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平

中国近现代政治、军事人物

姚雨平(1882年3月23日-1974年9月19日),谱名士云,字宇龙,别号立人,法名妙云。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今属梅州市)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军事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姚雨平,谱名士云,名宇龙,别号立人,是广东平远县超竹乡丰光村(后并入大柘乡,今属大柘镇)人,生于清光绪八年二月初五日(1882年3月23日)。
姚家世代“均以耕读为业,家道小康”。雨平七岁入垫读书,敏慧聪颖,颇受塾师赏识。他的家乡曾是太平军余部汪海洋活动的地区,其部将有化名“刘邦”者隐于大柘乡狮子岩寺中为道土。当地广泛流传太平军遗事,他幼年时有所闻。等到青年时期,正值康有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广印书报,姚雨平曾经用积蓄“随时购买,日夜诵读,爱不忍释”。姚雨平青年时还曾应童子试,中过秀才
投身革命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姚雨平的同宗兄弟姚万瑜投身反清革命,常将革命书刊介绍给他阅读。由此姚雨平得以“日以读新书,谈革命为乐,殊无心于科名”。尽管遵从父兄之命,多次应童子试,但每次都未考中。直至清廷诏废八股,改试策论,姚雨平才考中秀才,一度在乡设馆授徒。但此时的他已逐渐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遂摆脱一切束缚,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新春的第二天离家出走,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在校肄业三个月,考虑到“革命成功,须赖武力,乃决弃文就武”,于是退学回家。是年秋,他考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堂,次年转入陆军速成学堂。他在校积极宣传革命,联络了刘古香何克夫张醁村等革命青年。他们的活动引起学校当局的注意,故于毕业大考后以“学术无进步”为名突然挂牌将姚雨平和十几名同志革退
出校后,姚雨平寓马鞍街姚家祠,在同盟会会员谢良牧、张谷山的介绍下,他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以姚汉强的名字加入同盟会。清廷对革命党人视若洪水猛兽,侦捕甚严。为了保守秘密,内地加入同盟会者与海外不同,“常由一资望较高之同志主盟”,盟单往往即刻销毁,以免落入敌人之手。所以姚雨平等人姓名虽未载入总部名册,而“事实上固未尝不承认也”。他经常出入虎门讲武学堂联络有志青年,又曾在织布业、藤器业和打石业工人中进行活动。不久又结识了同盟会员胡毅生朱执信及同盟会香港方面的负责人胡汉民许雪秋等,参与谋划黄冈起义
黄冈起义失败,姚雨平由港与谢逸桥温靖侯等人集资创办嘉应州松口体育会”,作为革命党的外围组织,藉以培养军事人才。该会一百八十余名学生,分为三个班:一为专修班,教战术战略,学生多为同盟会员及倾向革命之士;二为普通班,学生为“文字较有根底而愿从事教育事业”者,教普通体育学科,培养一般体育教员,此班不过为“掩人耳目计”;三为简易班,学生多为各路会党的青年,在于培养下级干部。体育会虽然由于反动势力的仇视破坏只办了半年,但也播下了革命火种。黄花岗起义殉难的林修明即为该会教员,辛亥革命时领导光复梅县、潮汕、揭阳、平远等地的多为该会之师生。孙中山发动河口起义时,姚雨平曾组织体育会学生前往援助,但受阻折回。其后他遭通缉,一度“还乡以免其锋”,受聘于平远中学任文史教员,课余宣传革命,发展会员,平远各乡人士及旅省学生,由他介绍加入同盟会的不下数百人。不久复出广州,继续联络新军及陆军学堂学生。
宣统二年(1910年),倪映典发动广州新军起义,姚雨平奉派赴惠州策动巡防营和会觉共谋响应。由于新军起义迅速失败,而惠州方面基础薄弱,以致无功而返。不久后,他仍继续在新军中开展工作。
黄花岗起义
主词条:黄花岗起义
庚戌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在南洋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集中全党精英,在广州发动更大规模的起义。于是在香港设立指挥机关——统筹部,黄兴赵声主持事务。统筹部下设八个课,掌理有关工作,姚雨平任调度课长,负责“运动广东新军,及巡防营暨各会党,各会党亦非常服从”。对于富有革命思想的军人,他采取物质奖励和擢升的办法,如宣布凡能掌握多少军队附从革命即任该部长官,在当时颇有效力。新加入同盟会者,一般由姚雨平主持入盟仪式。除填盟单外,还“令其影相存部,以坚其心”。
宣统三年三月十日(1911年4月8日),统筹部在香港召开会议,议决起义分十路进攻广州。姚雨平率所部“选锋”一百余人“占领飞来庙,攻小北门”,引新军攻入。发难日期原定三月十五日(4月13日),但因款械未能及时运到,而又发生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事件,清廷加紧戒严搜捕,形势十分紧张,起义只得延期。三月二十五日(4月3日)晚,黄兴至广州,决定将起义日期再延至二十九日。二十七日,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调回巡防营二营、加强戒备。胡毅生、陈炯明及赵声的代表宋玉琳怀疑清廷有备,主张再次延期。姚雨平则反对改期,认为改期无异于解散。但他又要求黄兴发给五百支枪为“选锋”及补助新军之用。当时指挥部已接收的枪支不过七十余支,即使全数运到也不过七百余支,他的过份要求当然遭到拒绝。黄兴见意见分歧,十分痛心,表示即使孤身一人也要拼一拼。二十八日,陈炯明、姚雨平报告,从顺德调来三营新军,其中革命党人很多,十名哨官中有八人为同志。于是黄兴决定仍在二十九日发难,将进攻计划由十路改为四路,姚雨平所部任务依旧。
三月二十八日晚,姚雨平约定分散在九眼井、小南门24号和谢恩里等处的部属到长堤嘉属会馆,集合待命。拟由郭典三等负责攻占小北门,夺取飞来庙军火库,黄嵩南等人负责策动新军,罗俊等人负责策动巡防营,待“选锋”发难后会师于督署和水师行台。翌日上午九时,姚雨平派人到收藏枪械的始平书院领枪弹。不料该处人员“临事畏惧”,称有“警察窥伺”,不肯给枪弹。姚雨平得讯后又气又急,赶到小东营黄兴处。当时黄兴率“选锋”整装待发,即派人与他一起再至始平书院。拿到枪弹后,雇轿进城。这时黄兴已率队发难,城门关闭,而轿夫又以轿过沉拒绝抬送,只得将枪弹抬回始平书院,仅各取一支枪自卫。在嘉属会馆待命的“选锋”因姚雨平未回,未发枪械,“一无所动”,所策动的新军也因有炮无弹,“遂束手作壁上观”(也有研究认为姚雨平部未动并不全是困于当日未获枪弹,也并不可能因领枪受阻而错过时间。其所谓“有枪无弹,不能出队”与“时机已失”两大理由有托词之嫌)。黄兴孤军作战,又与前来响应的巡防营发生误会,自相残杀,致使“三·九”起义迅速失败。
姚雨平单身进城,拟到双门底接应所约防营。路遇熟人丘飞五,方知起义失败,清军搜捕甚急,乃躲入丘飞五家祠。第三天打算去香港。途中遭巡警盘查,因假辫脱落被扣押。旋即由平远留学公所假托学生之名保释,才得以乘轮船赴港。事后,黄兴对陈炯明、姚雨平和胡毅生临期按兵不发,贻误军机十分愤慨,严词斥责。姚雨平得悉后,即由香港赴南洋,发函至南洋各埠,报告起义经过,再三辩解,并拟约同志开大会评判,终由南洋同志劝告而终止。后来他也不得不承认:“我于此役没有完成任务,无论当时形势如何紧迫,亦不可能辞卸努力不足之责。这点,我一直感到惭痛万分。”
当听到七十二烈士丛葬黄花岗时,姚雨平痛心不已,为此写了几首七绝诗,其中一首是:“卷土未忘东子弟,置身应拥汉旌旗。元龙豪气今无恙,忍看龙蛇上陆时。”
粤军北伐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姚雨平在南洋各地“漫游”,继续进行革命宣传,并筹募经费。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9日,广东光复,举胡汉民为都督。27日,汉阳被北军克复,黄兴离鄂赴上海。清廷请袁世凯出山,作垂死挣扎。黄兴以北方各省仍在清廷统治之下,形势险恶,屡电广东出兵北伐。胡汉民亦有意于此。当时,姚雨平还在南洋,闻讯后立即兼程赶回广州。胡汉民见到姚雨平,和他商议时局。姚雨平说:“武汉形势危急,待援迫切,前途未可乐观。广东应急速出兵北伐,支援武汉,进而合击北京,以收革命全功。”于是,胡汉民命姚雨平为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马锦春(江苏人,新军中外省人的头领)为副司令,组织北伐军。
姚雨平受命后,即星夜筹备。当时组织总司令部编制,在总、副司令下,参谋长为陈雄(后参谋长为张文、副参谋长为杨刚),高级参谋为林震(后调任师长),副官长李民雨、机要课长丘徽五,秘书长叶楚伧;设经理部、军需部长姚海珊、管理部、军法部、军医部、交通部等,并在上海设经理局,由邹鲁任局长,曾伯谔负责。部署略定,姚雨平便派林震赴沪、宁筹备,共组织兵力约8000人,计有步兵二团(新军编制,每营约500人),防营二团,炮兵、机枪、辎重、工程、卫队各一营,学生地雷队、华侨炸弹队(后改营)、宪兵队、卫生队各一队。其重要官佐有林震、张文、罗炽扬李济深陈铭枢、杨刚、莫庆思、张桓杰、李民雨等。军械有管退炮18尊,是最新式德造炮,当时全粤仅54尊;步枪弹300万发,机枪弹50万发,炮弹1万余发,“实力颇雄厚,为各省革命军之冠”。两旅四团,旅长为张我权(新军)、陆世储(防营),团长为张桓杰、吴庆恩、曾传茫、张定固。
总部设立后,有人主张暂缓出师,等秩序安定、军队训练后再北上。姚雨平则以太平天国的失败作前车之鉴,力主立即出兵,直捣北京,得到众人认可。粤督府颁发给姚雨平任命状及“广东北伐军印”一颗,印文为六字。
宣统三年十月十八日(1911年12月8日),广东北伐军从广州出发,乘轮由海道经香港北上,到上海,陈其美派张辟迎接。之后,北伐军参加了江浙联军收复南京的战斗。年底,孙中山海外归来,姚雨平赴沪晋见,汇报所部兵力弹药情况,要求设法补充枪弹。孙中山说:“革命军有此,已甚充裕。”并“历举欧美各国革命军以少胜多之事实”,勉励他精练士卒,弹无虚发。会谈结束,姚雨平当即返回南京,抓紧训练军队,准备北伐。
粤军以后收编淮军,又扩充了一些兵员,并在南京进行整训,声势益壮,准备出征。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南北议和未成。姚雨平奉大总统命率粤军于1月上旬沿津浦铁路北进,讨伐清廷,渡长江时,颁渡江誓师文,军威雄壮。他派李济深先到浦口,寻找驻地;又派林震为前敌总指挥,设总部于蚌埠东站。粤军北进至江苏之固镇,2月4日上午8时与清军张勋倪嗣冲所部发生遭遇战,至下午2时大破张勋等;北伐军士气旺盛,愈战愈猛,追至宿州城外,又与清军展开大战。清军的骑炮占优势,但粤军英勇杀敌,以一当百,从拂晓战至下午3时,清军大败,退出宿州。此役杀敌千余人,生擒数十人,投降者一百余人,缴获大量军械、马匹。粤军乘胜追至徐州以南的夹沟。9日,退保徐州的张勋接受北洋军首领袁世凯的指令,派代表乞和。10日,双方代表于符离集车站会谈。在谈判中,姚雨平要求张勋退出徐州100里之外。但条件不合,和议决裂。12日,姚雨平再度挥军北指,一战而克徐州,北追30里,张勋败走济南,革命军军威大振。其他各路北伐军,同谋大举,使得京畿震动。这促使南北和议达成,而清廷明白大势已去,遂于2月12日下午4时宣布清帝溥仪退位。
在推倒清朝,建立民国史上,固镇、宿州、徐州三战役意义甚为重大,有此三战三胜,既声援武汉,又巩固南京,造成直捣幽燕之势,迫使清帝退位。
面对大好的形势,南京临时政府认为国家已经统一,就将广东北伐军改称“广东讨虏军”,姚雨平仍任总司令。后又将粤军改编成第四军,辖第二十二、第二十四两个师,由姚雨平任军长。不久,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为笼络人心,袁世凯授予姚雨平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
随后,姚雨平仍率第四军驻南京,归南京留守黄兴节制。此时,陈炯明接替胡汉民任粤督,他对北伐军军费械弹接济多方掣肘。袁世凯借口国家财政困难,提出要维持庞大的军队,就必须向外国借债。南京方面极力反对他借外债,为杜绝其借口,只好裁遣军队。5月,姚雨平自请遣散所属第四军,并发出裁军节饷倡议的通电。电文中说:“裁一个兵,即少担一分饷,亦即少借一分债。”陈炯明、袁世凯立即复电表示欢迎。姚雨平随即将军队解散,仅留一炮兵营调回广东,后被陈炯明派兵缴械。解散粤军之后,姚雨平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顾问,后被派往海外考察西洋军事政治。
矢志不移
民国二年(1913年)3月,“宋教仁案”发生,孙中山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姚雨平将出国考察费全部献出,并应孙中山派遣赴杭州,游说浙江都督朱瑞(原亦革命党人)。但朱瑞被袁世凯收买,顾左右而言他,姚雨平无功而返。“二次革命”终因革命派实力不敌袁世凯而失败,他遂随孙中山前往日本。
二次革命失败后,姚雨平东渡日本,又回广州等地联络同志,准备再举。次年,他由上海到北京,查看虚实。当时,筹安会已经成立,袁世凯正在密锣紧鼓要称帝,姚雨平以“重信”为笔名,撰文反对帝制,文章发表于日本人主办的《顺天时报》。
民国六年(1917年)夏,孙中山率海军南下护法,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自任大元帅。姚雨平随孙中山回粤,担任军政府顾问。
民国七年(1918年)夏,在桂系军阀的操纵下,非常国会改组军政府的元帅制为合议制。孙中山辞大元帅职,离开广州回到上海。姚雨平请假回乡省亲。期间,他题诗一首,其不畏艰难,矢志追求革命的精神,溢于言表。诗曰:“有此巍峨石,不怕地维折。天地虽晦暝,东南支半壁。”
民国九年(1920年),姚雨平到上海。孙中山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从福建回师广东讨伐桂系军阀莫荣新等,陈炯明派邓铿带着聘书到上海,请姚雨平担任高等顾问。姚雨平到漳州后,与陈炯明谋划回粤方案,提出分兵一路由云霄、诏安突击潮汕。陈炯明有些犹豫,但最终答应了姚雨平的方案。8月12日漳州誓师,分三路进发,弹械均缺,但因有旧部作内应,敌方广东护国第四军总司令兼潮梅镇守使刘志陆部全线崩溃,粤军只用了四天半的时间就到达了汕头。
攻克汕头后,陈炯明委姚雨平为汕头卫戍司令。不料,接守漳州的浙军陈肇英背信弃义,乘虚袭击汕头。因众寡悬殊,姚雨平与浙军苦战一个月,汕头最终陷落。他忧劳成疾,赴香港就医。汕头虽失守,但缓解了粤军前进时的后顾之忧,作用很大。
民国十年(1921年)春,姚雨平担任粤军总部顾问。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姚雨平为总统府参议。孙中山赴桂林督师北伐,嘱陈炯明在后方负责接济,但陈炯明多方阻挠,并于翌年3月21日刺杀了邓铿。姚雨平十分愤激,亲自撰联挽邓铿:“招我到漳,五日定汕酬知己;誓师扫北,三军奏凯慰英魂。”
民国十一年(1922年)2月,姚雨平奉孙中山命担任大本营中央直辖警备军司令。孙中山由桂林回粤,改道江西出师北伐,先免除陈炯明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退居惠州,声言下野,实则暗中把驻桂粤军调回广州附近,并与北方军阀勾结,与孙中山为敌。姚雨平多次责备、规劝陈炯明,但无效。6月16日,陈炯明发动叛乱,命所部叶举炮击总统府。孙中山乔装突围,登上永丰舰。当时,姚雨平已陪同母亲去香港,得知孙中山在军舰上,就折回黄埔,上舰侍卫,策划反攻。2个月后,又随孙中山到上海。陈炯明给姚雨平写信,敦促姚回粤,共商时局。姚雨平请示孙中山后,派代表持复函到广州,复函中说:“总理待人,向以宽大为怀,所不肯放松者,主义而已。”陈炯明竟回复:“中山先生所不肯放松者,总统主义而已。”到此,姚雨平才知道陈炯明不可能悔改,就与其断交。
民国十二年(1923年)春,滇、桂、粤各军奉孙中山命,组成西路讨贼军,自梧州、西江东下,驱逐陈炯明出广州,胡汉民任省长。北京政府却派沈鸿英为广东督办,粤局混乱。孙中山偕姚雨平由上海返广州,设大本营讨逆,其中姚雨平任大元帅大本营工兵局筹饷委员。陈炯明退居海丰,命杨坤如守惠州。6月26日,孙中山任姚雨平为惠州安抚使。孙中山并亲征惠州,讨伐陈炯明、杨坤如,姚雨平同行。8月兼中央直辖警备军司令。
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国民革命的任务,姚雨平表示拥护。2月,被委任为广东治河督办。6月,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本营参议。11月,孙中山北上,拟与段祺瑞商议南北统一和平建国之事。姚雨平先于11月14日致电段祺瑞,电文说:“共和真谛,天下为公,偶涉于私,必集矢的,历次用兵,不能彻底,义始利终,皆以私故,今必反其道,相见以诚,一切履行,庶几有济。”又谓:“类似封建式之督军制,必当废除,现贿选卖法之国会,必先解散。”姚雨平希望尽量运用自己的影响,为孙中山北上襄助一臂之力。
孙中山抵京后,不久病重,姚雨平北上探候。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京逝世,姚雨平亲撰挽联道:
无力莫东隅,有负先生输肝胆;
伤心吊落日,谁为大地放光明?
姚雨平在北京参加治丧工作,担任中央公园招待所第四组主任(孙中山灵堂设中央公园)。以后,他曾到南京参加踏勘孙中山墓地,并参与奉安大典,然后南归。姚雨平从此坚持素食,达十数年之久。
国府时期
民国十四年(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姚雨平任参议。
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介石清党反共,姚雨平被派为国民党潮汕军事特派员。是年冬,广州起义爆发,他出走香港。
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姚雨平居上海,生活穷困。
民国二十年(1931年)春,姚雨平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党员训练科科长。数月后由胡汉民介绍入南京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雨平回籍参加广东省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工作,并致力于乡里慈善事业。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他奔走于韶关及兴梅各县,协助政府,致力自卫,救济难民。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姚雨平随国民政府入陪都重庆,仍任监察院委员。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任国民政府顾问。旋因母丧回家,家居2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返回南京任中府委员。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去香港。
解放以后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不久,姚雨平携全家归回广州。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叶剑英在省府会议上亲自提议请姚雨平担任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期间,政府特地为他和家人准备了一套宽敞的居室,但被姚雨平以“国家还处于建设初期的艰难时期”为由拒绝了。随后,他带着家眷住进租来的一套小居室,直至去世。
后来,姚雨平又当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
姚雨平晚年赞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虽年事已高,仍孜孜不倦地阅读马克思列宁著作和毛泽东主席的著作,闲暇时读书报,深感垂暮之年,能见到自己毕生追求之政治理想逐步成为现实,而十分欢欣喜悦,每逢年节及革命纪念日如“三·二九”黄花冈起义、辛亥革命纪念,孙中山诞辰等,均撰文或写诗向台湾故旧友好致意,冀能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再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1974年9月19日,姚雨平在广州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晚年姚雨平图册参考资料)
主要影响
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上旬,姚雨平率领的广东北伐军于沿津浦铁路北上讨伐清军,连克固镇宿州,进占徐州,三次击败清军张勋倪嗣冲部。其他各路北伐军同谋大举,京津震动。他的军事活动,对于保卫南京临时政府,促使清帝退位,实现南北统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正因如此,孙中山把此次北伐称为“建国之役”,把在此役中阵亡的烈士称为“建国成仁”;陆军总长黄兴称此役为“东南全面,赖以安枕,何其壮也;共和,幸福,为诸烈士碧血所构成,功绩将著于信史”。
历史评价
朱浩怀:“姚雨平先生,为本党先进,革命钜子,其彪炳之勋业,崇高之人格,早为国人所敬仰。顾素怀谦退,其本人致力革命经过,不惟从无文字发表,且罕与人言。”
刘永华:“辛亥革命元老姚雨平先生是平远县人。他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不辞艰苦,到处奔走,先后参加了庚戌新军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诸役,以及讨袁、护法等斗争,历尽艰险,南北驱驰。尤其率师北伐中,固、宿、徐三战皆捷,重创清军,并和其它各路北伐军共谋北进,造成直捣幽燕之势,京津震动,清帝被迫退位。可见,姚雨平先生在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历史上,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李洁之:“南疆传义举,北伐展经纶。武穆(岳飞)排胡虏,鲁连不帝秦。禅心仍入世,养气迥超尘。晚节黄花秀,思维与日新。”
何孟淳:“岭峤地灵人亦杰,英年革命誓同盟。黄花岗畔留勋绩,鹦鹉洲前树汉旌。都道威仪真上将,岂知马背是书生。悠悠七十余年事,每忆风徽望石城。”
陈方绥:“雨平先生一生,建树殊多,其中以黄花岗起义和辛亥北伐两役较为突出。笔者有诗,简记其事。诗云:‘黄花短接方停手,汉帜高擎又进军。饮马铙歌淮泗月,临戎书剑秣陵春。追奔北指辫兵溃,飞檄南驰半壁新。远播声威惊冀北,首开赢局殄朝尘。’”
张大华:“英年革命结同盟,立志兴中誓灭清。碧血丹心昭日月,黄花碑碣记芳名。”
陈宏章:“率军北上讨张勋,百粤人民子弟兵;消灭清妖民国建,王师过处众相迎。”
林秀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其参与领导辛亥革命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及武昌起义后,出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所立下的功勋而声名卓著,饮誉于当时。”
轶事典故
耿介清廉
姚雨平加入同盟会后,追随孙中山全身心投入革命,无暇顾及家庭。一次,孙中山无意中了解到,姚雨平参加革命后几乎没有给过家用,家中父母等亲人居住的是破烂的房子,生活异常艰难,于是专门派人到姚雨平老家打听,当得知其家中确实贫寒,便派人送去一大笔钱,姚家的人用这笔钱盖起了宝善居
民国十四年(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姚雨平任国民政府参议,后一直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职务。在担任监察委员期间,姚雨平曾联合监察院另外二人弹劾宋子文向美国所办的“棉麦借款”,轰动一时。胡汉民被蒋介石囚于汤山,姚雨平即见蒋介石要求释放,质问胡汉民犯何罪,险遭拘捕。
有一次,姚雨平回广东探亲。此时,正是陈济棠主政广东之际。听说姚雨平回乡探亲路经广州的消息,久闻姚雨平之清廉的陈济棠,特意前往拜访,并送去一笔费用作为路费和开销。姚雨平拒绝道:“多谢老兄美意,本人无功不敢受禄。”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姚雨平离开南京携家眷赴香港寓居,住在香港九龙启德道的一个小旅社里面,因家中人口众多,生活困窘。当时,新界的粉岭有一养老院,名蓬瀛仙馆,需一次性缴纳港币三千元。姚雨平虽有意在此度过余生,却苦于囊中羞涩,拿不出这笔钱来。
1960年,姚雨平从老乡和亲人那里得知家乡粮食收成很低,家乡人民生活困难的情况,非常焦急。恰好这时,广东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姚雨平参加家乡平远县所在的兴梅地区的讨论组。当听到当地代表大谈农村粮食收成如何高,农民足食有余时,姚雨平忍不住直言家乡收成不丰、民食困窘的实情,并批评这位代表浮夸虚假,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在当时浮夸成风的社会环境下,姚雨平此举表现出不一般的勇气。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姚雨平的著作有《广东北伐军回忆》《武昌起义后广东出师北伐的经过》等。他能诗善文,工于对联,书法亦佳。在同盟会中,常参加柳亚子苏曼殊等人组织的“南社”,以文艺工作作为宣传革命的重要工具。在诗社中,每个成员都有一个绰号(采自《水浒传》中的浑名),姚雨平绰号“没羽箭”。每当革命转折关头时,姚雨平总喜赋诗明志,满腔热忱,便在字里行间洋溢而出。、
后世纪念
故居
2015年12月10日,姚雨平故居宝善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称号
2007年,姚雨平入选“广东历史文化名人”。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