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况(?-36年),字侠游,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大臣,名将耿弇的父亲。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耿况的先祖在汉武帝时期,因为到
扶风郡担任官员(
二千石级别),就把家从巨鹿迁徙到扶风。耿况成年之后,因为通晓
经术被朝廷征为
郎官,曾与王莽的堂弟
王伋一起向安丘望之(字
仲都,著名学者,世人尊称其为安丘先生)学习《老子》,后来被王莽任命为朔调
连率(王莽时期改
上谷郡为
朔调郡。太守改称连率)。
公元23年(更始元年)二月,
绿林军拥立
刘玄为帝,建立更始政权,刘玄派遣使者招降河北各郡国,允许“先降者复爵位”。使者到上谷,耿况前往迎接,并缴上太守印信。使者接受印绶后,却没有归还的意思。后来上谷功曹
寇恂率兵入见使者,强行取回印信。又以使者的名义传召耿况到馆舍。耿况来后,寇恂将印绶交给耿况。使者无奈,只得按照诏书恢复耿况职务。
归顺刘秀
公元23年(更始元年)九月,王莽被杀,天下大乱,更始政权的将领四处占据城池,随意撤换了郡县的太守县令。耿况因自己原本是王莽任命的官员,心中非常不安。
公元24年(更始二年)二月,耿况在
上谷郡听说了刘玄迁都长安的消息,就命年方二十一岁的长子
耿弇到洛阳去朝见
刘玄,贡献方物,以图巩固自己的地位。
耿弇走后不久,就传来
王郎在邯郸称帝的消息,耿况与上谷长史景丹商议之后,决定抵抗王郎的进攻,以图自保。
正在此时
耿弇回到
昌平,原来耿弇走到
宋子县的时候,正赶上王郎起兵,他的随从都去投奔王郎了,耿弇独自一人去拜见刘秀,一见如故,后被
王郎追捕,南下信都,耿弇与刘秀失散,就北上归家。耿弇回到上谷之后想说服耿况联合渔阳太守
彭宠一起发兵南下支持刘秀,他知道自己年轻,自己说话父亲未必肯听。于是,他就去找深得耿况信赖的
上谷郡功曹
寇恂、门下掾闵业,请他二人去劝说耿况。
此时,王郎也派人到渔阳、上谷二郡来紧急征调军马,令其南下打击刘秀。北边各郡的大多数人都被王郎的势力所吓倒,都想归附邯郸。耿况对于双方究竟谁能够最终获胜,并没有成算。一旦站错了队,跟错了人,将来就是
灭族之祸啊!因此,他还是迟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还在保持着观望态度。
寇恂、闵业见了耿况之后,对耿况说:“邯郸方面究竟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实在没法估计。
大司马刘秀,是前大司徒刘伯升的亲弟弟,尊贤下士,可以前往依附。”耿况此时还在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耿况担心地说:“眼下邯郸的势力,如日中天。仅仅靠
上谷郡这么一点人,怎么能够单独抵挡邯郸方面的进攻呢?如何是好?”寇恂进言说:“以下官看来,上谷郡没有遭到大的战乱破坏,兵精粮足。仅可控弦持弩野战的骑兵,至少有一万人之多!现在选择权在大人您的手中,可以自行决断。下官以为,此刻我等应与东边的
渔阳郡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共同讨贼!邯郸的那帮乌合之众,算得了什么呢?”耿况大喜,于是派寇恂为使者,东行至渔阳,去见太守
彭宠。
此时,渔阳太守彭宠也在刘秀和王郎之间犹豫不决,一见耿况也派人来劝说自己支持刘秀,就下定决心与耿况一起支持刘秀。
耿弇、
寇恂、
景丹率领的三千兵马与
吴汉、
王梁、
盖延率领的三千渔阳兵马会合之后,一路南下,在
广阿与刘秀的部队会师。刘秀非常高兴,封耿况为兴义侯,加大将军衔,并授权他自行任命偏裨
将佐。
耿况看到刘秀如此慷慨地施恩进爵,也很感激。刘秀率军与王郎在
钜鹿、邯郸等地作战期间,耿况不遗余力,紧密支援。征集所属各县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前线。所以耿况虽然本人没有直接上阵参战,然而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和
彭宠不仅出兵、出将,而且出钱、出粮,为刘秀平定河北立下了汗马功劳。
镇守北方
公元24年(更始二年)五月,刘秀消灭王郎,占据了赵、魏地区,声威大震。
刘玄为防止刘秀进一步发展势力,决定要控制北方诸郡,他派出使者拿着诏书前往幽州,征召代郡太守赵永到长安去做官。耿况闻报,立即派人送信给赵永,劝他不要到长安应征,而是劝让他改道去邯郸拜见刘秀。赵永在半路上接到耿况的书信,立即改变了主意,他不再向西而行,而是转头南下,直奔邯郸拜见刘秀。
邯郸城里的刘秀看到赵永前来投奔自己,心中很是高兴,对他大加赞赏,命他以原职赴任,回去继续做他的代郡太守。不过,从此必须要接受刘秀的指挥。赵永答应了,辞别了刘秀就往回走。不料,对于刘玄忠心的
代郡令张晔趁赵永不在家,竟然发表声明,声称愿意追随刘玄的长安朝廷,不再接受刘秀的指挥。同时,张晔还暗中与匈奴、
乌桓方面联络,以为外援,公然与刘秀分庭抗礼。耿况派另一个儿子
耿舒领上谷军进攻张晔。刘秀很高兴,马上任命耿舒为复胡将军,耿舒很快就击败了
张晔,把代郡给夺了回来。赵永这才得以入城,继续做他的太守。
刚刚平定了代郡,上谷本地却出了事。五校流民军二十多万人,在首领高扈的带领之下,大举北犯,直逼进上谷首府沮阴城。耿况得报,急令耿舒回援。在耿况、耿舒父子的指挥之下,上谷军终于击退了五校军,保住了城池。
刘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任命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一起去北边诸郡去上任。这样一来、耿况、
彭宠的太守就做到头了,可韦顺、蔡充刚到北方不久,就被
耿弇给杀了,耿况和彭宠就接着做自己的太守。与此同时
吴汉也将苗曾杀死,吴汉、耿弇还乘机将北方诸郡的精锐骑兵全部掌握在手中,并入刘秀的部队。
通过一系列的事件,耿况不但为刘秀守住了
上谷郡还帮助他拉拢控制了北方诸郡,使刘秀在北方诸郡的势力进一步稳固了。
阻击彭宠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
彭宠因为立下大功而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封赏而起兵反叛。彭宠以为耿况与自己一样,都有重功,而
恩赏都微薄,肯定也心中有怨气,就几次派遣使者去诱说耿况一起起兵反叛,但耿况不但不接受他的拉拢,还多次斩杀彭宠的使者。
公元28年(建武四年),刘秀命令建威大将军
耿弇为主将,率领诸将乘胜前进,出兵北上围剿彭宠叛军。但耿弇担心洛阳朝廷中的人怀疑耿氏会和彭宠一样反叛。耿况听说此事之后,知道儿子的难处,立即派耿弇之弟
耿国从上谷出发,赶到洛阳去侍奉刘秀——实际上是去做人质。耿况的举动,让耿弇和刘秀都安了心。刘秀十分高兴,进封耿况为
隃糜侯。耿弇也爽快地接受了进军渔阳的任务。
彭宠见势不妙,急忙派使者连夜北上,携以重金延请
匈奴单于出兵相助。果然,匈奴派两个王引起兵南下助战。彭宠派遣弟弟彭纯率领二千多
匈奴骑兵为一路,自己率领数万兵马为另一路,分别进攻汉军。匈奴骑兵经过军都的时候,被上谷太守耿况知道,他立即命令儿子
耿舒带领上谷
突骑狙击匈奴骑兵。双方接战,匈奴大败,两个王都被杀死,耿况、耿舒乘机率军攻占了军都。彭宠慌忙率领主力撤回渔阳。
晚年生活
公元29年(建武五年)春,
彭宠叛乱被平定,刘秀为了表彰多年来耿况的功劳,派自己的舅舅——
光禄大夫樊宏持节到
上谷郡,前去迎接上谷太守耿况全家来洛阳定居。他让樊宏转告耿况说:“
边郡是寒苦之地,适宜长久居住。”耿况丝毫没有迟疑,立即带着上谷耿氏全体族人,迁居洛阳。耿况到来之后,刘秀对其进行了重赏,不但赏赐了住宅,而且加封
耿舒为
牟平侯。
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耿况病重,刘秀几次亲临看望,除
耿弇、耿舒、
耿国都已经有官爵外,还任命耿况另外两个儿子耿广、耿举为
中郎将,还亲赐医药,一时荣宠无双。耿况病亡之后,谥封烈侯,最小的儿子耿霸继承
隃糜侯爵位,这样一来,耿况六个儿子都成了东汉的高官贵爵。
历史评论
东汉刘秀:“惟况功大,不宜监察从事。”
汉朝朱浮:“伯通与耿侠游(耿况)俱起佐命,同被国恩。侠游廉让,屡有降挹之言;而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
人物成就
耿况发兵支持刘秀,参与平定王郎。王郎平定后,助刘秀抵御刘玄干预,控制北方各郡,又击退五校义军的进攻。彭宠叛乱时,耿况参与攻打彭宠,并击败彭宠的外援匈奴军。
家族后裔
耿况的子孙后代,在东汉一朝,两人当上了大将军,九人当上了将军,位列九卿的有十三人,娶公主为妻的有三人,列侯达十九人,担任过
中郎将、
护羌校尉及
刺史、
二千石级别官员的达到数十百人。
孙子:耿忠(耿弇之子)、
耿袭(耿舒之子,尚
显宗女
隆虑公主)、
耿秉(耿国之子)、
耿夔(耿国之子)、
耿恭(耿广之子)、
耿文金(耿霸之子)
曾孙:
耿冯(耿忠之子)、
耿喜(耿文金之子)、
耿宝(耿袭之子)、
耿冲(耿秉之子)、
耿溥(耿恭之子)
玄孙:
耿良(耿冯之子,尚安帝妹濮阳
长公主)、
耿显(耿喜之子)、耿承(耿袭之孙)、
耿箕(耿宝之子)、
耿宏(耿溥之子)、
耿晔(耿溥之子)
五世孙:
耿协(耿良之子)、
耿援(耿显之子,尚桓帝妹
长社公主)、
耿纪(耿秉曾孙)
六世孙:耿弘(耿援之孙)
史籍记载
《
后汉书》、《
东观汉记》、《
太平御览》、《资治通鉴》、《
畿辅通志》、《
钦定日下旧闻考》、《读通鉴论》、《阃外春秋》、均有事迹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