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隶属湖北省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东与随州市曾都区、广水市、河南省信阳市相接,西与枣阳市、宜城市毗邻,南与安陆市、京山市、钟祥市相连,北与河南省桐柏县接壤。全县面积5543平方公里,下辖19个镇。2023年末,随县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3.16万人。
历史沿革
随县以
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时分属随、厉、唐三国,战国时属
楚。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朝实行分郡县制,始建随县,属
南阳郡管辖。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首置随州,但随县建制仍长期保留,隋、唐、宋、
元、明仍有随县建制。
清代,设随州,无所领。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恢复随县建制。属孝感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县属孝感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79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以县城关和城郊公社大部地区设立县级随州市。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随县,将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县级随州市。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辖。2000年,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行政区域为曾都区行政区域。
2009年,湖北省随州市随县获国务院批准重新设立,即在现随州市曾都区(市政府所在地)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曾都区继续保留。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随县位于湖北省北部,东与随州市
曾都区、
广水市、河南省
信阳市相接,西与
枣阳市、
宜城市毗邻,南与
安陆市、
京山市、
钟祥市相连,北与河南省
桐柏县接壤。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19′—32°26′,东经112°43′—113°46′之间,总面积554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随县地貌特征以低山
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冲积平原,一般高度海拔70—1140米。境内北部最高点为桐柏山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面最高点为大洪山宝珠峰,海拔1055米。中部为一片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
气候
随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4℃左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春季昼夜长短相差不大,冷暖气流频繁交替,常有大风,气温升降急剧。夏季昼长夜短,旱多涝少,伏旱明显,雨量集中,多大雨或暴雨。秋季凉爽干燥,雨量明显减少,多旱。冬季夜长昼短,干燥寒冷,雨量少。
水文
随县境内河道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主要河道二级河厥水河、漂水河等105条;河流总长度1800千米,河网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8.9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府澴河。较大水库包括封江水库、吴山水库、黑屋湾水库、大洪山水库、天河口水库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1年,随县平均降水量961.2 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4.52亿立方米,比2020年平均偏少27.4%,比多年平均偏多1%,属于平水年。
2021年,随县地表水资源总量18.84亿立方米,比2020年偏少40%,比多年平均偏多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56立方米。
2021年,随县5座大型水库和12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5.75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0.22亿立方米。
2021年,随县总供水量5.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5.12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004亿立方米。
2021年,随县用水量5.12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3.61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0.8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24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16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0.27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01亿立方米。随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18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0立方米。
林木资源
随县森林覆盖率约57%,随南高达70%以上,森林面积占湖北省二十分之一。
矿产资源
随县境内已探明矿产有50多种,其中金属矿产27种,矿产地和矿(化)点174处;非金属矿产22种,地热矿产1种,矿点1处。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银、铁、铝等,其次是钒、钼、锌、铅;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冶金辅助原料矿产白云岩和萤石,化工原料矿产重晶石、原硫铁矿、含钾岩石,建材和其他矿产大理石、花岗石、辉绿岩、石灰石、矾石、石棉等。
人口
2023年末,随县常住人口63.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08万人,乡村人口36.08万人,城镇化率42.9%,比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23年,随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9.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9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31.59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83.67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28.9:44.7:26.4调整为28:44:28。
2023年,随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7.03亿元,比2022年增长16.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9.6%。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87亿元,增长26.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59亿元,增长16.5%。
2023年,随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2022年增长6.8%,其中民间投资下降6.5%。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8.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0.4%,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2022年的13.4:56.9:29.7调整为9:51.9:39.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增速分别为96.4%、-2.5%;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5%,商品房销售面积4.18万平方米,增长3.1%,销售额9970万元,下降30.2%。
2023年,随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万元,比2022年增长6.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2万元,增长9.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万元,比2022年增长4.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8万元,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万元,比2022年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万元,增长11.6%。
2023年,随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7,比2022年下降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3%,衣着类上涨1.7%,居住类下降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1.2%,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1.9%。
第一产业
2023年,随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1.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4%。粮食种植面积11.95万公顷,比2022年增长0.7%;粮食产量82.06万吨,增长0.8%;棉花种植面积0.07万公顷,下降13.5%;棉花产量566.33吨,下降10%;油料种植面积1.72万公顷,增长2.4%;油料总产量3.09万吨,下降16.3%。
2023年,随县造林面积0.2万公顷,零星植树603.14万株,木材采伐量1.52万立方米。
2023年,随县肉类产量11.39万吨,比2022年增长3.3%,其中猪肉产量6.1万吨,增长6.3%;牛肉产量0.45万吨,增长1.5%;羊肉产量0.35万吨,下降4.5%。生猪出栏77.86万头,增长3.6%,牛出栏2.97万头,增长1.5%,羊出栏21.03万只,下降4.5%;家禽出笼3368.16万只,增长0.3%。水产品产量4.06万吨,增长1.8%。
第二产业
2023年,随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22年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6.3%。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67.78亿元,增长4.7%,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61.34亿元,增长16%;矿产石材及建材业实现产值135.83亿元,下降0.9%;制造业实现产值48.65亿元,下降10.8%;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21.96亿元,增长6.5%。
2023年,随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2022年增长3%,利润总额增长1.7%;销售产值增长5.1%,产品产销率为97.7%。
2023年,随县12个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5.63亿元,比2022年下降12.5%;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4.77万平方米,下降33.9%,其中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7万平方米,下降48.2%;竣工面积18.12万平方米,下降20.4%。
第三产业
2023年,随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9亿元,比2022年增长8.3%。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27亿元,比2022年增长9%,其中网上零售额1.03亿元,增长20.1%。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51%;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6.4%;限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53.2%;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6.2%。分地区看,城镇限上零售额增长9.2%;农村限上零售额增长8.1%。
2023年,随县实现外贸出口7355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8%。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出口72687.54万美元,增长3.9%,其中食用菌出口67232.35万美元,增长9%;工业品出口867.6万美元,下降79.2%,其中汽车及零配件出口26.15万美元,同比增长404.8%。全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82.5万美元。
2023年,随县邮电业务营业收入完成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邮政业务营业收入完成1.81亿元,增长14%;电信业务营业收入完成3.9亿元,增长11.2%。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3.87万户,比上年增加1.3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51.81万户,比上年减少0.38万户。
2023年,随县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55.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7%;国内旅游收入62.62亿元,增长19.3%。
2023年末,随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1.46亿元,比年初增加43.4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9.05亿元,比年初增加28.57亿元。存贷比为45%。
交通运输
公路
随县境内有G316、G312、G346、G240、G234五条国道及
汉十高速公路、
随岳高速公路、
麻安高速公路等三条高速公路。
2023年年末,随县公路总里程6605.8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9.7%;高速公路里程220公里,与上年持平。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38.7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6%;公路旅客周转量2952.28万人公里,增长33.7%;水上旅客周转量102.03万人公里,增长25.9%。
铁路
汉丹铁路、小厉铁路、
武西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武西高速铁路在随县安居镇设有
随县站,随县站为线侧平式站房,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有侧式站台2座,设到发线2条,正线2条。
政治
姜辛辛: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末,随县学校总数(不含幼儿园)117个,在校学生总数65103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462人;普通中学34所(其中6所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25575人;小学81所,在校学生3695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2人。
科学技术
2023年,随县争取省、市级科技项目合计25项,发明专利拥有量39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95亿元,占全年GDP比重为8.7%。
文化事业
2023年末,随县共有文化机构24个(含乡镇文化站19家),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33万册,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
医疗卫生
2023年末,随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502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19个;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002人,注册护士1421人,编制床位数3001张。
社会保障
2023年末,随县城镇新增就业7366人。
2023年末,随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7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2.7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67万人。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0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1万人。
风景名胜
神农部落景区,位于随县淮河镇龙泉村,有神农天书文化园、神农本草农耕文化主题园、淮渎文化博物馆、三皇五帝文化园、太阳神祭祀园等景点。神农部落景区以神农文化、神农的八大功绩为主线,展示完整的神农文化体系。
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位于随县厉山镇,总面积20.39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景区面积近3.4平方千米。景区拥有神农牌坊、
神农文化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神农碑、神农尝百草塑像、神农泉、神农洞、神农庙、功德殿、万法寺、龙凤日月旗杆、烈山湖等20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
西游记漂流景区,绵延于
桐柏山脉中段的豫鄂两省交界地带,漂流全长约9千米,落差110米、S型弯道9个,激流险滩30多处,西游记漂流的源头位于随县淮河镇的玉皇顶,海拔898米,是桐柏山东段的最高峰。玉皇顶下的龙潭河是一条原生态溪流,落差100米,年经流量5000万立方,可供漂流的长度为9千米。
西游记公园,地处随县洪山镇,占地面积3600亩。公园由女儿国温泉、西域风情街、西游钱币园、火焰山石林、蟠桃园、大闹天宫、八戒艺术中心组成,拥有73个天然泡池、800余间客房、多功能宴会厅、生态植物园、动感水上乐园,更有仿真互动游戏、红孩儿游乐场、5D影院、户外拓展、汽车越野赛、直升机游玩等十多个西游记文化体验场所。
琵琶湖风景区,位于随县洪山镇,占地近4000亩,拥有水域1.04万亩。库中主要景点有火山遗迹、茶园风光、人头河、三圣庵等景点。
荣誉称号
2020年3月,随县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6月30日,随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4月12日,随县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扬为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县、市、区。11月16日,入选2021年湖北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
2022年1月,随县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