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皓东(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陆中桂,字献香,号皓东,广东广州府香山县翠微乡人(今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人)。
人物生平
少年聪慧
陆皓东,清同治七年(1868年)9月30日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商人之家。其父陆晓帆,长期在上海经商,家产颇丰。陆皓东是独子,他与孙中山从小就在一起,堪称竹马总角之交。8岁时入私塾读书。
9岁时,陆皓东的父亲病逝。陆皓东自幼“聪明好学,真挚恳诚”,对世俗深表反感。不久后,母亲带陆皓东返回翠亨村入读私塾。陆皓东是独苗,从小聪慧过人,能书善画,曾因绘《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肖像在同学中传阅而被塾师责备不专心求学。他反问:“画画难道不是一种学问?”塾师无言以对。
革命生涯
清光绪九年(1883年),孙中山从檀香山求学归来,向陆皓东谈及欧美的民主和科学,令陆皓东十分钦佩。清光绪九年(1883年),同孙将村中北极庙神像损毁,为乡人所不容,与孙离乡赴香港,并同在香港受洗入基督教。陆皓东则投奔上海。十九岁时,陆皓东进入上海电报学堂学习译电,并习得英语,充当翻电生。毕业之后,他被派往电报局工作,不久擢升为领班,工作颇为出色。在上海,陆皓东也亲眼目睹了清朝官吏的腐败专横、西方侵略者的贪婪无耻和穷苦百姓的悲惨无助,思虑之后,陆皓东于1890年趁父亲去世及南归完婚之机毅然辞去电报局工作。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沪返粤,与孙连日讨论,确定了“排满革命”的宗旨。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陆皓东与尤列合资在顺德创办兴利蚕子公司,孙中山撰联“兴创自我,利归于农”以示祝贺。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冬,孙中山召集陆皓东、尤列、郑士良、程奎光、魏友琴等人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凤轩开会,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兴中会,决定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但未形成具体组织。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陆皓东与孙中山赴上海后转天津,向李鸿章上书,提议学习西方、改革制度以图国家强盛。未获接见及回应后,两人前往北京。此时,日本侵略朝鲜,中日战争形势紧张,而清政府忙于筹备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这一系列事件促使他们放弃对清政府改良的期望,坚定了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决心。之后,陆皓东回上海电报局短暂工作后即回到广州,正式成为了革命活动家。从此,陆皓东来往于广州、香港等地从事革命联络工作,为了筹钱,他毫不吝啬的的拿出了父亲遗留的家产,甚至变卖了母亲的首饰。
牺牲就义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月,陆皓东得知孙中山即将回国,便与其他革命志士前往香港与孙中山会合,商讨起义计划。2月21日,陆皓东加入孙中山在香港组织的兴中会总部。3月,因清政府在中日战争战败求和,民情激愤,兴中会决定借此机会发动广州武装起义。陆皓东在干部会议上强调起义必要性,并提议打出革命派自己的旗帜,获支持后受命设计革命军旗,最终设计出青天白日旗。
起义计划确定,陆皓东与孙中山等人前往广州,设立革命总机关,以“农学会”为掩护筹备起义。经半年多准备,原定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0月26日举行起义,但因香港队伍未按时到达,计划推迟。不过,起义前夕,因运送枪械被海关查获,加上密探报告与叛徒告密,计划暴露。
陆皓东得知消息后,安排同志转移,独自返回机关处理党员名册,随后被捕,解至南海县受审。李微庸勒令其下跪、招供,遭拒,陆皓东索取纸笔,书写痛述民族危机,指斥清政府腐败专制,表明推翻清廷统治决心等内容,还表示“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清吏对其施以酷刑,陆皓东手脚被钉竹钉,牙齿被凿落,拷打得血肉模糊,多次死而复苏,始终未吐露同志姓名,还呵斥清吏。陆皓东被囚禁死牢10天,又经3次严刑审问,未屈服。后因听闻革命党人准备劫狱,李微庸报请谭钟麟批准即刻行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一同被绑赴刑场,英勇就义。
人物事迹
起义前期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月,陆皓东得知孙中山即将回国,随即与其他革命志士前往香港与孙中山会合,商讨起义计划。2月21日,他加入孙中山在香港组织的兴中会总部,成为其核心成员。3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并寻求和谈,民众情绪高涨。兴中会总部决定借此机会发动武装起义,以广州为革命基地。在一次干部会议上,陆皓东强调起义的必要性,并提议采用“分道攻城”策略,集合各地民团会党,分三路同时进攻广州。他还提出需树立革命旗帜以团结同志并号召响应。此建议得到孙中山及其他志士的支持。陆皓东受命设计革命军旗,最终设计出青天白日旗(即后来的
国民党党旗),该旗成为广州起义的标志。
广州起义
起义方针既定,陆皓东与郑士良等随同孙中山到广州。他们在双门底的王家祠设革命总机关,以“农学会”名义作掩护,由陆皓东主持,暗中积极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准备,联络了三元里的团防,北江、西江、汕头、香山、顺德一带的
会党,以及城内外
防营、
水师的部分官兵,一切布置就绪,孙中山决定乘全国人民对签订丧权失地的《
马关条约》十分愤慨之机举行起义,日期选定10月26日(旧历九月初九),以便利用重阳节四乡群众结队到省城祭祖扫墓的风俗,乘机运械聚合。革命总机关决定由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协助孙中山在广州指挥调度,杨衢云在香港集合会党,于起义当日清晨直攻广州城内各重要
官署,其他各路分途响应。起义的当日清晨,各路首领均往总机关领取命令口号,唯独充作主力的香港队伍未到,等了两个小时,始得港电通知,须推迟两天。起义计划被全盘打乱。
等到起义时,情况突然发生变化。因运送枪械不慎,被海关搜获手枪600余枝。
两广总督谭钟麟又先后接到密探的报告和兴中会叛徒的告密,急调兵千余回城防范,并派大批军警四出搜捕革命党人。陆皓东得悉消息,立刻安排同志们转移,自己也和孙中山避往别处。他离开机关后,忽然想起党员名册不知是否已由经管同志带走,随即决定独自一人返回察看处理。周围同志以形势危险极力劝阻,他却说:“党员名册最重要,若被搜去,清吏按着名册株连,我党岂尚有余类。我个人冒生命危险,去保全多数同志,实份内事。”言毕毅然前往。到了机关,暗探跟踪而至,大批军警立即将机关严密包围。陆皓东迅速紧闭大门,取出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成为灰烬,陆皓东则被捕。
壮烈就义
陆皓东被捕后被押至南海县受审。他面对南海知县李微庸,拒绝下跪和招供。李知县要求他供认时,陆皓东索要纸笔,迅速书写,内容涵盖民族危机的严重性,清政府的腐败与专制,以及自己推翻清廷统治的决心。他明确表示:“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清吏对此极为愤怒,对陆皓东施加酷刑。尽管面对斧钺梃杖,陆皓东坚贞不屈,手脚被钉竹钉,牙齿被凿落,全身被拷打得血肉模糊,但他未透露任何同志的姓名,并反驳清吏:“你们虽以严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陆皓东在死牢中被囚禁并多次受审,均未屈服。后因革命党人计划劫狱,李微庸恐慌,报请谭钟麟批准即刻行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人一同被处决,他们在刑场上毫无惧色,英勇就义。
人物生活
遗书
某姓陆,名中桂,号皓东,香山翠亨乡人,年二十九岁。向居外处,今始返
粤。与同乡孙文同惯异族政府之腐败专制、官吏之贪污庸懦、外人之阴谋窥伺,凭吊中原,荆榛满目。每一念後,真不知涕泪何从也。
居沪多年,恰遇孙君,客寓过访,远别故人,风雨连床,畅谈竟夕。吾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标,孙则主满仇之必报,思治其本。连日辩驳,宗旨逐定,此为孙君与吾倡行排满之始。
盖务求惊醒黄魂,光复汉族。无奈贪官污吏,劣绅腐儒,腼颜鲜耻,甘心事仇,不曰本朝深仁厚泽,即曰我辈践土食毛。讵知满清以建州
贼种,入中国,夺我土地,杀我祖宗,掳我子女玉帛。试思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杨州十日,
嘉定三屠,与夫两王入粤,残杀我汉人之历史尤多,闻而知之,而谓此为恩泽乎?
要知今日诽废灭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非诛除满奸,又不足以废灭满清,故吾等尤欲诛一二狗官,以为我汉人当头一棒。
今事难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殁,九世含冤,异人归楚,五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家庭情况
父亲:陆晓帆一向在上海经商,家境富裕;陆皓东9岁时,陆晓帆病逝。
妻子:黎竹青。
人物评价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评)
“皓东沉勇,其节之烈,皓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其精灵之蒙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孙中山的晚年回忆录》评)
后世纪念
陆皓东故居
陆皓东故居位于广东省中山市
南朗街道翠亨村,建于清代晚期,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46平方米,建筑面积215平方米,是当地典型的“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风格朴素,屋檐下有彩画装饰,门前挂“二龙世胄,双璧家风”的木对联,现室内布置有《陆皓东烈士纪念展览》。故居前有庭院,植有岭南花木。
1989年6月29日,陆皓东故居被广东省人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陆皓东墓
陆皓东墓,又称陆皓东烈士坟场,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犁头尖山山腰,始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时任中山县县长杨子毅主持重建,1995年维修。坟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墓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坟场前建有花岗岩牌坊一座,上嵌有杨子毅题书的“陆皓东烈士坟场”石匾额。墓园右边建有花岗岩纪念亭。正中是陆皓东烈士石雕像,像座嵌有“陆皓东烈士纪念坟场碑记”。坟场最后部置有墓穴。2000年,该坟场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形象
1992年,
徐克执导电影《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姜大卫饰演陆皓东。
2003年,电视剧《
走向共和》,郑春雨饰演陆皓东。
2017年,电视剧《
宋耀如·父亲》,刘研饰陆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