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黑卡,也称手机黑卡,是指未进行实名登记或以假身份进行实名登记的,并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
涵义
概念
电话黑卡,是指未进行实名登记并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
无线上网卡)。自2013年9月实施电话实名登记制以来,中国新入网用户基本实现了实名登记,近1亿未实名老用户完成补登记。然而,因把关不严、存量较多等因素,非实名电话卡仍多达1.8亿户,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信信息诈骗、组织恐怖活动的机会。
来源
手机黑卡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实体运营商卡,第二个是
虚拟运营商卡,还有一种是境外电话卡。
销售途径
手机黑卡主要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上的销售则主要通过即时沟通工具或者电商平台进行。
专项行动
背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自201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从严落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提高对电话“黑卡”发现能力,加大对利用电话和“黑卡”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利于加强电信行业基础管理,有利于预防、遏制和打击利用未实名电话卡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推进网络诚信建设。
举报内容
电话”黑卡”举报是
中国联通为社会各界提供的举报电话“黑卡”处理的快捷通道,社会各界可通过此功能向中国联通举报以下违规违法行为:(1)违规销售中国联通公司非实名电话卡的各营业受理渠道;(2)利用中国联通非实名电话卡从事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电话号码。
意义
实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对电话“黑卡”进行专项治理,有利于预防和遏制垃圾电子信息、通讯信息诈骗,有利于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用户信息未登记或登记信息虚假是垃圾电子信息和通讯信息诈骗不能完全根除的原因之一,施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威慑、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真正保障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有利于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整治黑卡
2013年6月28日,《
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审议通过,2013年9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应当要求用户出示有效证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2015年9月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于电话实名制的管理趋严趋紧。
2016年5月24日,工信部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等法律规定进一步做好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要确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
2015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
2016年9月23日,工信部等6部门联合下发《
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要求,电信企业(含移动转售企业)要严格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确保到2016年10月底前全部电话实名率达到96%,年底前达到100%。
2016年10月1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实行电话实名新政。
治理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三部委联合启动“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后,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高度重视,按照《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组织部署开展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并在中国联通2015年公司工作会上对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进行了宣贯和部署,将严格落实用户实名登记和“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列入中国联通集团2015年六大重点工作,并将实名登记结果作为集团公司对省级公司的九大问责内容之一,要求各级单位将实名登记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狠抓实干。在强化政策宣传和工作统筹的同时,中国联通围绕各级公司社会营销渠道规模较大、
电子渠道发展迅速、系统支撑复杂等实际情况和难点问题,业务管控和技术支撑并举,重点规范社会渠道和电子渠道客户入网实名登记工作,加强用户身份信息核验,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确保实名制工作严格落实。
2015年中国联通将以积极开展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和“黑卡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将其作为加快营销模式转型、遏制用户大进大出的重要抓手和途径,通过优化渠道体系,加强精细管理,保障资源配置,全方位检查监控,多维度考核问责,全面开展“黑卡”治理专项行动,确保2015年年底达到“黑卡”治理专项行动的各项要求。
中国联通要求各级集团客户部门要强化语音专线和400号码管理;加大语音专线码号违规传送行为清理整顿,除党政军等特殊客户外,全部开启主叫鉴权,全面清理、补签语音专线合同;建立定期梳理和稽核机制,对客户资质及网元出租业务使用范围进行严格约束;加强“400”业务管理,排查清退个人用户办理的“400”号码,控制代理商规模并加大对代理商经营行为的规范,对于存在问题的终止合作;严格落实《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的相关要求,加大对不规范主叫的拦截力度,对于租用联通公司机房放置的非法VoIP平台坚决予以清理。
区域治理工作
陕西管局严查严惩电话“黑卡”
近期,
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对各电信运营企业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
从专项行动开始,陕西省基础电信企业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工作方案及时制定,责任部门明确清晰;按要求取消了人工录入方式,采取了专用移动应用程序(App)、与“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联网比对等有效技术措施,核验用户身份信息;在2015年5月10日前向签约社会渠道配发了统一授权标识牌;实体渠道第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已基本配备到位,其中
陕西移动、
陕西联通还从2015年8月25日起停止了手机App为用户办理入网手续的方式;通过向用户发送短信、限制部分业务、加大宣传力度与公安机关配合等方式加强了非实名老用户补登记工作。加大了对地市分公司落实电话“
黑卡”治理工作情况的检查力度,对违反
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规定的地市分公司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等相关人员采取了扣罚绩效、通报批评等措施。
2015年8月27日至28日,陕西管局对阎良、高陵、周至、户县地区各基础电信企业自有营业厅、合作渠道、社会渠道等共计72个网点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落实情况进行暗访。发现阎良、高陵、户县地区各基础电信企业对自有营业厅和社会代理渠道管理不严,未进行人证一致核验,用户使用他人身份证即向用户出售可购买
电话卡,甚至部分自有营业厅也存在上述违规行为。
对于下一步工作,管局提出五项具体要求,一是要对暗访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二是针对违反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规定的地市分公司,各省公司要坚决实施问责,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屡次出现违规、严重违反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规定的地市分公司,各省公司要对其公司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三是加快非实名老用户,特别是集团客户补登记工作,确保在2015年12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
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达到90%以上;四是加强对各类
营销渠道的管理,特别是要严格落实人证一致核验要求,对不能严格落实实名制规定的社会营销渠道,要坚决予以清退取缔;五是从2015年9月1日起,各公司不得委托未配备第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的社会营销渠道办理电话用户入网手续。
手机实名登记
根据国家《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及《关于印发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运营商对于存在登记信息不准确的用户,必须依法要求其进行实名补登记。所谓的
手机实名制,就是每一个手机号码都要绑一个身份证,在办理入网、领取自己手机号时,要如实登记身份信息,以便每一个手机号码能对应唯一真实的主人。
要求新入网的手机用户必须实名,此前未实名的老用户,在办理新业务时也必须补充完善个人资料,重点核查一个省份内登记了5张以上手机卡的用户,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对于在通知时间内未补办登记手续的用户,三大运营商均表示,将根据情况采取单停、全停等暂停通信服务的措施。
取得成果
2017年1月1日报道,在2017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表示,2016年,工信部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关停违规语音专线2.3万条、“400”号码67.5万个,下架改号软件和产品1700余个,全面实现了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信部表示,在规定时间内(2016年12月底)未完成补登记的电话用户,一律予以停机。
三大运营商此前也表示,2016年12月底,未实名电话用户将面临“双停”,即打不出电话、发不出短信等;也不可接收电话、短信等。被“双停”后,用户也不要着急,多地都提供了实名补登记的机会。但是即便是这样,也建议用户抓紧时间进行实名补登记,以免停机时间长了被销号。
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针对网络黑灰产“黑卡”“黑号”“黑线路”“黑设备”四类网络犯罪的重要“作案物料”,公安机关坚持追源头、挖内鬼,查厂商、断平台,抓获“卡商”“号商”等犯罪嫌疑人3万余名,扣押手机黑卡300余万张,查获网络黑号1000余万个,缴获“猫池”、GOIP等黑产设备1万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