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孟诗派
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形成背景
诗歌发展到中唐贞元、元和年间,诗歌风格流派更加复杂多样。李白、杜甫的盛唐之音回荡于诗坛上空,他们的辉煌成就是后人面临着极盛难继的局面。因此,有作为的诗人都努力创新。白居易一度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又随着诗人晚年政治的消沉而迅速即偃旗息鼓;大历时期肤浅、平滑的诗风,应着那恹恹官气,悄然扇起,弥漫于诗坛。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极富创新韵味的各体诗歌,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而韩孟诗派就是进行这种新变的第一诗人群体。
遭时多难,贫病交迫,一生坎坷,有志难伸,这是韩孟诗派成员共同的身世与遭遇。韩愈自幼失去双亲,跟随兄嫂迁徙南北;兄死之后,曾四试于礼部、三黜于吏部;为官之后,又屡遭贬黜,韩愈的一生,是在坎坷、郁郁寡欢之中度过的。孟郊家道赤贫,长年羁旅在外;三试于礼部之后,也曾有过“春风得意”的喜悦,但的道德溧阳尉,也仅得其半俸;接踵而来,唯有饥寒困愁、贫老病死而已。李贺自幼丧父,家道中衰,又因名字犯忌讳而不得举进士,三年奉礼郎的微官更使他失望。最后只得在贫病煎熬、悲哀中度过了短短的二十七年。贾岛早岁为贫僧,后漂泊流离,辗转于朋友之间;“累举,不中第”四十四岁时,竟以“举场十恶”之名而被黜;直到晚年,才先后获普州司仓参军的微职。他一生也饱尝了世态炎凉与饥寒贫困。卢仝一生不曾为官,早年隐居,后四处漂泊,常为贫病饥寒所困。共同的身世与遭遇,使他们同病相怜、互致慰籍这也正是韩孟诗派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