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轸(“轸”的读音是:zhěn)(生卒年不详),亦作田轸,战国时期夏地(颍川、南阳一带,今禹州市火龙镇老官陈村)人,纵横家、谋士。
人物生平
初仕秦国
陈轸是夏地(
颍川、
南阳一带,今禹州市火龙镇老官陈村)人,最初在秦国从事外交工作。
秦惠文王十五年(前323年),楚将
昭阳攻打魏国,得胜后正要移兵攻打齐国。此时陈轸正代表秦国出使齐国,就借用
画蛇添足的寓言,劝说昭阳退兵,巧妙地帮助
齐威王化解了危机。
陈轸在秦国时,与
张仪同朝为官,彼此争宠。有一次,张仪对
秦惠文王说陈轸的坏话,想逐走陈轸;因陈轸提前托田莘告诉秦王人才宝贵的道理,秦王没有听从。由于陈轸经常出使楚国,
楚怀王善待他,张仪又借机诽谤陈轸。一次,张仪声称楚王善待陈轸是因为陈轸不忠于秦国;还有一次,他诬陷陈轸出使楚国时向楚国出卖秦国的情报,劝秦王杀掉陈轸。对于这两次诽谤,陈轸都用“如果他不忠于秦国,那楚王也不会相信他会忠于楚国”的道理为自己辩解,成功打动了秦王。
然而,由于秦惠文王终究是更看重张仪,陈轸后来还是被逼离开了秦国。
辗转楚魏
至迟至秦惠文王十六年(前322年)张仪相魏前,陈轸已经离开了秦国,前往楚国。
但其后他又告别楚王,前往魏国为官。此时张仪正在魏国担任相国,见陈轸来魏,就在
魏惠王面前诽谤陈轸,称陈轸还是心系楚国,为楚国争取领土利益。左爽劝告陈轸说:“魏王非常信任张仪,却从不听您的话。既然这样,您还是不要留在魏国了;不如将计就计,托人将张仪说的话透露给楚王,借机回到楚国去。”陈轸采纳了他的建议。楚王被打动,想要重新启用陈轸,于是陈轸回到楚国。
为楚谋臣
促成合纵
楚怀王十年(前319年),魏惠王有意重新采用合纵的战略,楚怀王趁机施压魏国逐走张仪。陈轸得知此事后,询问楚王逐走张仪的原因,并表示张仪对魏国的不忠对楚国没有坏处。
这一年,魏王派
田需(一说李从)游说诸侯,签订合纵的盟约,而楚王对此将信将疑。此时陈轸奉命出使秦国(一说齐国),途中经过魏国,为
公孙衍出谋划策。公孙衍听从了陈轸的建议,先出使燕赵约结纵亲,继而得到齐国的支持和楚王的信任,随后便顺利取代田需成为合纵的牵头人,升任魏国的相国。至此,东方各国合纵的形势便形成了。
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五国攻秦时,陈轸还在出使秦国,期间劝秦王贿赂
义渠王来安抚他。秦王听信了陈轸的话,向义渠王赠送丝织品和美女。然而,义渠王由于事先得到了公孙衍的交代,认为这是秦国示弱的表现,故反而趁机起兵攻打秦国,大破秦军。
诈救韩国
楚怀王十四年(前315年),秦军在
浊泽击败韩国。韩王为同秦国讲和,约定与秦国一起伐楚。陈轸向楚王献缓兵之计,即一边调兵遣将,扬言已经出兵救韩;一边派遣使者重赂韩国,阻止秦、韩合兵。韩王中计,取消了和秦国的和谈。秦兵再至,楚国却没有履行救韩的承诺。韩国大败,不得不向秦国求和。
丹阳之战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齐楚同盟,攻下了秦国的曲沃(毗邻函谷关,非山西
曲沃),因此秦国想要离间齐楚。冷向对陈轸说:“秦王想要拉拢楚国来对付齐国。到时我就对秦王说,拉拢楚国一定要先收买楚国联齐的大臣,这样秦王就会重金笼络你了。”
同年,张仪出使楚国,欺骗楚怀王说,如果楚王断绝和齐国的盟约,秦国就会归还六百里商於之地给楚国。陈轸劝楚王先接收土地再与齐国断交。楚王不听,先与齐国断交。结果秦国果然不兑现承诺,还声称此前只许给楚国六里地。
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楚怀王发现受骗后,大怒,想要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认为楚国此时已与齐国断交,就不宜再与秦国交恶,因此劝楚王与秦国议和,一起攻打齐国。楚王又不听从,发兵进攻秦国,结果在
丹阳(今河南
西峡县以西、
丹水以北地区)被秦军大败,汉中郡沦陷。
秦楚大战的同时,齐宋联军也在围攻魏国的
煮枣(今山东
东明),因此魏国向秦国求援。丹阳之战结束后,秦国就调兵东进救援魏国。此时,
苏秦与陈轸一同商议劝阻秦国援魏的方法,希望能借此离间秦魏关系,但可惜没有成功。秦军随后抵达魏齐边境,大破齐宋联军。
适齐复返
离楚去齐
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秦楚议和。张仪托
昭雎转告楚王,称如果楚王驱逐陈轸、昭过,秦国就可以归还楚国的汉中地区。楚王大喜,想要答应张仪,但受到了楚国联齐派大臣的劝阻。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尽管陈轸在这一年没有被驱逐,但到了次年,陈轸在楚国的处境愈发艰难,朝中仍有一些大臣想要逼走他。楚怀王十九年(前310年),张仪因不受
秦武王宠信而被逐出秦国,回到魏国为相。他想要谋害陈轸,就让
魏襄王诈称欲迎陈轸为相,请陈轸来魏国,准备等陈轸一到魏国就将陈轸囚禁起来。陈轸将要出发,他的儿子陈应看穿了张仪的计谋,劝父亲不要前往魏国。他建议陈轸行至
宋国就称病不前,同时联络
齐宣王。陈轸听从了他的话,派人对齐王说“魏国是想断绝齐楚之交才征召陈轸”。齐王果然派人用鲁侯之礼来迎接陈轸,于是陈轸前往齐国。
阻楚救韩
陈轸去齐国后不久,又返回了楚国。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秦国攻打韩国的
宜阳(今河南
宜阳县),此时陈轸在楚国为官。楚怀王认为
韩侈聪慧、可以守住宜阳,就想要救援韩国,对韩国施加恩惠。但陈轸认为,韩侈的聪慧不能够使宜阳脱困,因此劝楚王打消了救援韩国的念头。
再起合纵
一说大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陈轸再次离开了楚国。
周赧王十五年(前299年),一说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秦国攻打魏国,想要夺取魏国的绛、
安邑(今山西
夏县西北)。陈轸游说三晋使其结盟,派出精锐之师戍守绛和安邑。接着,他东行游说
齐湣王,晓以利害,强调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合纵拒秦的重要性,劝齐王与三晋达成军事同盟。齐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周赧王十六年(前298年),齐魏韩三国便合纵伐秦,攻至
函谷关。
主要影响
政治
陈轸是战国时期著名的
纵横家。自他离开秦国以后,就主要从事
合纵工作。他曾在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为
公孙衍出谋划策,促成次年的五国合纵伐秦;也曾在周赧王十五年(前299年)组织三晋合纵,随后向东游说
齐湣王,促成次年的齐魏韩合纵伐秦。陈轸为战国晚期的东方各国合纵作出了较大贡献。
另一方面,陈轸虽然交好三晋和齐国,但他并非一直持有抗秦的态度,甚至一度与秦国
藕断丝连。因此,他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时常采取权宜之计。例如,他曾两次建议
楚怀王对秦韩之战袖手旁观,并在楚怀王中
张仪之计与齐国断交后,劝其与秦国一同伐齐。这两件事使得陈轸在后世受到一些学者的诟病。
文学
在纵横家中,陈轸的游说之法有着显著的个人特点。他游说他人时极少
引经据典、
以古喻今,也较少使用
排比铺张的修辞方法,而是善于以诚动人、喻比释理、分析成败。其中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他对
寓言故事的娴熟使用。
《
战国策》中,陈轸游说时讲述的寓言故事多达七篇,为所有策士之最,具体有“忠且见弃”(《秦策一·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章》)、“楚人有两妻”(《秦策一·陈轸去楚之秦章》)、“越人之吟”(《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章》)、“
卞庄刺虎”(《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章》)、“
画蛇添足”(《齐策二·昭阳为楚伐魏章》)、“麋与猎者”(《楚策三·秦伐宜阳章》)、“同舟而济”(《燕策二·或献书燕王》)这七则。这些寓言帮助陈轸说服君王,使得其“策必中、计必得,而不失其正”(
鲍彪语)。而这种游说时创作故事的做法,也具有当时
小说家的特点。
此外,在陈轸的这些寓言中,有一些篇目是以女性自比或以女性相类的人物做比喻的,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义,以女子坚贞、娇弱的特点喻士人忠贞、卑下的现状。这些篇目继承发展了比兴文学的传统,与
屈原香草美人的创作有一定共通之处;但作为策士之散文,又具有含蓄委婉、说理性强的特点,以达到建言君王的目的。
历史评价
贾谊:于是六国之士,有
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齐明、
周最、陈轸、
召滑、
楼缓、
翟景、
苏厉、
乐毅之徒通其意,
吴起、
孙膑、
带佗、
倪良、
王廖、
田忌、
廉颇、
赵奢之伦制其兵。
刘向:苏秦、张仪、
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纵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张敏:子欲为游说耶?则当如陈轸、
蒯通、陆生、邓公,转祸为福,含辞从容。
李靖:历观古人之用间,其妙非一也。即有间其君者,有间其亲者,有间其贤者,有间其能者,有间其助者,有间其邻好者,有间其左右者,有间其纵横者。故
子贡、史廖、陈轸、苏秦、张仪、
范雎等,皆凭此术而成功也。
皮日休:存此免彼,得彼失此,如苏秦之合纵,陈轸之游说,伪也。若然者,不害则败,不诈则亡,不争则失,不伪则乱,是弈之必然也。
秦观:所谓辩士者,必具三德、明五机,而利口者不与焉。昔苏秦、张仪、犀首、陈轸、代、厉之属,尝以辩名于世矣。然三德不足,而五机有余,故事求遂而不问礼之得失,功求成而不恤义之存亡,偷合苟容,取济于一时而已。此其所以为利口之雄,而君子不道也。
晁补之:苏秦、张仪、陈轸、犀首,左右卖国以取容,非有死国死君之行。朝为楚卿,暮为秦相,不以慊于心。太史公犹以其辩智也,而为之立传,以见后世。后世亦从,而服之曰奇材……此予所以为太史公惜也。
洪迈:①战国权谋之士,游说从横,皆趋一时之利,殊不顾义理曲直所在。②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③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乃知
鲁仲连、
虞卿为豪杰之士,非轸辈所能企及也。
轶事典故
越人之吟
陈轸与
张仪争宠,失败后离开秦国,到楚国为官。
楚怀王派他出使秦国。陈轸到了秦国,
秦惠文王问他:“你去了楚国,有思念过寡人吗?”陈轸说:“大王听说过越人
庄舄(一说吴人)吗?他在楚国当了大官。楚王问他想不想越国。有人说:‘这个很容易判断。庄舄刚好生病了,病人最容易泄露自己的思念之情。这时听他说的是楚话还是越语,不就知道他是否思念越国了吗?’楚王派人一听,庄舄果然还是说的越语。如今我虽然被赶到了楚国,可我说的还是秦话啊。”秦王听后,倍感欣慰。
卞庄刺虎
韩魏相互攻打近一年,秦惠文王想要劝解,但大臣意见不一。秦王犹豫不决,因此询问陈轸的意见。陈轸说:“大王想必也听过
卞庄子(又作管庄子)刺虎的故事。卞庄子想刺杀老虎,有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必然会起争斗。到时候,它们斗得不可开交,您再上前,必定能把它们都拿下。’果然,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搏斗起来,强壮的那只老虎伤了,孱弱的那只老虎死了。卞庄子趁机上前,把受伤的老虎刺死,不仅得到两只老虎,还得到了杀两头老虎的名声。韩魏相争,不也像是这两头老虎吗?”秦王听从了陈轸的建议。等韩魏斗得两败俱伤,秦国才出兵,大获全胜。
止封杜赫
陈轸与
杜赫不和。楚怀王派杜赫出使、结交赵国,临行前想要封杜赫为
五大夫。陈轸制止楚王说:“如果杜赫不能让赵国与楚国交好,大王的封赏也不能收回;如果他成功说服了赵王,归来却没有新的封赏,也不合适。因此,大王不如给他十乘车马,让他先出使赵国,等事成之后再封他为五大夫。”楚王听信了陈轸的话,收回了给杜赫的封赏。杜赫得知后大怒,拒绝出使赵国。于是陈轸又趁机对楚王说:“这说明杜赫本就没有能力说服赵王。”
人际关系
儿子:陈应
人物争议
事迹系年
《齐策一·
秦伐魏》章中,陈轸说服齐国与三晋合纵,史学界对此事年代说法不一。
吕祖谦系此策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
鲍彪、
杨宽认为此事在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的五国攻秦之战前夕。而
吴师道、
顾观光、
林春溥、
黄式三、
钱穆、
赵逵夫均认为此事在周赧王十六年(前298年)的三国攻秦前夕。
《韩策一·
秦攻陉》章中,陈轸劝秦王不要在韩国割地后继续攻打韩国,此事发生年代亦不详。顾观光附此于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年),但鲍彪认为现有史料不足以推断此事所在的时间。
策文归属
吴师道认为,《赵策一·
谓赵王》章、《韩策三·或谓韩王》章、《燕策二·
或献书燕王》章亦为陈轸的文字,所载之事都在周赧王十六年(前298年),反映了陈轸合纵各国的史实。黄式三从其说。但杨宽予以反驳,认为此三章都不能确定是陈轸之言,后两章亦不能确定年代。
史料索引
陈轸主要生平,见于《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及《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
战国策》及《
战国纵横家书》中也有较多关于陈轸的记载。
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