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方歌括

2016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长沙方歌括》由2016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修园,是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剂的启蒙读物。本书由陈氏原文、注释和解说三部分组成:注释部分主要是对古今词义不同的字、词加以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解说部分则主要论述方剂的功用、主治及遣方用药之理,以期阐述陈氏之学术思想。全书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实用,适合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阅读、研习。

古籍
方书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于1803年。
“长沙方”即指张仲景伤寒论》方。因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固又称张长沙。陈氏将《伤寒论》方的主治、药物、用量及煮服法等,以诗歌的形式予以编撰,使读者易于习诵。其长子陈蔚另写方注,共成一帙。
现存初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目录
目录按语
长沙方歌括小引
长沙方歌括·卷一
医病顺其自然说
征引一
征引二
征引三
考二章
劝读十则
太阳方
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长沙方歌括·卷二
太阳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
葛根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麻黄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干姜附子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桂枝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茯苓四逆汤
五苓散
长沙方歌括·卷三
太阳方
栀子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干姜汤
附录家严新案
真武汤
小柴胡汤
小建中汤
大柴胡汤
桃仁承气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抵当汤
抵当丸
大陷胸丸
大陷胸汤
小陷胸汤
文蛤散
白散
长沙方歌括·卷四
太阳方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半夏泻心汤
十枣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赤石脂禹余粮汤
旋覆代赭汤
桂枝人参汤
瓜蒂散
黄芩汤
黄连汤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甘草附子汤
白虎汤
炙甘草汤
长沙方歌括·卷五
阳明方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猪苓汤
蜜煎导方
猪胆汁方
茵陈蒿汤
吴茱萸汤
麻仁丸
栀子柏皮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少阳方
小柴胡汤方
太阴方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少阴方
大承气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黄连阿胶汤
附子汤
桃花汤
吴茱萸汤
猪肤汤
甘草汤
桔梗汤
苦酒汤
半夏散及汤
白通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真武汤
通脉四逆汤
四逆散
长沙方歌括·卷六
厥阴方
乌梅丸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麻黄升麻汤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白头翁汤
霍乱方
四逆加人参汤
理中丸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阴阳易差后劳复方
烧棍散
枳实栀子豉汤
牡蛎泽泻散
竹叶石膏汤
附识一道
附录六首
方药离合论
古方加减论
方剂古今论
古今方剂大小论
煎药法论
服药法论
附 全书歌括
校注后记
方歌内容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热成。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
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加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下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叫粥到牙。
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若渴去夏取萎根,三两来加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干姜附子汤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桂枝新加汤
汗后身痛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略汗全凭热势操。
桂枝甘草汤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半升夏最除虚满,汗后调和法出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
芍药甘草附子汤
一枚附子胜灵丹,甘芍平行三两看,汗后恶寒虚故也,经方秘旨孰能攒。
茯苓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二甘六茯一参当,汗伤心液下伤肾,肾躁心烦得媾昌。
五苓散
猪术茯苓十八铢,泽宜—两六铢符,桂枝半两磨调服,暖水频吞汗出苏。
茯苓甘草汤
汗多不渴此方求,久治伤寒厥悸优,二桂一甘三姜获,须知水汗共源流。
栀子豉汤
山栀香豉治何为,烦恼难眠胸窒宜,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汤
栀豉原方效可夸,气羸二两炙甘加,若加五两生姜入,专取生姜治呕家。
栀子厚朴汤
朴须四两枳四枚,十四山栀亦妙哉,下后心烦还腹满,止烦泄满效兼该。
栀子干姜汤
十四山栀二两姜,以丸误下救偏方,微烦身热君须记,辛苦相需尽所长。
真武汤
生姜芍茯数皆三,二两白术一附探,便短咳频兼腹痛,驱寒镇水与君谈。咳加五味要半升,干姜细辛一两具;小便若利恐耗津.须去茯苓肾始固;下利去芍加干姜,二两温中能守住;若呕去附加生姜,足前须到半斤数。
小柴胡汤
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胸烦不呕除夏参,萎实一枚应加煮;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萎根清热且生津,再 加四两功更巨。腹中痛者除黄芩,芍加三两对君语;胁下痞硬大枣除,牡蛎四两应生杵;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外有数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咳 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
小建中汤
建中即是桂枝汤,倍芍加饴绝妙方,饴取一升六两芍,悸烦腹痛有奇长。
大柴胡汤
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两二大黄,半夏半升十二枣,少阳实证下之良。
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分两照原方,二两芒硝后入良,误下热来日哺所,补兼荡涤有奇长。
五十桃仁四两黄,桂硝二两草同行,膀胱热结如狂证,外解方攻用此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参芩龙牡桂丹铅,芩夏柴黄姜枣全,枣六余皆一两半,大黄二两后同煎。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桂枝去芍已名汤,蜀漆还加龙牡藏,五牡四龙三两漆,能疗火劫病警狂。
桂枝加桂汤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二甘一桂不雷同,龙牡均行二两通,火逆下之烦躁起,交通上下取诸中。
抵当汤
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冲任不指胱,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
抵当丸
十五桃仁二两黄,虻虫水蛭廿枚详,捣丸四个煎宜一,有热尿长腹满尝。
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苈黄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八两大黄取急消。
大陷胸汤
一钱甘遂一升硝,六两大黄力颇饶,日哺热潮腹痛满,胸前结聚此方消。
小陷胸汤
按而始痛病犹轻,脉络凝邪心下成,夏取半升连一两,枯萎整个要先烹。
三物白散
巴豆熬来研似脂,只须—分守成规,定加桔贝均三分,寒实结胸细辨医。
柴胡桂枝汤
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阳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作仔肩。
柴胡桂枝干姜汤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半夏泻心汤
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半升半夏枣十二,去滓重煎守古箴。
十枣汤
大戟芜花甘遂平,妙将十枣煮汤行,中风表证全除尽,里气未和此法程。
大黄黄连泻心汤
痞证分歧辨向趋,关浮心痞按之濡,大黄二两黄连一,麻沸汤调病缓驱。
附子泻心汤
一枚附子泻心汤,一两连芩二大黄,汗出恶寒心下痞,专煎轻渍要参详。
生姜泻心汤
汗余痞证四生姜,芩草人参三两行,一两干姜枣十二,一连半夏半升量。
甘草泻心汤
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掰同烹。
赤石脂禹余粮丸
赤石余粮各一斤,下焦下利此汤欣,理中不应宜斯法,炉底填来得所闻。
旋复代赭汤
五两生姜夏半升,草旋三两噫堪凭,人参二两赭石一,枣十二枚力始胜。
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瓜蒂散
病在胸中气分乖,咽喉息碍痞难排,平行瓜蒂还调豉,寸脉微浮涌吐佳。
黄芩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黄连汤
腹痛呕吐藉枢能,二两参甘夏半升,连桂干姜各三两,枣枚十二炒层层。
桂枝附子汤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白虎汤
阳明白虎辩非难,难在阳邪背恶寒,知六膏斤甘二两,米加六合服之安。
炙甘草汤
结代脉须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
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小承气汤
朴二枳三四两黄,小承微结好商量,长沙下法分轻重,妙在同煎切勿忘。
猪苓汤
泽胶猪茯滑相连,咳呕心烦渴不眠,煮好天滓胶后入,育阴利水法兼全。
蜜煎导方 猪胆汁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两法审谁宜。
茵陈蒿汤
二两大黄十四桅,茵陈六两早煎宜,身黄尿短腹微满,解自前阴法最奇。
麻仁丸
一升杏子二升麻,枳芍半斤效可夸,黄朴一斤丸饮下,缓通脾约是专家。
栀子柏皮汤
里郁业经向外驱,身黄发热四言规,草须一两二黄柏,十五枚栀不去皮。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黄病姜翘二两麻,一升赤豆梓皮夸,枣须十二能通窍,四十全十二草嘉。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倍芍转输脾,泄满升邪止痛宜,大实痛因反下误,黄加二两下无疑。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
黄连阿胶汤
四两黄连三两胶,二枚鸡子取黄敲,一芩二芍心烦治,更治难眠睫不交。
附子汤
生附二枚附子汤,术宜四两主斯方,芍苓三两人参二,背冷脉沉身痛详。
桃花汤
一斤粳米一斤脂,脂半磨研法亦奇,一两干姜同煮服,少阴脓血是良规。
吴茱萸汤
升许茱萸三两参,生姜六两救寒侵,枣投十二中宫主,吐利头痛烦躁寻。
猪肤汤
斤许猪肤斗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烦利咽痛胸满痊。
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方教二两子多收,后人只认中焦药,谁识少阴主治优。
桔梗汤
甘草汤投痛未瘥,桔加一两莫轻过,奇而不效须知偶,好把经文仔细哦。
苦酒汤
生夏一枚十四开,鸡请苦酒搅几回,刀环棒壳煎三涕,咽痛频吞绝妙哉。
半夏散及汤
半夏桂甘等分施,散须寸匕饮调宜,若煎少与当微冷,咽痛求枢法亦奇。
白通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四茎一两姜,全枚生附自通汤,脉微下利肢兼厥,干呕心烦胆尿囊。
通脉四逆汤
一枚生附草姜三,招纳士阳此指南,外热里寒面赤厥,脉微通脉法中探。面赤加葱茎用九,腹痛去葱真好手,葱去换芍二两加,呕者生姜二两偶;咽涌去芍桔须加,桔梗一两循经走;脉若不出二两参,桔梗丢开莫掣肘。
四逆散
枳甘柴芍数相均,热厥能回察所因,自饮和匀方寸匕,阴阳顺接用斯神。咳加五味与干姜,五分平行为正路,下利之病照此加,辛温酸收两相顾;悸者桂枝五分加,补养心虚为独步;小便不利加茯苓,五分此方为法度;腹中痛者里气寒,炮附一枚加勿误;泄利下重阳郁求,薤白三升水煮具;水用五升取三升,去薤纳散寸匕数;再煮一升有半成,分温两服法可悟。
乌梅丸
六两柏参桂附辛,黄连十六厥阴遵,归椒四两梅三百,十两干姜记要真。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三两辛归桂芍行,枣须廿五脉重生,甘通二两能回厥,寒入吴萸姜酒烹。
麻黄升麻汤
两半麻升—两归,六铢苓术芍冬依,膏姜桂草同分两,十八铢兮芩母萎。
芩连苦降籍姜开,济以人参绝妙哉,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拒格此方该。
白头翁汤
三两黄连柏与芩,白头二两妙通神,病缘热利时思水,下重难通此药珍。
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原方主救阳,加参一两救阴方,相经已止知亡血,须取中焦变化乡。
理中丸
吐利腹痛用理中,丸汤分两各三同,术姜参草刚柔济,服后还余啜粥 功。脐上筑者白术忌,去术加桂四两治;吐多白术亦须除,再加生姜三两试;若还下多术仍留,输转之功君须记;悸者心下水气凌,茯苓二两堪为使。渴欲饮水术多 加,共投四两五钱饵;腹中痛者加人参,四两半兮足前备;寒者方内加干姜,其数亦与加参类;腹满应将白术删,加附一枚无剩义,服如食顷热粥尝,戒勿贪凉衣被 置。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生附一枚三两姜,炙甘二两玉函方,脉微内竭资真汁,猪胆还加四合襄。
烧裩散
近阴裆裤剪来烧,研末还须用水调,同气相求疗二易,长沙无法不翘翘。
枳实栀子豉汤
一升香豉枳三枚,十四山栀复病该,浆水法煎微取汗,食停还籍大黄开。
牡蛎泽泻散
病瘥腰下水偏停,泽泻萎根蜀漆葶,牡蛎商陆同海藻,捣称等分饮凋灵。
竹叶石膏汤
三参二草一斤膏,病后虚羸呕逆叨,粳夏半升叶二把,麦门还配一升熬
方剂组成、功能生活、药物剂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内容,用歌诀的形式编写出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并阐发了有关辩证论治的要旨,颇为实用,便于记诵,是学习记诵《伤寒论》经方的一本上好读物,深受历代中医及广大中医爱好者的重视和欢迎。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