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龟是龟鳖目龟科锦龟属爬行动物,别名火焰龟、火神龟、西部锦龟等。成体椭圆形,头大,眼大,颈粗,头部有黄色和绿色条纹,颈上有红、黄、绿色交错的纵条纹,背甲深绿色,边缘盾片上有红色条纹,背甲后缘不呈锯齿状。锦龟在人工饲养情况下寿命约25年。
形态特征
锦龟头部深橄榄色,侧面具数条淡黄色纵条纹,并延伸至颈部。背甲深灰色,边缘具绿色,背甲中央无红色纵条纹,
缘盾上具红色弯曲条纹,背甲呈长椭圆形,后部缘盾不呈锯齿状。腹甲中央具棕色条纹和斑纹。四肢深绿色,具淡黄色条纹。尾短。东部锦龟头上有四个斑点,
腹甲黄色无斑纹。西部锦龟是锦龟中最常见的,
背甲为橄榄绿,腹甲一般为橘红带暗色花纹。南部锦龟的背甲最有特色,也是最好区分的,有一条橘黄色的线,贯穿背甲的中脊,底板一般为淡黄色象牙板,头部有点像巴西龟,皮肤上和背甲外圈都有淡黄色线条。中部锦龟成体背甲周围有亮丽的红纹。
近种区别
生活习性
社会行为
锦龟生活在流速缓慢、淤泥底质、水生植物丰富、附近有晒背场地的河流、湖泊、水塘和沼泽中,夜间蛰伏在水底歇息,太阳升起时出来晒背,然后在上午或更晚些时候觅食,傍晚过后又潜伏于水底。晒背是该龟重要的活动内容,晒背的地点比较固定,在晒背场上,一些个体趴在另一些个体上面,重重叠叠,晒背时间长达数小时。锦龟很喜欢晒太阳。有时候,它们会几十只彼此层层叠叠地聚集在一根圆木上晒太阳。即使是刚出生不久的幼龟,也喜欢晒太阳。据认为,通过晒背可保持合适的体温,同时可除去体表的寄生虫,以及合成身体发育所需的维生素D3。耐寒冷,背甲长2.5厘米的稚龟即使被冰冻住了,也能存活下来,成龟在冰下游泳而不会被冻死。分布在北美洲北部寒冷地带的亚种西部锦龟具冬眠习惯,10月末开始在淤泥质的池底挖洞,或寻找麝鼠的洞穴藏身;在北美洲南部暖和地带的亚种没有冬眠习惯。南部锦龟在温度18℃时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温度15-35℃,最适为26-31℃。
摄食行为
锦龟是杂食性的动物,在它们的栖息地里,各种动植物,不论死活,都会成为它们的盘中餐,如
蜗牛、
蛞蝓、
昆虫、小龙虾、蝌蚪、小鱼、腐肉、水藻和水生植物等。年幼的锦龟是食肉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老的锦龟更偏向于植食。人工饲养可投喂精猪肉、小鱼、鸡肝、蚯蚓等动物性饲料和新鲜的瓜、果、菜、草,如菜叶、香蕉等。
分布范围
原产地: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艾伯塔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曼尼托巴省、新不伦瑞克省、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墨西哥(奇瓦瓦州)、美国(怀俄明州、威斯康星州、西弗吉尼亚州、华盛顿州、弗吉尼亚州、佛蒙特州、犹他州、德克萨斯州、田纳西州、南达科他州、南卡罗来纳州、罗德岛州、宾夕法尼亚州、爱达荷州、乔治亚州、哥伦比亚特区、特拉华州、康涅狄格州、科罗拉多州、阿肯色州、亚利桑那州、阿拉巴马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堪萨斯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蒙大拿州、内布拉斯加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新墨西哥州、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北达科他州、俄亥俄州、俄克拉荷马州、俄勒冈州)。
引种:奥地利、德国、马耳他、西班牙、英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赞比亚。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在原产地5龄达性成熟,雄雌异体,体内受精,分批产卵类型;各亚种间每次的产卵量有差异,在2-20枚间。交配期在3-6月,产卵期在5-7月,受精卵的乎均孵化时间为76天。交配时,雄龟追逐雌龟,并抖动前爪敲打雌龟的头部和颈部,接着雌龟用前爪敲击雄龟露出背甲外的肢体,以示回应,最后雌龟跟着雄龟沉入水底,雄龟从后面爬上雌龟的背甲,并用爪子稳住身体,将尾巴移到雌龟尾巴下方进行交配。产卵时,雌龟先选择背风向阳、土质潮湿并且疏松的沙质地挖卵巢,挖成的卵巢呈细颈烧瓶状,然后产卵于其内。孵化时的气温决定着稚龟的性别,在30.5℃左右时,孵出的是雌龟;29℃左右时,孵出的既有雌龟又有雄龟;25℃左右时,孵出的是雌龟。稚龟借破卵齿破壳而出,破卵齿在脱壳后的几天内脱落。初孵稚龟背部具嵴突,腹部有皱褶,嵴突和皱褶在长大后自然消失。
在中国华南地区一般经过3夏龄,华东地区4夏龄龟体重达到80克左右就性成熟,繁殖季节为5-10月份,春天5月份水温达到25℃以上时开始交配,一般5月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就开始产卵,6-9月份为产卵高峰期,锦龟每年分批产卵,每次可产5-16枚,最多时可产20枚,卵较小,长径27-31毫米,短径14-16毫米,重3-5克。在常温下孵化需75天左右,人工控温孵化一般不超过60天。
人工繁殖
亲龟池多建于室外,面积20-80平方米,池深2-1.5米,水深0.6-1.0米,池子如为长方形或方形,池的四角应抹成弧形,池的四周离水面1.5米左右,砌一防逃墙,墙高0.5米,用水泥沙浆磨光其内面,并在墙顶向内做“「”形的防逃檐,宽0.1米。池子中央加设一个4平方米的沙土小岛,边坡斜度25度左右,供亲龟晒甲、活动、产卵、栖息。岛上宜栽种攀缘类植物,并搭架成荫,岛四周需用耐水性好的水泥板或石头等将沙土岛围固起来,以防沙土流失、塌落,亲龟池底铺沙0.25米厚,防逃墙内亦应铺沙0.25米厚,以便产卵、越冬,池的进排水水口须设防逃罩网。
虽然锦龟1龄可达性成熟,但作为亲龟最好选择2-4龄的个体,个体重在0.4-1.5千克之间。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活力充沛,摄食旺盛,雌雄性比为2:1。
亲龟选择好后,放于亲龟池内暂养,并强化投喂促熟。方法是投喂足量的优质饲料。配合饲料可用60%的动物性原料(如鱼粉、肉粉、乌贼粉等),34%的植物性原料、1%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及黏合剂等制成。植物性饲料应切碎或研成粉末,煮熟,并加入5%的骨粉、1%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制成预混料。最后将各种饲料成分混合,制成配合饲料。饲料应投放于饲料台上,饲料台一般露出水面1厘米,并固定于一定位置,每天投喂1-2次,初期日投喂量占龟体重的1-2%,当水温升到20℃后,每天的投喂量可增加到龟体重的3-5%。进入繁殖季节,亲龟便开始交配,约半个月后即可产卵,产卵活动多在夜间进行,产卵时,雌龟会趴在沙滩上,用爪掘穴产卵,产卵后又用沙埋起来。产卵季节来临后,饲养人员应每天清晨在沙滩上巡视,发现卵穴,及时小心地扒开沙,取出卵,移到室内孵化。
室内人工孵化工作可在自动控温式龟卵孵化柜或木制的孵化箱中进行,孵化箱的规格为70厘米×50厘米×10厘米,箱内铺6厘米厚的细沙,将收集到的卵对准阳光,选择卵中部红润的优质卵平铺于沙上,上面再铺约4厘米厚的细沙,淋水润透沙层,保持温度在25-32℃之间,每天喷水2次,约经过60-80天即可孵出。
亚种分化
西部锦龟(Chrysemys picta bellii Gray,1830):又称锦龟西部亚种,在四个亚种中西部锦龟是最大的,身长通常至少为18厘米,最大的标本为25厘米。它们还有最大的生活区,覆盖了美国北部各州和加拿大部分地区,从太平洋海岸到密苏里上流域到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威斯康星州和密苏里州以及科罗拉多上流域的西部地区。
南部锦龟(Chrysemys picta dorsalis Agassiz,1857):又称锦龟南部亚种,最大的特征是沿着脊柱有一条红线。分布于从美国伊利诺伊州南部和密苏里州东南部到田纳西州、肯塔基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路易斯安那州和美国东德克萨斯州,仅限于密西西比河下游流域。
中部锦龟(Chrysemys picta marginataAgassiz,1857):又称锦龟中部亚种,有一个对称的腹部盾牌,上面有一个可以改变大小的深色阴影。它们通常比西部锦龟小,通常尺寸在12-14厘米之间。分布于从加拿大南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和纽约到伊利诺伊州和田纳西州,大西洋沿岸平原除外。
东部锦龟(Chrysemys picta picta Schneider,1783):又称锦龟指名亚种,背甲之间的接缝颜色浅,接缝会聚成一种网格,中央的纵向条纹不明显,颜色为深黑色。腹甲呈黄色,没有黑斑。分布于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到美国佐治亚州北部,主要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大西洋低地。
养殖技术
刚破壳的稚龟待脐带干脱收敛后,用10%的生理盐水进行消毒,然后放于水箱或瓷盆等容器中,在24-30℃条件下暂养,每天换水2-3次,换水前后水温温差不得超过2-3℃,2-3天后,稚龟开口摄食,应及时投喂煮熟的鱼、蚌、螺肉或动物内脏等,每天下午投喂1次即可。约45天后,每天9:00-10:00、15:00-17:00各投喂1次饲料,投喂量以下一次投喂前1小时吃完为度,每次投喂前要及时凊除残饵,防止污染水质。幼龟越冬时要注意保温,在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应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最好是采用加温、升温措施将水温提高到20℃以上,避免龟越冬时冬眠,而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生长状态。
此龟可分阶段饲养,也可一次性养成。
保护现状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锦龟属于小型观赏龟类,其体形娇小可爱,色彩丰富,且能做出一些滑稽的动作,具有观赏价值。养殖对象,多直接投放于水族箱内养殖并供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