河,东南流经郫县,在新都境之石堤堰与府河分水后,始称毗河。再经成都市金牛区、青白江区入金堂境,至赵镇后先后汇合清白江、北河流入沱江。在县境流程9.9千米。
北河
古名后江,系沱江正源绵远河下段。绵远河南流经广汉易家河坝,接纳石亭江、湔江水之后,入金堂境始称北河。至赵镇与中河、毗河相汇成沱江。县境内流程为13千米,水面面积185万平方米。
土壤
金堂县成土母质比较复杂,全县有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四系等,共分八种。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土壤分类国家标准(GB/T17296-1998),将全县土壤分为四个土类,八个亚类,二十个土属,三十个土种。
植被
金堂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人为活动和乱砍滥伐,毁坏森林的影响,植被残次林较多,幼林较多,用材林少,较完整的自然植被很少。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山地灌丛,主要树木有柏、马尾松、桤、青冈、油桐、乌柏、柑桔、杏、李、桃、黄柏等,灌木有马桑、黄荆等。草类主要有芭茅、茅、梭草等。竹类主要是慈竹。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地表水
金堂县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83.41亿立方米,其中外县来水80.15亿立方米,金堂县产生地表水3.26亿立方米(其中:平坝0.6亿立方米;山区0.78亿立方米;丘陵1.88亿立方米)。
地下水
金堂县地下水资源,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在区域上的各异,各区储藏量的不同:
一、平坝区及沿江河洲坝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密布区,冲积层达几米至几十米,地下水较丰富,储藏量7276万立方米,可采储量2569万立方米。
二、东部丘陵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klt和朱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具有一定的储水地质条件,为风化裂隙水和层间裂隙水,地下水分布于浅丘谷地,金龙、三溪、隆盛一带单井出水量300—500立方米/日,转龙、竹篙一带单井出水量50立方米/日,全区平均单井出水量144立方米/日,一般含水层厚在30—50米,总储水量达600万立方米。
三,中部低山区,出露地层大部为(J3P)属风化裂隙水和层间裂隙水,由于沟谷汇水面积小,储水量仅为15.4万立方米。
水能资源
金堂县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3(段)条(见水系篇)。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91万千瓦,可开发2.76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43%,其中沱江在境内全长46.7千米,天然落差36.4米,可利用落差29米,可开发2.56万千瓦。
土地资源
金堂县总面积1154平方千米,折合1730313亩。其中:平坝180645亩,占总面积的10.4%,浅丘611644亩,占总面积的35.3%,深丘574068亩,占总面积的33.2%,低山区353955.79亩,占总面积的21.1%。
矿产资源
金堂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铜矿、建筑用河流沙石、条石、砖用页岩、饮用天然矿泉水、医疗用热矿泉水、地下水等矿种。
1、铜矿:金堂县铜矿矿点很多,但分布零星,且以氧化铜矿石为主,铜含量一般小于1%,最高的3.6%,资源量的1.026%千吨,由于品位低,规模小,开发价值不大。最大的矿点位于土桥镇金壶村、云合镇金鸡村与尹家沟村三交界的金鸡山。金堂县铜矿产于晚侏罗统的铜矿和简阳、中江、乐至等县的铜矿在地质上同属一类,亦有上白垩纪沉积型铜矿点。
2、建筑用沙石:沱江金堂段由于河流水情变化大,沙石年淤积量较大,从官仓至五凤溪沱江两岸全长47千米,沙石年可开采量约50—120万立方米,而且沙、石质量好、居全国第三位。金堂沙、石主要销往成都、德阳、中江、广汉、龙泉驿、青白江、新都等地区,有公路和铁路运输两种。
3、条石:资源较丰富,以高板、土桥为广,质量以高板为最好,修建九龙滩电站所用条石主要来源于高板条石厂。
4、饮用天然矿泉水:金堂县饮用矿泉水已探明的有淮口镇云顶山矿泉水,赵家镇的千秋雪矿泉水,其品位、水质较好,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每年的允许开采量可达34.65万立方米。其中千秋雪矿泉水属承压水(上升泉)含水层属裂、孔隙类,允许开采量可达412立方米/日,云顶山矿泉水属潜水(下降泉)类地下水,含水层则属压裂隙类,允许开采量可达528.49立方米/日。
5、医疗用热矿泉水:已控探明的医疗用热矿泉水是要是指位于县境内的官仓镇白马泉村的医疗用氡温泉,其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即上升泉),属孔隙含水层允许开采量可达13306立方米/日。
6、砖瓦用页岩矿:该矿种在全县均有分布,其品质好,潜在资源量大,基础储量在496.95万立方米以上。到2005年底,全县已有27家砖瓦用页岩企业,矿石年消耗量达72.24万吨,矿总产值已达3692万元。
除以上矿产外,盐井、长乐、悦来还有大量的天然气储藏。
人口
截至2021年末,金堂县户籍总人口9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881人,出生率6.3‰;死亡6387人,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0.6‰,较上年下降2.4‰。符合政策生育率99.2%,二孩出生率2.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6:100。
截至2023年末,金堂县户籍总人口89.2万人;常住人口81.21万人,城镇化率56.89%。全年出生人口3815人,出生率4.78‰;死亡7739人,死亡率9.69‰;人口自然增长率-4.91‰。符合政策生育率100%,二孩出生率36.0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100。
政治
经济
综述
地区生产总值
2022年,金堂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2.9亿元,居全市第15,郊区(市)县第2;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居全市第1。
2023年,金堂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5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49.4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318.9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为12.6:38.4:4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523元,增长7.8%。
民营经济
2023年,金堂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3亿元,增长8.9%,占GDP比重为65.4%。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金堂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4.8%。分产业看,农业投资增长61.6%,工业投资下降28.4%,服务业投资下降34.1%,民间投资下降34.3%,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7.2%。
财税收支
2023年,金堂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08亿元,增长2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8亿元,增长10.1%,其中税收收入17.1亿元、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4亿元,增长9.1%。
人民生活
2023年,金堂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第一产业
2023年,金堂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9亿元,增长3.8%。其中农业总产值89.3亿元,增长4.1%;林业总产值1.6亿元,增长14%;牧业总产值31亿元,增长2.6%;渔业总产值4亿元,增长3.3%。
2023年,金堂县粮食产量26.8万吨,增长4.5%;油料产量5.4万吨,下降21.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4.8万吨,增长5.9%。肉类总产量6.96万吨,增长4.4%。生猪出栏60.4万头,增长7.3%;肉牛出栏1.5万头,增长0.5%;肉羊出栏21.2万只,下降1.6%。水产品产量2.13万吨,增长6.5%;淡水养殖面积1520公顷。
2023年,金堂县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羊肚菌栽培约2万亩,油橄榄基地7.67万亩。新认定金堂县赵家镇粮果菌复合种植产业园区等县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累计建成县级以上农林园区33个,其中省级星级园区2个、市级星级园区13个。累计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7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金堂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76.3亿元,增长11.8%。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年末达223户,实现营业收入846.6亿元、增长16.7%,实现利税总额57.3亿元、增长41.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增长2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90元、与上年持平,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9%、上升0.2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3年,金堂县建筑业增加值73.2亿元,增长0.9%。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3户,其中一级资质企业4户、二级资质企业23户、三级及以下资质企业36户。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金堂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1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6亿元,增长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3亿元,增长11.8%;金融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11.1%;房地产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7.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49.1亿元,增长17.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16%。
2023年,金堂县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5亿元,增长4.2%。全县移动电话用户90.83万户,增长3%。固定互联网用户数16.7万户,增长4.9%;移动互联网用户数71.4万户,增长6%。
房地产业
2023年,金堂县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3.2%。商品房销售面积39.9万平方米,增长23.1%。
国内贸易
2023年,金堂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7亿元,增长1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0亿元,增长1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7亿元,增长6.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5.7亿元,增长8.2%;商品零售126.9亿元,增长10.3%。
招商引资
2023年,金堂县新签约引进产业化项目37个、协议总投资351.6亿元,其中绿色制造项目26个、协议总投资235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10个、协议总投资116.2亿元,现代农业项目1个、协议总投资0.3亿元。组团赴国内外重点地区举办推介会、签约仪式等投资促进活动40余场,拜访对接目标企业800余家,发布投资“机会清单”100余条。全年产业化项目实际到位内资103.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FDI)到资1143万美元。
国际贸易
2023年,金堂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6.1亿元,同比增长10.6%。
邮政业
2023年,金堂县完成邮政快递行业业务到件量6962.7万件,比上年增长20%;发件量665.3万件,与同期持平。快递业务收入0.6亿元。
旅游业
2023年,金堂县旅游总人数1405万人次、增长15.5%;实现旅游总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19.5%。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金堂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7.8亿元,增长13.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2.9亿元、增长13.2%。贷款余额603.7亿元,增长34.4%。
保险业
2023年,金堂县实现保费收入10.6亿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1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5亿元;财险赔付3.2亿元,人身保险赔付1.2亿元。
交通运输
综述
截至2023年末,金堂县公路密度3.7千米/平方千米。完成客运量873万人,客运周转量234449万人千米,公路货运量1955.7万吨,货运周转量123352万吨千米。
公路
省内高速公路:
跨省高速公路:
金堂遂宁(成南高速公路)重庆(成渝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全长223千米,(遂宁—重庆段)
龙泉—重庆(成都—重庆高速公路),全长331千米
金堂—南充—重庆,全长298千米
成都—(成渝高速)—重庆,全长360千米
成都—(高速)—重庆—(高速)—-贵阳—(高速)—北海。全长1850千米
成都—(高速)—泸州—(高速)—贵阳—(高速)—北海。全长1709千米
成都—(高速)—重庆—(高速)—万县—(三级)—宜昌—(高速)—上海,全程2900千米
成都—(高速)—绵阳—(高速)—广元—(高速)—宝鸡—(高速)—西安。全长1050千米
此外,成都—拉萨,成都—贵阳—昆明的跨省公路已开通
2023年,金堂县新改建公路67.4千米,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4362.5千米,其中等级公路(含一、二、三、四级)4270.1千米。高速92.4千米,国道25.7千米,省道125.8千米,县道378.6千米,乡道622.3千米,村道3117.8千米。
铁路
工业园区(A区)有达(县)—成(都)铁路二级客货站。10千米内有成(都)—渝(重庆)铁路,15千米有宝(鸡)—成(都)铁路等,通过达成铁路与成都铁路枢纽相连,可达全国各地。
成都每日发送列车60列以上,发送旅客12万人次以上,开发区周边有六个客货运火车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
航运
金堂经成渝高速到重庆,也可由成南高速至遂宁经遂渝高速到重庆,在重庆由水路可将货物运输至全球。
航空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金堂县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户、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7户,累计建设国家级科研机构2家,年内新上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3个;全年授权专利638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金堂县有幼儿园111所,专任教师1298人,在园幼儿21064人,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7.93%。小学32所,专任教师2454人,在校学生4466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26所,专任教师2657人,在校学生3759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669人,在校学生12495人。普通高校3所(不含中职院校),专任教师3986人,在校学生8759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26人,在校学生222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金堂县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16个。图书馆总藏量23万册,流通11.6万人次。文图两馆及各镇(街道)文化站举办展览47次,开展文艺活动450场次。举办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五凤溪劳作号子音乐周、金堂县时代新貌主题书画展、第十三届金堂种酒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开展“文化四季风”“走基层”惠民演出等文化活动40余场,策划街头艺术展演、成都街头钢琴秀等主题活动20场,打造金堂首个“沉浸式戏剧+红色文化长廊”项目—“星光·1953”红色空间,形成“红色+”的多元产业形态。
体育事业
2023年,金堂县新成功举办2023成都金堂铁人三项世界杯赛、2023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五凤溪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开展金堂县社区运动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800余场。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金堂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1个。其中公立县级综合医院3个,公立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镇(街道)卫生院9个。卫生机构床位7939张,医疗卫生从业人员703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694人(其中执业医师1859人,执业助理医师296人,注册护士2510人)。创建成都市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172支家庭医生团队免费上门健康服务2114名失能老人,孕产妇保持零死亡率,婴儿死亡率2.23‰,全人群艾滋病扩大检测率47.48%,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96.9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95.71%,成功治疗率98.02%。县一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
社会保障
2023年,金堂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7.1%。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4.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6.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9.7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82万人。
2023年,金堂县共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6个,拥有床位3896张。年末在册城乡低保对象13985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13013人,城市低保对象972人。
2023年,金堂县城镇新增就业436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09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9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就业新增7812人。举办招聘会177场,提供4.91万个就业岗位,保障重点企业用工4100人。开发218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援助对象。为高校毕业生累计推送政策性岗位395个、市场化岗位5000余个,1069名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2.8%。推动县内1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档增效,吸引1860人学历落户金堂。建成国家、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开展企业职工培训5929人,劳务品牌培训1060人,引进和培养熟练工4260人、技能人才632人。
环境保护
2023年,金堂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5,PM2.5浓度均值33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3天,三皇庙、宏缘、兰家桥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建成各类空气自动监测站54个,重点断面水环境质量监测站点12个,在1类、3类、4类声环境功能区各建成噪声自动监测站1座,在2类声环境功能区建成噪声自动监测站4座。
历史文化
方言
金堂县的方言比较复杂。这与历史上的大移民,特别是清朝前期的大移民有关。各省籍移民最显著的不同特点莫过于方言土语,仍然十分突出。据语言学者崔荣昌(四川大学教授)的调查记载分析,金堂县的方言有“金堂话”“老湖广话”“广东话”和“福建话”四类。
文物古迹
金堂县有国家级淮口瑞光塔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淮口镇云顶山石城遗址和五凤镇关圣宫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7处,县级28处,馆藏文物4000余件,其中包括166件珍贵文物;有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五凤古镇、享有脐橙之乡美誉的三溪镇、“韩滩春涨”“圣灯朝佛”“白马涌泉”“宝塔临江”“云顶晴岚”等自然或生态景点。
地方特产
荣誉称号
2011年11月6日,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书法之乡”。
2012年5月26日,中国龙舟协会正式授予四川金堂县“中国龙舟之乡”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8年12月,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市)。
2018年12月,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投资潜力100强。
2019年10月,入选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2019年12月28日,入选“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65。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2020年5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5月29日,金堂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76位。
2020年6月2日,金堂县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0年6月29日,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9月22日,入选“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1月17日,获2020中国楼宇经济奖2020中国楼宇经济投资高地城区奖。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3月,被命名为2020年度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进区(市)县。
2021年4月,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1年5月,获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8月26日,入选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公示名单。
2021年9月1日,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期为5年。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1年9月2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3月,被评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
2022年4月,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市、县)名单。
2022年4月14日,入选“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名单,位列全国第70名。
2023年7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95。
2023年7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99。
2024年6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98。
2024年7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县,排名第93。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北京市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