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经济走廊,是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规划的一个经济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 six corridors, six routes, and multiple countries and ports)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框架,为各国参与 “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清晰的导向。其中,“六廊”旨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即六大经济走廊。
六廊提出
重大倡议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
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框架思路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
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2015年3月28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外交部、
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在“框架思路”中提出,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主体框架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 (six corridors, six routes, and multiple countries and ports)
六廊: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六路:铁路.公路.航运,
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
多国:一批先期合作国家。 多港:若干保障海上运输大通道安全 畅通的合作港口。
国际影响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经济带是一个区域经济学概念,是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而形成的带状地域经济单元。
中国是亚欧大家庭的一员,中国的发展与亚欧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已成为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的共同愿望。中国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积极规划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将为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合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前景光明。
六廊简介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由中国东部沿海向西延伸,经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俄罗斯抵达中东欧。
新亚欧大陆桥又名“
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到荷兰
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国内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新亚欧大陆桥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7个省区,到中哈边界的
阿拉山口出国境,全长10900公里,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以中欧班列等现代化国际物流体系为依托,重点发展经贸和产能合作,拓展能源资源合作空间,构建畅通高效的区域大市场。
中蒙俄经济走廊
2014年9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三国元首会晤时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
2015年7月9日,三国有关部门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
2016年6月23日,三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是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首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规划纲要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中蒙俄经济走廊分为两条线路:一是从华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二是东北地区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
赤塔。两条走廊互动互补形成一个新的开放开发经济带。
把
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研究三方跨境输电网建设,开展旅游、智库、媒体、环保、减灾救灾等领域务实合作
西亚经济走廊
2014年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中阿“1+2+3”合作格局。
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哈(萨克斯坦)两国元首见证签署了《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文件,与土耳其、伊朗、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中土双方就开展土耳其东西高铁项目合作取得重要共识,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由中国西北地区出境,向西经中亚至波斯湾、
阿拉伯半岛和地中海沿岸,辐射中亚、西亚和北非有关国家。从新疆出发,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主要涉及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2016年5月26日,第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发布《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倡议书》。中国与老挝、柬埔寨等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启动编制双边合作规划纲要。
推进中越陆上基础设施合作,启动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中老铁路,启动中泰铁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设立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探索边境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中国西南为起点,连接中国和中南半岛各国,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的重要载体。东起
珠三角经济区,沿
南广高速公路、
南广高铁,经
南宁、
凭祥、
河内至
新加坡。
将以沿线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铁路、公路为载体和纽带,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基础,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分工、联动开发、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开拓新的战略通道和战略空间。
中巴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巴两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远景规划的联合编制工作。
2015年4月20日,两国领导人出席中巴经济走廊部分重大项目动工仪式,签订了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其中近40项涉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中巴友谊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中巴经济走廊规模最大的公路基础设施项目——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顺利开工建设,瓜达尔港自由区起步区加快建设,走廊沿线地区能源电力项目快速上马。
起点在新疆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
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北接“丝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丝之路”,是一条包括
公路、
铁路、油气和
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2013年12月,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昆明召开,各方签署了会议纪要和联合研究计划,正式启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政府间合作。
2014年12月,召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广泛讨论并展望了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前景、优先次序和发展方向。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连接东亚、南亚、东南亚三大次区域,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海域。
重点和机制
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
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合作机制
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
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
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相关国家加强沟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战略价值
“一带一路”聚焦于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目标是释放出各国发展的潜力,实现经济融合、设施联通、成果共享。回顾发展历程,六大经济走廊各有侧重、各有亮点。其中: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很多早期项目已经竣工完成,能源合作成效明显;
中蒙俄经济走廊顶层设计出台早,政治互信度较高,侧重口岸建设与能源合作;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以能源合作为依托,产业园区合作是新亮点;
新亚欧大陆经济带侧重点是陆上铁路货运,主打的
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
孟中印缅虽然推进速度缓慢,但“人字形”中缅经济走廊进展良好,呈现后来者居上的发展态势;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第一,六大经济走廊直接给相关国家民众创造了生活便利,这主要体现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例,中俄之间滨州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乌兰巴托新国际机场高速铁路2018年10月全线贯通。中巴经济走廊的
喀喇昆仑公路项目二期改扩建工程完工,拉哈尔轨道交通橙线正式运行。
第二,六大经济走廊给相关国家民众带来了经济实惠。产业园区的建设和项目的落地给相关国家民众创造了很多工作岗位,解决就业问题。中巴经济走廊中的22个项目,投资额达190亿美元,将累计为巴基斯坦创造7万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建设带动的7个能源领域合作项目,年发电量月195亿千瓦时,可以满足月86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此外,中老合作建设的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将为当地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
第三,六大经济走廊给相关国家民众播撒了发展希望。这种希望既来自于给相关国家带来的产业结构改变,也来自于给当地民众带来的状况改变。早在2014年,中国在
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会议上就提出了要在核能、航天卫星和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取得突破。这一新的合作格局高度契合该地区很多产油国迫切希望改变国内产业结构单一的愿望,使其看到了未来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景。另外,中缅在人文交流方面取得很多成果。据统计,“光明行”活动自2013年开展以来累计为22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云南省与缅甸开展的教育与文化领域的合作,也为当地的青少年成长成才播散了希望的种子。
实践成果
202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1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
六大经济走廊和国际通道建设卓有成效。共建国家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打造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中巴经济走廊方向,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喀喇昆仑公路二期(赫韦利扬-塔科特段)、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竣工通车,萨希瓦尔、卡西姆港、塔尔、胡布等电站保持安全稳定运营,默拉直流输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卡洛特水电站并网发电,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方向,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段于2022年3月开通运营,匈牙利布达佩斯-克莱比奥段启动轨道铺设工作;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迎来通车一周年;双西公路全线贯通;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方向,中老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且运营成效良好,黄金运输通道作用日益彰显;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开通运行;中泰铁路一期(曼谷-呵叻)签署线上工程合同,土建工程已开工11个标段(其中1个标段已完工)。
中蒙俄经济走廊方向,中俄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通车运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通气,中蒙俄中线铁路升级改造和发展可行性研究正式启动。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方向,中吉乌公路运输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运行稳定,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粮油专线与中欧班列并网运行。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方向,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中缅铁路木姐-曼德勒铁路完成可行性研究,曼德勒-皎漂铁路启动可行性研究,中孟友谊大桥、多哈扎里至科克斯巴扎尔铁路等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非洲,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先后通车运营,成为拉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国家纵深发展的重要通道。