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顺则(1663年-1735年)是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时期著名的儒学学者。和名名护亲方宠文,童名思武太,号念庵,著书时也常以“雪堂”自号。他从中国带回儒学书籍《六谕衍义》并在琉球普及,建设明伦堂以教育琉球的士族子弟;效仿中国官制制定琉球官制。由于他为儒学在琉球和日本江户幕府的推动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冲绳学学者伊波普猷列为琉球五伟人之一,称名护圣人,仍受琉球人的尊崇。
人物简介
程顺则(1663.11.27.-1735.1.1,即清
康熙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至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八日),中山国(
琉球王国)人,字宠文,号念庵行一,常自署“念庵”或“雪堂”,
康熙二年癸卯十月二十八日亥时生于
那霸久米村,为明初闽人“三十六姓”后裔,精通汉文,是琉球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和儒学大师,与其父程泰祚又都是著名的
通事(翻译)。琉球人称他为“
名护亲方”,“名护”是地名,“亲方”是“师傅”的意思,后代甚至尊他为“琉球圣人”。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程顺则于1663年即
康熙二年癸卯十月二十八日亥时出生在
久米村程氏家中。根据《程氏家谱》记载,程氏
名护家的元祖是
三山时代中山王国的
摄政程复,来自中国
福建,为河南夫子的后代。后来缺乏嗣子,程氏逐渐衰亡。
程顺则的先祖本姓虞,是琉球唐手家虞建极(京阿波根亲云上实基)的后代。由于尚贤王不忍心让程氏绝后,命虞建极的五世孙虞秉宪(外间筑登之实房)入嗣程氏,改名
程秉宪。
程顺则之父
程泰祚(古波藏亲云上景阳)是
程秉宪的次子。程泰祚精通儒学,曾任琉球国的都通事一职,曾两度赴中国
朝贡。程泰祚还于
1610年同金正华(赤岭亲云上)在泉崎村建立琉球历史上的第一座
孔庙(称至圣庙)。
受其父的影响,程顺则自幼及表现出了对儒学的浓厚
兴趣。根据郑章观(屋富祖亲方)的说法,程顺则“自幼即端重不类群儿,秉性仁孝……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教而和乡党。”经过自己的努力,程顺则于
1674年(
康熙十三年)成为若秀才,
1676年(康熙十五年)
元服那年成为秀才,并拜当时琉球儒学大师郑弘良(大岭亲云上)为师。次年,程顺则继承了父亲家督的位置以及真和志间切古波藏地头一职。
赴福州学习
1683年,程顺则奉
摄政向象贤之命,跟随紫金大夫王明佐(国场亲方)率领的谢恩使团前往
清朝,从
福州到达
北京。当谢恩使团回到
福州时,程顺则留在
福州的
柔远驿,结交大批文人雅士,拜师学习儒学。程顺则拜儒者竺天植为师,潜心研修儒学。在竺天植处,程顺则看到了由范鋐所写的《
六谕衍义》。由于该书简明易懂,程顺则被深深吸引住了。程顺则留闽四年,学成归国。
1687年(
康熙二十六年),因一只
苏州商船漂至胜连间切的滨岛,程顺则随
正议大夫郑弘良、
长史王可法(国场亲云上)前往该岛,将船拖至玉城间切澳武岛修理。在此期间,由于程顺则对儒学的理解十分透彻,得到了尚贞王的器重,成为专门讲解儒学内容和理性的讲解师。
1689年(
康熙二十八年),程顺则被任命为接贡存留通事(迎接进贡船的现地翻译官),随都通事毛文善(奥间亲云上)再次前往
清朝。在
福州,程顺则拜儒者陈元辅为师学习儒学。在此次滞留
福州的3年期间,他花费了二十五金,购得了
十七史共1592卷,归国之后全部捐献给了
孔庙。
1691年,程顺则将康熙帝的御书“中山世土”进行摹写,制成
御笔匾额,悬于首里城正殿。同年再次出任王府的讲解师。
1696年,程顺则以进贡北京大通事的身份,随
耳目官毛天相(
池城亲云上安倚)、
正议大夫郑弘良前往
清朝朝贡。回到福州时,程顺则将自己所写的八十余篇汉诗编成诗集《雪堂燕游草》并出版刊行。该诗集成为琉球汉诗的代表,后来传入
日本萨摩藩,僧人画家木村探元将每首诗都配上一幅画,称《雪堂燕游草图》。
制定琉球官制和礼仪
从
1703年起,程顺则同紫金大夫
蔡铎(志多伯亲方天将)、
正议大夫蔡应瑞(大田亲云上献臣),依照
琉球语的汉字发音,对
琉球位阶的名字进行汉字表记,同时重修官制,于
1706年写成《中山王府官制》呈献给尚贞王。至此,琉球的
九品十八阶制度基本形成。同时,三人也对《
历代宝案》进行了整理和考证。
程顺则还参照中国的
礼仪制度,改琉球
冬至朝贺国王的时间为
元旦。他还对朝贺国王的礼仪进行改进,于“殿下中道设香案”,“百官分左右翼,各照品级排立”,“于墀下左右设五方之旗,设彩旗于殿下左右”,“陈设仪仗,鸣金鼓,奏汉乐”,“王先拜北天,后升殿受贺”。这一改进使得琉球的朝贺同
清朝的朝贺一样壮观。
程顺则的才能受到了琉球王府的赞赏。
1704年,程顺则成为王世子尚纯、王世孙
尚益的侍讲,“每朝侍讲《四书》,夕讲《
唐诗》”。尚纯甚至留宿他于
中城御殿(琉球的东宫)之中。程顺则担任侍讲20个月,以后两
御殿每年赐岁暮仪物,尚贞王赐御花玉贯以示嘉奖。
学习中国文化
1706年,程顺则以
正议大夫的身份,随
耳目官马元勋(宫平亲云上良康)赴
清朝北京朝贡。
1708年,琉球使团回到
福州,准备归国。在
福州逗留期间,程顺则出资六十金,将《
六谕衍义》和《
指南广义》各刻了一部,带回国中。他还重金购买了
朱子真迹一册,归国献给尚益王。
《
六谕衍义》是由中国学者范鋐所作的一部儒学普及书籍,对明太祖的《六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宣导国民修身齐家,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和毋作非为。该书对琉球儒学影响甚大,
1732年,琉球
三司官蔡温参照《
六谕衍义》,编成了琉球的教科书《御教条》。
《
指南广义》则是一部航海著作,为程顺则所作。程顺则参照了
久米村所传的
清朝册封使汪辑船队舵手的航海书籍,结合历届册封使、进贡船舵手的实际经验,并参照了大量天文、气象、地理典籍,编成了该书。该书记载了地理、天文、气象等大量重要资料,成为后来琉球航海人员的必备指南。
1710年(
康熙四十九年),程顺则成为了尚益王的侍讲,讲解《春秋》和《
贞观政要》。
上江户
1714年,程顺则以江户庆贺掌翰史的身份,随尚监(与那城王子朝直)、尚永泰(金武王子朝祐)上江户,庆贺
德川家继成为
幕府将军。中途来到
萨摩藩的
鹿儿岛城,拜见藩主岛津吉贵,向藩主进献《
六谕衍义》。由于程顺则才气闻名于日本,岛津吉贵十分赞赏他,十分隆重的接待了他。由于岛津吉贵将要前往江户进行
参勤交代,琉球的上江户使者亦随同前往。
程顺则滞留
江户期间,拜访了大量日本儒学政要,包括
新井白石、
荻生徂徕、
太宰春台等人,并结为朋友。在拜访之后,这些日本儒者对琉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新井白石于
1719年开始研究琉球历史和民俗,写下了《
南岛志》;
太宰春台则对琉球与
萨摩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研究。
程顺则在日本受到不少公卿的礼待,包括
摄政近卫家熙、曼殊宫良应法亲王、
大纳言德大寺公全等人。回到鹿儿岛城之后,岛津吉贵请程顺则观赏木村探元所绘的《雪堂燕游草图》,并在上面题字。上
江户使者将回国时,岛津吉贵又极力挽留他。
程顺则所进献的《
六谕衍义》,则被岛津吉贵献给了幕府将军。后来
德川吉宗命令
室鸠巢将其翻译成日本语,作为
寺子屋的教科书,在日本广为流传。
创建明伦堂
当时琉球虽然推崇儒学,但都是各
士族家庭单独进行教育,没有一个真正的公共教育机构。册封使汪辑、
林麟焻在至圣庙的庙记中提出先生在孔庙进行传授知识的想法。因此,程顺则于
1718年向
尚敬王提议,在至圣庙中建立了公共教育机构
明伦堂。明伦堂是琉球最早的公共教育机关,以
官话为授课语言,讲解
经书的内容以及
诗文、表奏文、
外交文书的起草方法。相对的,在上天妃宫则设立
北京官话的教育机构,教授
素读。明伦堂的创立,为琉球的
儒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改正度量衡
当时琉球的
度量衡与中国不同,琉球的一
石约为中国的二石多。
1719年,
清朝册封使海宝、
徐葆光的船队来到琉球,册封尚敬为王。琉球王府同册封使团进行贸易时,由于琉球官员使用琉球的度量衡使得册封使团随从人员不满,程顺则奏请
尚敬王,将国内的度量衡与中国度量衡相统一,以免在册封贸易时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1720年,程顺则随
法司王舅向龙翼(富盛亲方朝章)前往
清朝朝贡。在途经
江南的时候,程顺则偶然看到了
清朝康熙帝所编的《皇清诗选》。《皇清诗选》收录了
清朝著名公卿、学者、鸿儒的诗作,以及
朝鲜、安南、琉球的优秀诗作。在琉球的诗作中,包括了王世子尚纯、
摄政尚弘毅(大里王子朝亮)以及
法司以下众多琉球官员的诗作。见到大量琉球人的诗作被收录到
清朝的诗集中,程顺则大为高兴,立即自费购得《皇清诗选》数十部,每部三十卷。回国后,献给王府内书院一部、圣庙一部、
评定所一部,其余皆赠送给师友
历史成就
弘扬儒家文化
受其父影响,程顺则对孔子及
儒家学说甚为推崇。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他以进贡正议大夫身份入京朝贡。使事结束后,次年九月,他特至山东曲阜参拜孔子故居及孔林圣墓,行三跪九叩大礼。回国后,程顺则深感琉球孔庙虽建,但缺少一处传播儒学的地方,遂于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奏请琉球尚敬王,要求设立“明伦堂”,以孔庙东西两庑为校舍,招收王府及久米村子弟施教,聘请对儒家学说研究有造诣的专家及留学中国国子监归来之官生担任讲解师及训诂师。明伦堂由此成为琉球最早的国立学校及传播儒学思想的教育中心。程顺则“以紫金大夫一员司教,每旬三、六、九日诣讲堂稽察诸生勤惰,兼理中国往来贡典并参赞大礼”;又“于久米村内无论大夫、都通事及通用等中择文理精通者一人为讲解师”,“又择句读详明者一人为训诂师”。前来明伦堂求学者除王府及久米村子弟外,还有来自琉球其他地区的诸多学子,从而大大推动了儒家文化在琉球的传播。
程顺则首开遵儒重教之风对琉球教育影响深远。1798年(嘉庆三年),琉球国王尚温下令设立“国学”及“乡学”。国学设在首里王城之北的龙潭,入学对象主要是首里缙绅子弟及布衣子弟之俊秀者,乡学则是为一般琉球人的子弟而建立,从而大大普及了琉球的教育。尚温国王还训饬学子,制定学规,“董劝诸生务期风教修明,贤才蔚起”,要求学生以儒学的“正名”、“仁”、“孝”、“礼”为要旨,“先立品行,次及诸艺”,“躬修实践,砥砺廉隅,郭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业,匆杂荒诞之谈”。同时,尚温王还明确规定,无论出身,学生成绩将作为其奖惩晋升的依据,“自兹以往,无论名门与寒陋,如有积行勤学,为国宣猷者,则虽布衣子弟,我将举而用之。如或败检逾闲,不遵明训者,则虽贵族子孙,我将退而去焉。”此后,琉球崇儒重教之风日盛,许多乡村纷纷捐资兴办学校,“以兴教化”。到1838年(道光十八年),琉球尚育国王下谕:“朕思继先志建文庙,永仰尼山之仪容”,再建孔庙。新孔庙“将至圣先师神主奉于正中,将颜子、曾子、思子、孟子神主配于左右,每年春秋上丁,贤王亲诣文庙”,行祭祀大礼,遵孔重儒的风气一直持续不衰。
在向琉球王室传播儒家思想与学说方面,程顺则也贡献卓著。他曾于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任世子尚纯、世孙尚益之侍讲,朝讲《四书》、夕授《唐诗》,历时二十个月。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尚益王即位后,他再任侍讲,为尚益王讲解《春秋》及《贞观政要》。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在华期间,他在天津书市上以重金购得一卷朱熹墨宝——“香飞翰院图川野,春报南桥叠翠新”,回国后献给国王,“王复归之程氏,命其子孙世藏守之”。
发展中琉关系
程顺则先后四次来华,在
福州学习生活了十几年,著有《雪堂燕游草》等诗集。《
指南广义》是其另一部重要著作。据载1683(清
康熙二十二年),汪楫及莆田人林麟火昌等册封琉球时,册封舟上的中国舵工把一本流传的航海针法送给琉球舵工,该书后转到程顺则手上。在此基础上,程顺则依据闽人三十六姓后裔所留传的航海针路,结合历届册封舟、进贡船舵手的实际操作经验,再广泛参考各种天文气象、地理典籍等文献,1708年编撰成《指南广义》。
确认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
指南广义》后在
福州刊印后带回琉球。书中不仅详细校明中琉往返针路,而且详尽记载了有关航海的地理、天文、气象等方面重要资料,成为来华琉球航海人员的必备指南。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中还收录不少有关妈祖信仰的史料,成为妈祖信仰传播琉球的见证。
《
指南广义》一书中便清楚地记载了
钓鱼台、
黄尾屿、
赤尾屿,并称姑米山(
久米岛)为“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等于承认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
个人作品
程顺则除编修过有关政治制度的文书外,还有若干史地作品、
文学作品。其中不少被收录到《程氏家谱》之中。
琉球国境的
地图:据
徐葆光《
中山传信录》载:“王命紫金太夫程顺则为图,径丈有奇,东西南北方位略定。”虽然程顺则所绘的图,未详路程、土产、建制等方面的资料,但徐葆光也据此为基础著书。
那霸北炮台堤中、临海寺门外重修临海桥旧碑碑文:为介绍该处旧堤及临海桥的历史的碑文。
久米村圣庙棂星门内庭中石碑碑文:为介绍琉球人在该处建庙供奉
孔子的碑文。
《庙学纪略》一卷:为详细介绍
儒家传入琉球后“建庙兴学颠末,并讲解、训诂师姓名”的书籍。
《雪堂燕游草》一卷:为程顺则的汉文诗集。
《雪堂纪荣诗》一卷。
《雪棠杂组》一卷。
《琉球国创建关帝庙记》一卷。
人物评价
向廷翼(喜舍场朝贤)在《东汀随笔》中写道:“前辈宿孺,名彰后世,为人传诵不置者,惟唐荣程公、蔡公二人而已。二人各有所长,程公以德性,蔡公以才略。”
《
中山传信录》的作者
徐葆光评价程顺则:“劝学励志,言行交修,位紫金大夫,爱民洁己,不营宠利。年七十余,卒之日,书籍外无余赀,国人犹争道之。”
册封副使
林麟焻评价到:“观程子之诗,知其为人,洵不愧彼所谓豪杰之士矣。”
因程顺则创立
明伦堂,从中国带回《
六谕衍义》并在琉球和日本流传,为琉球第二尚氏王朝和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普及作出杰出的贡献,程顺则同
麻平衡、
向象贤、
蔡温、
向有恒,被
冲绳学学者伊波普猷并称为琉球五伟人之一。程顺则仍受
琉球人尊崇,在
那霸市的至圣庙中有程顺则的显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