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陈定家,湖北红安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数字信息室主任,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网站”负责人,《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新媒介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全国网络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发展战略学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兼特聘研究员。

个人履历
1979-1983年就读于武汉化工学院,主修化学选矿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1993年,任教于中南化工学校,被聘为《中国化工报》特约记者,负责《中南化工学校报》文学副刊《春华》编辑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1988年晋升为讲师。
1994年考入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西方文论。
199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广西民政厅工作。
199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曾被评为优秀博士研究生。
2000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任教。主讲《大学语文》、《西方文化入门》、《中西文化比较概论》等课程。曾兼任《文艺理论文摘》(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执行主编、《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
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
2003年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工作至今,曾参与过 “中国文学网站”创建工作,任《中国文学年鉴》编辑。同年转为副研究员;
2007年转为副编审;
2009年晋升为编审,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2014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担任数字信息室主任,兼任“中国文学网”主编。
参与课题
1,博士论文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与高科技对艺术生产及大众文化的影响,目前已经有十几篇相关文章见诸报纸与期刊。
2,1995-97年参加王杰教授主持的国家青年基金研究项目“阿尔都塞学派美学思想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撰有《意味深长的“沉默”——关于马谢雷的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等文章。
3,1998-99年参与杜书瀛研究员主持的“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文艺理论建设”课题研究工作,撰有《市场经济与艺术生产》等文。
4,1998-99年参加王杰教授等人主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文学的发展”等课题的研究。撰有《赛伯空间的艺术革命》、《现代媒体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危机与出路——文艺期刊运作机制的转变》等。部分文章即将被几家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该项目结项成果《审美文化的当代形态》(人民文学2002年版)主要撰稿人之一(撰写5万字),该书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2001年参加汝信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课题,中国新闻出版署“十五”重点出版项目“西方美学史”研究工作。具体承担“自然主义美学”和“表现主义美学”的研究和撰写任务。
6,主持“北京化工大学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与消费研究”。完成近30万字的研究报告,并发表相关论文12篇。
7、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课题,“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撰有《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等。
8,2002年8月中南大学欧阳友权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网络文学研究”课题。撰写《网络文学论》第10章“追寻赛伯家园”。(约3万字)该项目获“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3月)。
9、2002年8月-2003年5月,参加教委高校精品教材《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工作,撰写该书第2章“文学的思维方式”(约5万字)。
10、2004年-2006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B类)“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2008年底结项,著有《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未刊)
学术论文
核心学术期刊
1、《关注新时期文学与道德,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
2、《现代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3、《赛伯空间中的当代文学艺术的命运》(《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
4、《王朔现象及其理论意义》(《河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5期)
5、《艺术消费与广告的文化意味》(《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6、《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2001第1期)
7、《作为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8、《市场语境下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9、《面向文化:文艺理论的新转变》(《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10、《期刊的危机与突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
11、《意味深长的“沉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2期)
12、《消费时代的文艺精神状况》(《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13、《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江汉论坛》2001年第4期)
14、《大雅大俗的大众之歌》(《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5、《公案文学艺术魅力剪话》(《河南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
16、《惊鸿一瞥: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7、《“树上的果子”与“自然的鲜活气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8、《把理论还给历史》(《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9、《文学史理论反思:重写论、先验论与更替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第5期)
20、《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文史哲》2002年第1期)
21、《作为艺术的生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22、《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2,6)
23、《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研讨与探索》(《西南民族学院》2002,11)
25《“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江西社会科学》2002,12)
《2002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3卷)
26、《一部值得珍视的著作》(《当代文坛》2003、1)
27、《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论略》(《马列文论研究》第13辑)
28、《瑞恰兹与〈文学批评原理〉》(《江汉论坛》2002,4)
29、《从“客观快乐说”到“直观本质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1)
30、《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论争的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2,6)
31、《“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 ——关于“网络文学”的几点不合时宜的想法》
(《社会科学战线》2002,4)
32、《市场经济下的文艺新观念漫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3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生产》(《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34、《对“创造论”的彻底清算》(《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35、《电脑艺术的兴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36、《期刊的转向与文学的命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37、《论“缺陷”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义》(《南宁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38、《论艺术消费》(《宜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39、《郭宏安等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0、《金元浦著〈文学解释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1、《夏中义著〈新潮学案〉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2、《评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评介》,
(《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3、《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广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
44、《“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反思》(《求索》2001第4期)
45、《作为产业的文学期刊》(《岱宗学刊》2000年第4期)
46、《审美意识形态与艺术交往精神》(《河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47、《精神生产者的市场境遇》(《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8、《艺术生产论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
49、《1996-1997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年鉴》1998-1998卷)
50、《1999-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0-2001卷)
51、《市场经济与艺术生产》(《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52、《张健著〈清代诗学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3、《包忠文著〈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4、《钱中文著〈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评介》,
(《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5、《何西来、杜书瀛主编〈新时期文学与道德〉评介》,
(《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6、《陈良运著〈周易与中国文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7、《王立著〈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丛书三种评介》,
(《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8、《薛永武著〈西方美学论稿〉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59、《黄鸣奋著〈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60、《周宪著〈崎岖的思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61、《张荣冀著〈流行艺术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62、《走向艺术生产论》(《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63、《现代传媒与艺术研究论纲》(《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
64、《走向新世纪的文艺之思》(《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65、《现代传媒带来的审美观念的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66、《文艺理论: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反思》(《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67、《略论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殷都学刊》2001年第1期)
68、《对缺陷美的几点思考》(《成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69、《数码时代艺术剪话》(《走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文集,华艺出版社2001年版)
70、《现代传媒与文学艺术》(《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71、《“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
72、《“寄言出意”与“得意忘言”》(《中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73、《中国期刊百年回顾》(《曲靖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
74、《“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
75、《十七世纪英国的幽默故事书》(《岱宗学刊》2001年第3期)
76、《从头细品百年文论,长卷精绘理论风云》(《文学前沿》2001年第3期)
77、《数字化生存状况下的艺术生产》(《阴山学刊》2001年第6期)
78、《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山东农管干部学院学报》2001第4期)
79、《“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80、《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81、《简评〈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2、《简评〈艺术的哲学思考〉》,(《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3、《简评〈胡经之文丛〉》,(《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4、《简评〈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5、《“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6、《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7、《2001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2卷)
88、《文艺学术史:一项相当于金字塔的学术工程》(《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
89、《论科技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90、《中心的边缘与边缘的中心》(《云梦学刊》2002年第5期)
91、《以文本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宝鸡文理学院》2002年第1期)
92、《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3)
93、《“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关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思考》
(《吉首大学》2002,2)
94、《危机与出路:关于期刊市场命运的思考》(《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5)
95 《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人文社科学报的学术特色之我见》
(《三峡大学学报》2002,6)
96、《“审美泡沫”:文化消费意识与广告》(《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3)
97、《珠积玉累成学问披沙拣金铸文章》(《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2,4)
98、《对“诗与画”的审美复合的追求》(《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2,11,29)
99、《中国当代文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编《文艺美学研究丛刊》第2辑)
100、《王文宏著〈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1、《冯毓云著〈文艺学与方法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2、《童庆炳等著〈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3、《汪正龙著〈文学意义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4、《刘俐俐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5、《姚文放著〈美学文艺学本体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6、《王杰著〈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7、《文学研究种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8、《“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9、《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
(《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10、《“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11、《文学批评“情采论”》(《东方丛刊》2003,1)
112、《理论自觉的历史意义》(北师大编《文学理论学刊》第2辑)
113、《2003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4卷)
114、《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中国美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115、《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16、《汤学智著〈生命的环链〉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17、《林保全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审美论〉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18、《〈比较与超越——世纪之交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简评》,
(《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19、《〈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20、《〈中国商贾小说史〉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21、《〈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22、《〈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23、《“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
124、《克罗齐和直觉美学研究》(译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125、《直逼中心的“边缘表达”》,《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26、《人本文学之中西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
127、《身体缺席的精神盛宴?——关于网络文学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28、《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
129、《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30、《现代传媒革新与当代文艺命运》,《紫观阁》2006年第5期。
131、“杜书瀛美学研究暨《价值美学》座谈会”召开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05-10 期刊 0 0
132、从头细品百年文论 长卷精绘学术风云——《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纪要 陈定家 文学前沿 2001-06-15
133 、文艺批评风格论 文学前沿 2002-11-15 期刊 0 5
134 、公民、数字媒介与全球化 马克·波斯特; 陈定家译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1-25 期刊 0 54
135、寻找网络时代的艺术“灵光” 陈定家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10 期刊 0 43
136 、市场与网络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问题 陈定家 文学评论 2008-02-15 期刊 0 158
137、超文本与互文性 陈定家等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5-15 期刊 0 89
138、网络时代的文学“奇迹”——以《姑妄言》的“重现江湖”为例 陈定家 学习与探索 2008-11-15 期刊 0 16
139、市场与网络语境下的文学祛魅问题——以《浮士德》的改编与戏仿为例 陈定家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2-25 期刊
140 、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 樊宝英; 陈定家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25 期刊 0 18
141 、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 陈定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26 期刊 2 72
142 、书籍的终结 罗伯特·库弗; 陈定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26 期刊 0 15
143、“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10 期刊 5 422
144 、推动美学从实践研究向关系研究的当代转型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05-26 报纸 0 0
145 、加强网络文学研究和引导 陈定家 文艺报 2007-10-30 报纸 0 8
146、 把网络文学推向学术前沿 陈定家 文艺报 2008-05-06 报纸 0 6
147 、价值美学的新开拓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8-10-16 报纸 0 13
148 、走向移动阅读的手机小说 陈定家 中国文化报 2009-01-02 报纸 0 3
149、 审美现象与美学价值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9-04-14 报纸 0 12
150、虚构与人类生存 汪正龙 (南京大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图书商报 2003-11-28 报纸 0 6
151、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的可喜收获 陈定家 文艺报 2005-11-10 报纸
152、热点聚焦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2
153、 论著评介 《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
154、学术会议 《中国20世纪文学学术史》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
155、 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付小悦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3
156、 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7
157、专题研究 文艺美学研究概况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
158、 探讨与争鸣 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争论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2
159 、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概观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1
160、 现状考察 关于“全球化与中国人文建设”的调查报告 高建平; 严平; 陈定家; 师亚惠; 张媛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
161、研究综述 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高建平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4
162 、学术会议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第二届年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
163 、学术会议 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
164、 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
165 、论著评介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66、 论著评介 《文学意义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67、 论著评介 《美学文艺学本体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68、 论著评介 《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 钱中文;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68、论著评介 《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70、 论著评介 《文艺学与方法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71 、论著评介 《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172、学术会议 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73、 学术会议 “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74、学术会议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75 、学术会议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艺家学术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76、学术会议 全国戏剧期刊与戏剧理论批评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77、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
178、学术会议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比;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79、 学术会议 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80、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与创新”学术讨论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
181、 学术会议 “人民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82、 学术会议 “美学、艺术与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
183、 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5
184、 新书评介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
185、 新书评介 《新时期文学与道德》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
186、 研究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1998/01/01 年鉴 0 3
187、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188、 美学论文摘要 从“客观化快感”说到“直观本质”论——桑塔亚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一瞥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
189、 论文摘要 从形象到拟像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 0 0
190、 论文摘要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8-01-01 年鉴 0 0
191、 学术会议 庆祝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创立20周年暨《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7-01-diansnam 01 年鉴
192、读图时代视像媒介的诗学意义,江淮论坛,2010年04期
193、从“后现代转向”的视角理解审美现代性,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94、网络媒介与后文学时代,中州学刊,2010年02期
195、再论互联网与文学艺术的革新,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96、十年磨一剑——读赵稀方的《后殖民理论》,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5期
197、“博客”潮流及其文化影响论纲,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8期
198、当代媒介发展与文艺变革,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
199、从“媒介为先”原则看“文学场”的裂变,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00、网络文学文本的持守与创新(英文),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1年01期
201、数字媒介与“艺术视觉革命”,求是学刊,2011年05期
202、重写中国现代文化史的新视角——读李兆忠《喧闹的骡子》,武陵学刊,2011年02期
203、浅论“媒介即讯息”的文学意义,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卷)
204、范式转型与理论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2-28
205、《李渔美学心解》评介,文艺报,2012-12-03
206、超文本与“书的未来”,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卷)
207、“灵肉互文”与“身体美学”——从互文性视角看“身体写作”,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08、重估“文学生死问题”——以米勒、金惠敏和童庆炳的相关讨论为例,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年03期
209、身体:“想象的起点和终点”——《身体课》与《身体活》的互文性阐释,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10、探讨文艺的美学规律,文艺报,2013-07-22
211、《毒胭脂》的创新意识与诗意品格,文艺报,2013-06-07
212、文学研究:坚守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27
213、互文性与开放的文本,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4期
214、万维一网”的诗学追问——从文艺学视角谈谈互文性的文学意义,长江学术,2014年04期
215、多灾多难而又多姿多彩的人生写照——长篇小说《龙须山》主人公须道厚人物形象简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16、互视性的美学,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12期
217、关于古典诗学继承与发展问题的对话,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2期
218、文本意图与阐释限度——兼论“强制阐释”的文化症候和逻辑缺失,文艺争鸣,2015年03期
219、浅论网络文学的生态境遇与审美超越,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20、当前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武陵学刊,2015年05期
221、弘扬讲话精神 凝聚文艺力量──当前文艺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简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12期
222、网络时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读《信息科学视域与文学研究转型》,博览群书,2015年02期
223、网络空间的历史虚无主义症候,红旗文稿,2016年07期
224、大数据时代“微批评”的文化表征——以“微评莫言”的“网络事实”为中心,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02期
225、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现存问题及其应对策略,阅江学刊,2016年06期
226、美学语境中的诗画互通与差异片议——兼论《拉奥孔》的时代局限与当代启示,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02期
227、大数据时代的文学生存状况,长江学术,2016年01期
228、我国网络文学的学科开创——评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研究,创作与评论,2016年08期
229、新媒介文化研究现状与理论创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230、网络超文本与互文性的诗学阐释,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231、网络“悦读”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232、媒介作为文学“要素”的合理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3-07
233、如何撰写网络文学史的几点思考,文艺争鸣,2016年08期
234、让诗歌插上音乐和绘画的翅膀——毛翰与“中国超文本诗歌的第一部成功之作”,云梦学刊,2016年02期
235、网络思维:超越“深刻”的“浅薄”,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09期
236、隐匿的写作:《图雅的涂鸦》及其文学史意义,武陵学刊,2016年03期
237、网络文学价值观与创造力漫议,文艺报,2017-02-22
238、“兴会”与“迷狂”——从文学思维视角看中西灵感理论的异同,探索与争鸣,2017年05期
239、美学视野中的“现代性之都”--对巴黎城市空间的一种互文性解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240、网络文艺批评的困境与对策——从网评莫言的“准的无依”说开去,人民论坛,2017年02期
241、试论新媒介文化的批评标准与叙事逻辑,中州学刊,2017年03期
242、探寻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之路——兼论网络文艺价值导向的几个问题,创作与评论,2017年12期
243、狄尔泰生命阐释学的当代阐释,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04期
文学创作
(已在公开报刊上发表文艺作品近百篇)
《翅膀扑动的声音》(自印诗集,与江松合著,1983);
《老师》(《芳草》1983年第1期)
《思念》(《青年诗人》1985年第6期);
《“名在虚传”》(《春华》1989年第4期)
《走近奥修》等(1997《广西日报》、《土地》、《广西民政》、《荆襄报》等)
《“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等(1998年,《广西日报》、《南宁日报》等)
《永恒的情歌》等(1999年《济南日报》、《中国三峡工程报·博士茶座》等)
参与翻译
《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的疆界》(第一译者,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11版)
《二十一世纪休闲哲学》(第二译者,于光远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十七世纪英国的幽默故事书》(《岱宗学刊》2001年第3期)
《西方幽默文化史》(参与部分章节的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皆大欢喜》注释,中国对外贸易出版公司2000年版。
个人编著
《巍巍丰碑》(参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广西民政》(1997年8月—1998年4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明清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0年4—9月各卷)
《文艺理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2002年各卷)
《文艺理论文摘》(2001-2003年各卷)
《中国文学年鉴》(1997-2004年各卷“文艺理论”栏目编撰工作)
《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危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主要作品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修订本,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网络文学论》(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月
中国人的理想藏书》,新华出版社2003年3月版(副主编)
《莱辛与〈拉奥孔〉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独著)
《审美文化的当代形态》,人民文学2002年版(合著)
文艺批评学教程》(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欧美文学主流》(参编),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西方现代美学史》(第四卷,参编),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隐形手与无弦琴——市场语境中的艺术生产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艺术生产研究》,(中国社科社出版2011年版)
《西方现代美学史》(第四卷,参编),20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社会兼职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客座教授(2006-)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2000-2003)
岳阳师范学院摄影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01-)
人民日报社新闻采编部兼职编辑(1999-200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2002-2003)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文艺理论》责任编辑(2001-2002)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文艺理论文摘》执行主编(2001-2003)
作品选录
--论文
1. 作为艺术的生产 367
2. 作为生产的艺术 345
3. 走向艺术生产论 400
4. 中心的边缘与边缘的中心——关于“文艺与休闲”论争述评 341
5. “中国当代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 292
6. 意味深长的“沉默” ——马谢雷意识形态批评理论述要 353
7. “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关于“网络文学”的几点不合时宜的想法 312
8. 现代传媒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 988
9. 数码时代艺术谫话 375
10. 桑塔雅那与自然主义美学研究论纲 392
11. 赛伯空间中当代文学艺术的命运 274
12. 追思历史、反观沧桑的力作 ——《文学理论的世纪风标》读后 303
13.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初探 473
14. 略论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 351
15. 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 361
16. 将理论自觉的要求上升到历史的高度 283
17. 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争论 305
18. 关于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危机 353
19. 关于“媚俗”与“玩深沉” 254
20. 摄影文学:对“诗与画”审美复合的追求 287
21. 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论争 345
22. 从“青春之歌”到“激情与迷茫” 400
23. 从“客观化快感”说到“直观本质”论 273
24. 2004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388
25. 2002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318
26. 2001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概况 400
27. 2000年文艺理论研究 315
28. 1998-1999年文艺理论研究 346
29. 1996—97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 414
30. 《拉奥孔》的成就、影响及局限 662
31. “审美泡沫”:文化消费意识与广告 376
32. “情采”说对于文艺批评的理论意义 335
33. 关于“风格批评”的断想 316
【部分资料选自《中国文学网·学者风采·2003年》】
出版图书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