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河镇,隶属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高楼河镇地处印台区东部,东与渭南市蒲城县高阳镇相邻,南与渭南市富平县峪岭乡交界,西与广阳镇毗邻,北与渭南市白水县林皋镇接壤,总面积为43.2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因镇政府驻高楼河村而得名。
自清代以来,历属蒲城县。
1959年,为林皋公社高楼河管理区。
1962年,成立高楼河公社。
1980年,划归铜川市郊区。
1984年,改设乡。
2000年4月,属印台区。
2011年12月,改设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印台区高楼河镇,并入广阳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辖郗家塬、贾家塬、水利、胜利、李杨沟、三联、四兴、洞子沟、栗园9个行政村;下设3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4年10月,高楼河镇下辖10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9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高楼河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楼河镇地处印台区东部,东与渭南市
蒲城县高阳镇相邻,南与渭南市
富平县峪岭乡交界,西与
广阳镇毗邻,北与渭南市白水县林皋镇接壤。总面积为43.2平方千米,距城区41千米。
地形地貌
高楼河镇境内大部为山前平原,中部为川道,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海拔800—1200米。最高点位于栗园村东太白山,海拔1282.2米;最低点位于水利村。
气候特征
高楼河镇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1.5℃,1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18.3℃(2004年1月18日),七月平均气温24.2℃,极端最高气温37.7℃(1998年7月26日),年平均气温较差26.2℃,生长期年平均202天,无霜期年平均180天,最长195天,最短16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26小时,年总辐射126.7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70天,(一般为2月20日—11月2日)。年平均降水量59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101.3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34.7毫米(1998年)。
水系水文
高楼河镇境内河流属广阳河水系。广阳河自胜利村入境,由西而东,在铁王河村与阿庄河汇流后,东流1000米入注白水河,河床宽2—10米,境内河道流长10千米。
自然灾害
高楼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大风、低温、霜冻等,冰雹平均5年三遇,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9年5月15日,降雹时间约30分钟,境内李家尧、贾家塬、郗家塬、四兴、胜利等5个村受灾,农田受灾面积3225亩。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最严重一次风灾发生在2010年5月23日,造成3000亩小麦、2万余亩苹果受灾,损失百万元以上。
自然资源
高楼河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岩,分布在川道与东南山区。煤炭储量1000万吨,可采储量700万吨。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辖区总人口1620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54人,城镇化率52.2%。另有流动人口3100人总人口中,男性10210人,占63.0%;女性5996人,占37.0%;14岁以下3954人,占24.4%;15—64岁11409人,占70.4%;65岁以上843人,占5.2%。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16080人,占99.2%。2011年,高楼河镇人口出生率3.5‰,人口死亡率2.3‰,人口自然增长率1.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75.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高楼河镇财政总收入4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60万元,增值税70万元,企业所得税2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32元,比去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346.3元。
第一产业
2011年,高楼河镇耕地面积1.61万亩,人均1.2亩。2011年,高楼河镇农业总产值6581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7.4%。高楼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高楼河镇粮食生产4432吨,其中小麦1309吨,玉米3123吨。2011年,高楼河镇苹果种植面积4.25万亩,产量2.8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352亩,产量2778吨。高楼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高楼河镇生猪饲养量7203头,年末存栏5272头;羊饲养量2383只,年末存栏1950只;牛饲养量768头,年末存栏589头;家禽饲养量1.7万羽,年末存栏1.1万羽。
第二产业
高楼河镇形成以煤、水泥预制为主的工业体系。有煤矿2个,预制厂1个,煤矿年产量20万吨,预制厂年收入50万元,2011年,高楼河镇工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62.6%。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全长43千米,投递点42个,乡村通邮42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3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4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6万件,征订报纸8500份、期刊4000册,业务收入280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230门,固定电话用户3000户,比上年增加3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7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2300户,比上年增加6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70千米,主干电缆达500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000个,其中已占端口总数1600个,宽带接入用户1600户,比上年增加36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4万元。2011年,高楼河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0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3%,各项贷款余额6324万元,比上年增长12%。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公路总里程50千米。305省道、铜(川)罕(井)公路东西穿境而过,长度8千米。2008年建成高楼河客运站,日发客运车辆72班次,日客运量3000人次。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27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人,农村果业实用人才1250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00人,专任教师16人;小学3所,在校生915人,专任教师12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02人,专任教师6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高楼河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6.7%。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58%,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有文化站1个,从业人员2人,电影队1个,年放映200余场次,观众达4万余人次,图书室6个,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藏书20万余册。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有学校体育场3个,各类体育活动场所5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1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0.6张,固定资产总值5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7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1人。
2011年,高楼河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4/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270人,参合率90%。
社会保障
2011年,高楼河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40户,人数1256人,支出241.2万元,比上年增长35%,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60%;城市医疗救助75人次,支出44.3万元,比上年增长48.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05户,人数1085人,支出155.3万元,比上年增长58%,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长41.7%;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4人,支出9万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医疗救助79人次,支出7.3万元,比上年增长34%;农村临时救济94人,支出6.6万元,比上年增长153%。2011年,高楼河镇自然灾害受灾人口466人,转移安置23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900亩,倒塌房屋142间,直接经济损失113.6万元,救灾支出126.4万元,比上年增长154%。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有供水站1座,有深水井2眼及配套净化设备,年供水2.4万吨,镇区铺设排水管55千米。
截至2011年末,高楼河镇镇驻地有花坛10个,草坪60平方米,绿化面积380.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