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

上海市辖区、上海中心城区之一

静安区,隶属上海市。位于上海市中心,东与黄浦区虹口区宝山区为邻;西与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交界;南与徐汇区衔接;北与宝山区接壤,总面积36.7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静安区下辖13个街道、1个镇。2022年,静安区常住人口94.05万人,户籍总人口90.57万人。

历史沿革
静安区,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
区境吴淞江(故道)以北。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隶属昆山县,后隶属嘉定县宝山县
吴淞江(故道)以南,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隶属华亭县
明、清二代,隶属上海县
同治二年(1863年),境域中南部被辟为美租界,后并为公共租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境域南部大部分划入公共租界西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闸北绅商建立闸北工程总局,自辟商埠。
1914年,法租界扩张,将境内长浜路(延安中路)、徐家汇路(华山路)以南地区全部划为法租界。故境域南部为法租界、公共租界和北部主要为华界。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接收17个市乡,1928年7月,将旧市乡一律改称为区,闸北市改称闸北区。1937年上海沦陷时期,日伪将闸北区改为闸北政务署,沪北区公署。1945年,境地分属第十区、十一区、十二区、十四区、十五区。1947年,第十四区称闸北区、第十五区称北站区。1949年5月,市军管会接管静安区,一度将区名改为静安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