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肉

食品

鹿肉是指梅花鹿的肉。‌‌肉质细嫩、味道美、瘦肉多、结缔组织少,可烹制多种菜肴。鹿肉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糖和一定量的维生素,且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鹿肉功效
鹿肉性温和,有补脾益气、温肾壮阳的功效。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鹿肉属于纯阳之物,补益
肾气之功为所有肉类之首,故对于新婚夫妇和肾气日衰的老人,吃鹿肉是很好的补益食品,对那些经常手脚冰凉的人也有很好的温煦作用。鹿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胆固醇很低等特点,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食疗偏方
炖鹿肉
原料:鹿肉1000克,红枣12枚,酱油、料酒、姜片、花椒、精盐各适量。制法:鹿肉先用清水洗净,放沸水锅中焯去血水,切成重约50克的块。红枣洗净去核。将鹿肉下锅后,注入适量清水、料酒、红枣、花椒、盐、姜片、炖至鹿肉8成熟,加酱油上色,再炖至熟烂为止。功效:能补五脏,润血脉。佐以大枣,补脾胃,调营卫,生津液,能治疗五脏虚损,命门火衰,阳虚精亏,腰脊冷痛。
食用价值
鹿的肉。梅花鹿又称药鹿,马鹿又称八叉鹿、黄臀赤鹿。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西北、西南、华南文昌地区,有人工饲养。杀鹿时,取肉洗净鲜用。
【性能】味甘,性温。能益气血,补虚羸,补肾益精。
【用途】用于虚损羸瘦,气血不足,体倦乏力,或产后缺乳肾虚阳衰,肾精不足,腰脊酸软,畏寒肢冷,阳痿精少。
【用法】煮汤,入菜肴。
【注意】阴虚阳亢或有热者不宜食。炎热季节不宜食。
【附方】
1.鹿肉黄芪汤:鹿肉120g,切块,黄芪30g,大枣10个。加水煎煮,煮至肉熟透,饮汤食肉。
鹿肉配黄芪、大枣最能温补人之气血。适用于气血不足、虚羸少气产后缺乳等。
2.鹿肉杜仲汤:鹿肉120g,切块,杜仲12g。加水煎煮,煮至肉熟透,稍加食盐、胡椒调味。饮汤食肉。
本方取鹿肉补肾阳、益精血,用杜仲补肝肾、壮筋骨。用于肝肾不足阳虚精少、筋骨不健所致的腰背酸痛,脚膝乏力,阳虚尿频。
饮食禁忌
鹿肉不宜与雉鸡、鱼虾、蒲白同食,癌病患者不宜与鱼虾同食。
鹿肉与鱼不可同食。陶宏景曰:“鲇鱼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缩。”鲇鱼含有丰富的酶类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而鹿肉中的某些酶类和激素,易与之发生不良的生化反应,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周围神经系统,以致筋甲缩。
鹿肉与鲍鱼不可同食:《饮膳正要》中记载:“鹿肉不可与鲍鱼同食。”鲍鱼性味甘平,无毒,具有开胃、下膀胱水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鹿肉不可同雉肉、菰蒲、鲍鱼、虾食,发恶疮。”从食物药性来看,与鹿肉并不相背。但从食品生化角度考虑,鹿肉不宜与鲍鱼同食。
鹿肉与野鸡不可同食。苏颂说:“能动痼疾,不可合野鸡、野猪肉食,令人生癞。”野鸡肉酸而微寒。《日用本草》记载:“雉性平,微毒,秋冬益,春夏毒,有痢人不可食。”李时珍曰:“春夏不可食者,为其食虫蚊,有毒也。”鹿肉甘温补阳,与野鸡的食物药性相克。另外,二者同食后会产生某些生化反应,对健康不利。
鹿肉与蒲白不可同食。《金匮要略》记载:“鹿肉不可合蒲白作羹,食之发恶疮。”蒲,又名香蒲,生长于池泽之中,春天的时候发芽生长,其茎白嫩,并可以食用,可以作羹,亦可蒸食,味道十分鲜美。蒲白性寒,味甘,具有去燥热、利小便、止消渴之功效,可治口中糜烂,乃凉性之物;鹿肉甘温,从食物药性来看,二者的性味、功效有所不合,一般不宜同食。
菜品制作
鹿肉丁
【原料】
鹿肉180克;笋丁50克;油40克;蛋清15克;水团粉25克;白糖10克;盐少许;味精1.5克;料酒10克;醋少许;酱油少许;辣油少许;辣豆瓣酱少许;高汤少许
【做法——制作方法】
1、把鹿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肉丁
2、将鹿肉丁用鸡蛋、水团粉、盐浆好,再用辣豆瓣酱抓一抓,用温油滑开;笋丁用水氽一下。
3、将白糖、醋、盐、酱油、味精、料酒、水团粉、高汤兑成汁。
4、热锅打底油,倒入主、副料翻炒几下,再倒入兑好的汁翻炒几下,打辣油出锅即成。
附几道特色鹿菜
山鹿里脊肉750克,葱、姜、香菜各10克,干葱、香茅、椒米各8克,八角3粒、黄姜粉3克、花椒2克、咖喱粉4克、生抽25克、椰浆40克、清水50克、湿生粉30克、味精10克、精盐8克、槟榔酒10克、芝麻油20克,五香粉沙姜粉适量,棕油1.5千克(实耗150克)。
制作:
1、将鹿肉切成长5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块,将上列调味料加清水捣烂成浆,加入鹿肉块腌制30分钟后,沥干汁水。
2、旺火热锅,倒入棕油加热至五成热度,入鹿肉块浸炸至熟透、身硬,呈浅黄色捞起,滤干油分装盘即可上席.
丁香鹿肉
鹿肉:咸、温、无毒、暖肾助阳、补脏润血;丁香:辛、温、无毒、温脾胃、治冷气腹痛、呕吐反胃、龋齿口臭
丁香鹿肉中的鹿肉要选择鹿腿肉,鹿腿肉肉质细腻、纹理均匀,食用入味,口感好。丁香有较强的气味,它有去油腻的作用,一般放上四五粒就可以达到效果。同时,将葱和鲜姜也放在鹿肉上,调上一点汤汁,用酱油、料酒、盐烧开后倒入盛鹿肉的碗内,使鹿肉刚好浸泡在汤汁中。然后上屉蒸上40分钟,使汤味、丁香味、葱味和姜味都溶汇到鹿肉里。这里,把鹿肉的调料都去掉,碗中只剩下鹿肉,然后把过屉的汁水沥净,把鹿肉反扣在一菜碟中,布上绿色的香菜。再用壕油、味精、淀粉、酱油、料酒、色拉油烧开调成浓汁,然后把它浇在鹿肉上,于是鲜香醇郁,食之不腻的丁香鹿肉就做成了。
红烧鹿肉
用料:鹿肉500克,玉兰片25克。
做法:将鹿肉洗净,略烫,切块;玉兰片泡发,切片。将菜油倒入铁锅内,烧热后放入鹿肉,炸至火红色时捞出。用葱、姜炸锅后,倒入适量鸡清汤、酱油、花椒水、料酒、精盐、白糖和味精,再下鹿肉,煮沸后用文火煨炖2~3小时,待鹿肉熟烂时再用武火煮沸,投入玉兰片,放入适量水豆粉勾芡,撒上芝麻油和香菜段后出锅。当菜食用。
五彩鹿肉丝
主 料:梅花鹿通肌肉200克。
配 料:青椒丝、冬笋丝、香菇丝、火腿丝、蛋皮丝各25克。
调 料:鸡蛋清10克,淀粉10克,绍酒10克,味精5克,鸡油5克,花生油500克(耗油50克)。
烹制方法:1.选用梅花鹿的通肌肉,顺鹿肉横纹切成均匀的细丝,放入鸡蛋清、小苏打淀粉浆好,炒锅烧热放油烧温,放入鹿肉丝过油滑透捞出。2.炒锅油热用葱、姜炮锅,放入鹿肉丝,加入切好的青椒丝、冬笋丝、香菇丝、火腿丝、蛋皮丝,调入味精、绍酒、精盐等一起翻炒。待熟后淋上鸡油盛盘即可。
本菜特点:五彩滨纷,交相映衬,红、黄、绿、自、褐,鲜艳夺目。食时甘、香、脆、嫩、滑兼而有之,味道鲜醇,其肉鲜嫩。
口蘑鹿肉
一、原料:1.主料:鹿肉1000克,红12枚。2.调料:酱油、姜片、花椒、精盐。
二、制法:
1.鹿肉用清水洗净肉污,放沸水锅焯去血水,捞出洗净,切约50克重的块。红枣洗净去核。2.将鹿肉下锅后,注入适量清水、料酒、红枣、花椒、盐、姜片,炖到鹿肉八成熟,加酱油上色,再炖到熟烂即成。
功效:鹿肉性温,味甘,熊补五脏、调血脉。《医林纂要》谓之“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门,*益精,暖腰肾。”《本草纲目》谓之“养血,治产后风虚辟僻。”佐以大,补脾胃,调营卫,生津液。能治疗五脏虚损命门火衰阳虚精亏,腰脊冷痛之病人,常人食之能强身。
八旗鹿肉
满族菜肴之一。此菜选用梅花鹿肉为原料烹制而成。成菜汁鲜、肉嫩 , 入口软烂清鲜,营养丰富。
用料:鹿肉 600g;菜心;葱;姜;鸡粉;精盐;生抽;味精;八角;料酒。
制法:锅内些入开水,把洗好的鹿肉放入锅内煮开,除去血水。勺内放油烧热,用葱、姜炝锅,加入精盐、味精、料酒、生抽、鸡粉、肉料,然后把鹿肉下入汤内煮熟,把菜心垫底,煮好的鹿肉改成大片,加入葱、姜,上屉蒸约15分钟,把菜心放入盘边,蒸好的鹿肉扣出蒙汁即可。
烤鹿肉
材料:
主料:鹿肉1500 克,洋葱,胡萝卜,芹菜各少许。
调料:精盐,味精,白兰地酒,胡椒粉素油
做法:
1.将鹿肉剔除杂质,洗净后切大块,放盆内。将洋葱、胡萝卜分别去杂洗净切片。芹菜去杂洗净切段。都放入鹿肉盆内。加入精盐、味精、白兰地酒、胡椒粉,腌渍4小时。
2.将腌好的鹿肉放入烤盘内,加入少许水和油,上炉烤至鹿肉呈红褐色熟烂取出,改刀装盒,浇上烤盘中原汁即成。
龙眼珊瑚鹿肉
材料:
主料:鹿肉250克,鹌鹑蛋200克,胡萝卜250克,猪肉500克,鸡腿500克。
辅料:辣椒20克。
调料:酱油8克,盐8克,料酒200克,白酒10克,味精10克,胡椒粉10克,花椒15克,姜10克,淀粉4克,香油10克,猪油(炼制)40克。
做法:
1. 将肋条鹿肉切成4厘米见方的块,用水泡洗两次;
2. 将猪肉切块和鸡骨一起用开水氽一下,泡出血水;
3. 将鹌鹑蛋煮熟去壳,切开;
4. 将胡萝卜去皮切段,再削成扁球,用开水焯熟,清水泡凉;
5. 将锅内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鹿肉炸后捞出;
6. 在铝锅底放鸡骨,用纱布将鹿肉包成两包,放在鸡骨上,然后再放猪肉、加汤、酱油、料酒、胡椒粉,烧开,撇去浮沫,放干辣椒、姜、葱用小火烧至鹿肉熟为止;
7. 将锅内的干辣椒、姜、葱拣出来,将鹿肉包解开,放在碟中间;
8. 将鹌鹑蛋、胡萝卜球烧入味,摆在鹿肉周围,在鹿肉原汤内下味精、水淀粉,收浓后,加香油,浇在鹿肉上即可。
煲汤菜品
秘制瓦罐鹿肉
主料:鹿肉350克。
辅料:桂圆10克,山药5克,莲子5克,枣15克,枸杞子3克。
调料:盐3克,味精2克,料酒5克,白砂糖5克。
做法:
1. 将鹿肉切成小块,用清水漂去血水,焯水。
2. 桂圆去皮取肉,莲子泡发。
3. 将鹿肉、桂圆、淮山、莲子、红枸杞放入炖盅内,加入高汤,急火开锅,慢火炖2小时,放入调料即成。
三珍汤
材料:
主料:鹿肉100克,海参100克。
辅料:猴头菇75克。
调料:料酒10克,盐3克,味精2克,鸡精3克,姜汁10克,葱汁10克。
做法:
1. 猴头菇洗净泡透,切片;
2. 鹿肉切片;
3.海参切片;
4.海参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
5. 锅内加入高汤,下入猴头蘑、鹿肉片烧开,撇去浮沫;
6. 加入海参及料酒、精盐、鸡精、葱姜汁烧开,用小火至软烂;
7. 再撇净浮沫,加味精调味即成。
人参鹿肉汤
用料:
鹿肉250克,人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芡实5克,枸杞子5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肉苁蓉3克,肉桂3克,白芍3克,益智仁3克,仙茅3克,泽泻3克,酸枣仁3克,山药3克,远志3克,当归3克,菟丝子3克,怀牛膝3克,淫羊藿3克,生姜3克。
做法:
将鹿肉洗净,略烫,切成小块,骨头拍破,21味中药洗净,切片,一并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鹿肉、骨头和药袋同放在砂锅内,加入清水,高出肉面,酌加适量葱、姜、食盐和胡椒粉。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炖,以鹿肉熟烂为度。捞去药袋,酌加味精。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