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缘》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的跨文化人物纪实节目。节目亚洲版于周日22: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欧洲版于周一3:30播出,美洲版于周一11:30播出。
节目简介
节目从中外结缘的视角,深度讲述中国融通世界的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体现开放包容、自强不息的中华精神,同时展现地球村中人与人的关系,展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多样文明。
播出时间
亚洲版(北京时间)
首播时间:周日 22:00-22:30;重播时间:周一 03:15-03:45、周一 06:30-07:00
欧洲版(北京时间)
首播时间:周一 03:30-04:00;重播时间:周一 13:00-13:30、周日 07:30-08:00
美洲版(北京时间)
首播时间:周一 11:30-12:00;重播时间:周一 17:00-17:30
节目列表
塞尔维亚女孩的功夫梦
她的曾祖父曾是
黑山国王,她作为一名人类学博士,她的梦想却在中国
少林寺,她的家族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舞步女孩的奥运梦
在距离中国8000公里以外的
英国古堡,一位中国女孩身着盛装,骑马前行,来看她如何在英国追梦。
安泽的世园会之旅
长城脚下,
世界园艺博览会吸引了一位外国姑娘前来探秘。
上海合作组织荣誉日让人难以忘怀,它展现了多样文明,并与绿色发展紧密相连。安泽在探秘了上合园后,又开启了世园会新的探秘之旅。这一次,她来到
太平洋岛国联合展园,认识并尝试演奏了
斐济的传统乐器——拉力鼓;体验了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用来加工当地作物的工具。
学霸合唱团的中国发现
乐小虎是一个已经在
广州生活了12年的洋歌手,他与一群初到中国的
弗吉尼亚大学生一起,在
北京和
苏州完成了《中国缘》歌曲的改编。同时,他们意外邂逅了许多有趣的中国人,如身手矫健的中国老人,精通多国语言的中国售货员,还有
苏州评弹大家邢宴春,青春版《牡丹亭》的表演者
俞玖林。这一路多姿多彩,让小虎和大学生们惊喜不已。
百岁老人伊莎白
伊莎白,已经是103岁高龄了, 作为外籍教育家和人类学家,2019年9月29日,她荣获了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最佳搭档
一次偶遇后,他们开始结伴扶贫,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心意相通,谢万举和
卢森堡扶贫志愿者尼克多年来风雨同舟,帮助贫困户脱贫。
克罗地亚拳王在苏州
在苏州地标“
东方之门”下,一场中西混搭的拳击比赛正在紧张进行中,这场比赛的举办者是一位来自
克罗地亚的拳王马国伦,身为欧洲拳王,马国伦为何来到中国办比赛,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妮卡的青岛新生活
来自
俄罗斯莫斯科的妮卡,2009年曾作为交换生来到中国,并在
青岛大学留学一年,一年后妮卡回到
莫斯科,开始从事广告行业。她用六年的时间,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广告公司总裁,然而财富和地位的到来,却并不能给她带来内心的快乐。2015年,妮卡卖掉自己的广告公司,返回中国。
合唱团的苏州新音符
2019年3月份,
美国歌手乐小虎带着
弗吉尼亚大学的合唱团,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进行江南音乐采风之旅。这次带着弗吉尼亚合唱团来苏州,乐小虎揣着一个为时已久的心愿——2018年,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小虎,创作了歌曲《中国缘》,他一直希望在歌里加入一些中国传统音乐。
开路
一个外国扶贫志愿者投身于中国的扶贫事业,一个原本离开了家乡的村主任,回来坚守小山村,扶贫志愿者和村主任齐心协力,让原本贫困的山村逐渐走向富裕。看陈德文与艾丽娜如何携手脱贫。
寻找江永女书
格鲁吉亚女孩美娜是
长沙最具知名度的外籍摇滚女歌手。年轻的她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一直希望将东西方音乐融合,创作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通过音乐,中西文化又一次交融,美娜也与
女书村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爱咔一家的崂山情缘
爱咔,来自
乌兹别克斯坦,24岁,刚刚从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30年前,她的爸爸在
山东留学,从
济南坐着火车游遍了中国,写下《这就是中国》这本书,她希望自己也和爸爸一样走遍中国。
爱上亳州
拉脱维亚主持人安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只为寻找最美乡村,一位事业受阻的新手养殖户四处奔波,只为给空巢村庄带来希望,安泽在
亳州的村庄记录下美丽的风景与勤劳养殖户的故事。安泽为了写一本关于中国乡村发展的书,来到好友佟志鸿的老家安徽亳州,为了让安泽更深入地了解亳州的药都文化,佟志鸿带安泽来到了
华祖庵,追根溯源,从亳州浓厚的
中医药文化开始了解。
菲利普的成都生活
2013年4月蓉欧班列开通,这是
成都到
波兰罗兹市的第一趟列车,波兰小伙菲利普产生了来中国看一看的想法,但他没想到的是来到成都后就“走不脱”了。6年来,因为喜欢成都这座城市,菲利普也说得一口地道的“成都话”,而他开始学成都话的原因,是因为听到了一首成都的方言说唱。
我家的奥运故事
成博然,来自美国
芝加哥,
2008年北京残奥会期间,成博然作为境外媒体记者参与了多项赛事的采访拍摄工作。当年的采访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位叫曹秋平的姑娘,而因为奥运,他们最终喜结良缘。
我们的抗疫生活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了14亿中国人民的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群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选择携手面对,共克时艰,用积极的行动,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抗疫故事。
我在中国当机长
为了开上大飞机,克里斯蒂·安娜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飞行员这个职业为无数人羡慕向往,但是要成为一名大飞机的驾驶员并不容易,对于女飞行员来说难度更大。已经驾驶A320长达十几年的安娜,最近想转开大飞机A330。
大庆的光明使者
波波娃·莉莉娅来自
哈萨克斯坦,是大庆眼科医院的首席眼科专家。1998年,58岁的波波娃·莉莉娅,作为组长带领俄罗斯友谊大学专家组的眼科医生们来到
大庆,一待就是21年。在这21年以来,她诊治了将近35万名患者。2005年,她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洛克菲勒的中国艺术之旅
他是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第五代成员,他到中国画家家中做客,学习书法和汉语,痴迷于中国文化,他让他的家族与中国结缘。
中国路上的洋工程师
他是中国高速路上的外籍工程师,他是
中国交建公路虚拟系统的拓荒人,历时一年多,他凭借怎样的毅力拿下国际赛事金奖。离家近十年,他对家人又有怎样的亏欠。
网红洋教授的实验课
他是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洋教授,他是踏着改革春风来到中国的知名化学家,由教学到科研再到科普,他迈出的每一步都紧扣中国时代发展的脉搏。
老桑的小村故事
桑国亚就职于
美国天普大学,是该校法学院的助理院长。1991年,还在上大三的桑国亚只身一人来到了中国学习汉语,成为了一名
南京大学的留学生,在此后的三十年里,一直从事中美之间的教育交流工作。
“一带一路”上的建设者
2020年1月4日,来自
中交集团海外项目的十名外籍员工齐聚
北京,他们刚刚被授予中交集团十佳外籍青年员工的称号,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是“
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者,他们跨越山海相聚北京,只为共建更美好的家园。
希望之“路”上的师徒情
帕米卡是一个曾对中国一无所知的
斯里兰卡小伙,他是一名电气工程师,“
一带一路”让他和一个远赴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
白龙马的北京生活
法国女孩达科塔5岁时跟着父母定居
北京,如今已经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在北京生活了8年的她,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叫“白龙马”。热爱马术的她,即将参加一场大型马术障碍赛。
我在古村过腊八
耶果是中文10级的“洋学霸”,凭借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了
天津卫视的外籍主持人。他是热爱曲艺的“洋徒弟”,学习相声10年,每天仍坚持早起苦练基本功。当这样一位外国小伙,来到历史悠久的中国古村落,会发生怎样的碰撞。来自
乌克兰的耶果,2010年来中国,他跟着相声演员
丁广泉学习相声,会说一口相声的耶果经常参加综艺节目,这一次他被雪峰文化研究会民俗分会的会长邀请来参加
腊八节。
我在中国的导游梦
一位美丽的
哈萨克斯坦女孩来到了
黎族村落,她想要成为一名导游的心愿让她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我的陕北行
阿根廷姑娘安达是一名歌手,她知道
延安是中国很有名的革命圣地,她千里迢迢来到延安学艺。她在这里扭起了“胜利秧歌” ,吃到了“有故事的菜”,还学会了制作当地的美食。
外籍医生阿马尔的传奇人生
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难忘经历让阿马尔从小对中国心生感激,90年代末他见证了怎样的中国,这次疫情他为何会再次对中国刮目相看。
来自刚果的西安人
英勇来自非洲
刚果共和国,30岁,是
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他和程渤智因为一首歌结缘,但在英勇的心里,始终对程渤智有着一丝歉疚。
卢卡的麻辣人生
意大利小伙卢卡放弃了外交官职位,留在
四川创业,怀揣着美食梦想,他吃辣椒,做豆瓣,成为了麻辣专业户。他探访小面店,老茶馆,寻找那些代代相传的老味道。
军歌里的记忆
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
开国大典在
天安门广场举行,天安门广场上成了欢乐的海洋,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阅兵,伴随着受阅部队整齐划一的脚步,激扬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响彻
天安门上空,为这首歌谱曲的人名叫
郑律成,他生于
朝鲜半岛,于1950年加入了中国国籍。
我在法国当议员
巴黎十三区是
巴黎最多华人聚居区域,被誉为巴黎的“
唐人街”。2008年 一位华裔成功当选巴黎十三区副区长,成为巴黎历史上首位华裔副区长,这位华裔名叫陈文雄。
法国华裔议员的心愿
陈文雄,祖籍
广东普宁,八岁时随父母从
柬埔寨移民
法国,2008年,41岁的陈文雄踏入政坛,当选
巴黎十三区区议员兼副区长,从政九年后,他成功当选法国本土首位华裔国会议员。对陈文雄来说,他踏入政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为法国华人群体做实事。
走进利摩日
陈英泰是法国
埃塞克商学院的高材生,他对烧制瓷器情有独钟。他定居
法国瓷都,带家人了解
利摩日的独特文化底蕴。
我在法国教太极
37岁的中国姑娘徐蓉来自
河南郑州,她在法国
利摩日教授当地人学习中国太极,而像这样在
法国教拳她已经持续了11年。眼下,徐蓉的心愿是想要在法国开办太极文化中心,并且解决场地教课的问题。
保罗的太极情缘
一个地道的
法国小伙,花费全部的积蓄在法国教授中国太极,14年的跨国友谊让他与同门师妹有着怎样的梦想。圆梦之路困难重重他们究竟成功了吗。
我的法国创业之路
杨晶是华人设计师,9年的创业之路,他看到了中国品牌的发展机会,旅法生活20年,他经历了怎样的心酸。在有着
法国艺术殿堂之称的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举办活动,他又将遇到怎样的挑战。
柯文的巴黎故事
柯文来自
贵州,为了梦想她远赴
巴黎。她定居
法国27年,历经磨难,饱尝辛酸,在结交了修习
少林功夫的法国友人后,他们合作进行精彩演出。
首位访华的法国总统
1973年9月11日,
蓬皮杜总统正式访问中国,他是首位访华的
法国总统,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蓬皮杜总统。蓬皮杜总统的访华之行,让蓬皮杜家族与中国结下了珍贵的缘分,也让中法两国的关系迈入了新的阶段。
蓬皮杜家族的中国情缘
蓬皮杜是首位正式访华的
法国国家元首,蓬皮杜的访华之行让他的家族与中国结下了特别的缘分,蓬皮杜之子来到中国探寻当年父亲的足迹。
功夫女孩玛塔
玛塔在
贝尔格莱德大学读人类学博士,她的课题是
少林功夫和
禅宗的关系,她的家庭从祖辈开始,玛塔一家四代都与中国有着割舍不断的缘分,而在2018年4月,玛塔怀着向往来到中国
少林寺,在少林寺国际班学习功夫。
玛塔的少林缘
原本在
塞尔维亚共和国休假的玛塔,突然接到
少林寺的邀请,参加一场学术研讨会。玛塔所在的国际班,也获得了一个参与表演的机会,但名额只有一个。从塞尔维亚一回到少林寺,玛塔就开始参加特训。
我在宜兴的艺术人生
每天早上八点,在江苏宜兴的街道上都会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外国人,他叫杨慕华,65岁,来自
荷兰阿姆斯特丹,他住在
宜兴25年了,比大部分中国人还要了解宜兴。
结缘张家界
他们是一支来自
乌克兰的交响乐团,他们选择集体留在中国
张家界,中国民乐遇上
西方交响乐,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江为教授的后疫情生活
江为,一名来自
巴基斯坦的90后大学教师,2020年1月底,中国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威胁,
武汉留学生阿谢的“生意经”
阿谢,来自
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在
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同时在
北京的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做和
上合国家的对外贸易,并在自己的老家吉尔吉斯斯坦成立了外贸子公司。疫情的来袭,阿谢的贸易合作不得不被迫中断。
我的上合生活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来自
乌兹别克斯坦,他的家乡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还和中国
昆明有着一段奇妙的缘分。在中国工作的两年里,他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这里的每一座城市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丝路青年的上合故事
李明智来自
塔吉克斯坦,由于他的父亲曾担任塔吉克斯坦驻中国大使,他与中国结缘。为了能够给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青年人提供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他参与创办了“上合国家青年平台”。
我在大庆当医生
杜申·尼古拉来自
俄罗斯,是大庆眼科医院的一名外籍眼科专家,在
大庆,杜申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杜申平时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家,一旦工作了就相当较真,现如今,在杜申的指导下,大庆已经有许多眼科大夫掌握了角膜移植手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